金融小知識(貨幣政策)

所謂貨幣政策,是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於貨幣供應和貨幣流通組織管理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準則。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進行全方位的調控,其調控作用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金融小知識(貨幣政策)

(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貨幣政策可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達到對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的調節,使經濟達到均衡。當總需求膨脹導致供求失衡時,可通過控制貨幣量達到對總需求的抑制;當總需求不足時,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提高社會總需求,使經濟繼續發展。同時,貨幣供給的增加有利於貸款利率的降低,可減少投資成本,刺激投資增長和生產擴大,從而增加社會總供給。反之,貨幣供給的減少將促使貸款利率上升,從而抑制社會總供給的增加。
金融小知識(貨幣政策)

(2)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無論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多麼複雜,從總量上看,都表現為流通中的貨幣超過社會在不變價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總量。提高利率可使現有貨幣購買力推遲,減少即期社會需求,同時也使銀行貸款需求減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則相反。中央銀行還可以通過金融市場直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金融小知識(貨幣政策)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貨幣政策通過對利率的調節能夠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低利率鼓勵消費,高利率則有利於吸收儲蓄。


金融小知識(貨幣政策)

(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儲蓄是投資的來源,但儲蓄不能自動轉化為投資,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依賴於一定的市場條件。貨幣政策可以通過利率的變化影響投資成本和投資的邊際效率,提高儲蓄轉化的比重,並通過金融市場有效運作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