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招遠富士蘋果老乾新枝整枝配套技術

山東招遠富士蘋果老幹新枝整枝配套技術

我國現有蘋果栽培面積3000餘萬畝,其中,約有1000萬畝蘋果園屬於盛果後期,果品質量呈下降趨勢,需要進行更新,重新建園是常規做法,進入結果期需6~8年,加大了生產成本,同時,還要解決連作障礙等諸多問題。蘋果樹的結果壽命在50年以上,科學利用15~20年生蘋果的根系、樹冠,延長結果壽命具有深遠意義。為此,2010—2012年我們選擇了品種優良、主體結構健全的蘋果園,進行了富士蘋果老幹新枝整枝配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使其恢復到盛果期的結果性狀。2013—2015年,平均每畝生產優質蘋果2500千克,收入3.08萬元,平均畝純收入2.6萬元,是常規管理的3~5倍。

1 試驗園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招遠市蠶莊鎮前孫家,試驗地面積0.6公頃,主栽品種為2001富士,授粉品種為皇家嘎拉,1992年栽植,行株距為3米×2米,2009年間伐為6米×4米。土壤屬棕壤土,pH值為5.5~6.1。因連年過載、環剝等原因,2008年開始出現結果衰老期現象,蘋果枝幹輪紋病發生較為嚴重。

2 老幹新枝整枝主要技術

2.1 縱向切割

蘋果樹進入盛果後期,由於樹勢衰弱,蘋果枝幹輪紋病發生嚴重,病瘤蔓延到2~3年生枝上,加之主枝至上而下被病瘤或老皮緊緊束縛,蘋果樹難發新枝或新枝生長緩慢。為此,在春季輕刮樹皮的基礎上,用刀子在主幹、主枝軸上縱向切割一刀,深達木質部。通過切割刺激生長,一是解除或減輕病瘤的束縛,促進加粗生長,加速老皮的自然脫落;二是縱向刀口處產生乙烯,促進新枝、不定芽、潛伏芽的成熟,進而促發新枝。

2.2 間疏復壯結果枝組

對長勢較弱的結果枝組,在去弱留強結果枝組的基礎上,採取弱枝帶頭、間疏復壯的措施,即:當結果枝組的果臺枝短於10釐米時,應及時間疏結果枝組,對有發展前途的枝組,通過減少枝組數量或適當疏除鄰近、位置差的大中結果枝組,將營養集中到長勢較弱的結果枝組,起到更新復壯的作用。

2.3 培養備用更新枝組

由於背上枝具有背上優勢、省肥省水、結果良好的特點,應科學加以利用。當蘋果樹進入盛果後期,應注重在主枝上培養背上中大結果枝組。一是選擇背上果臺枝;二是選擇背上小中型結果枝組;三是在主枝背上枝組極少或無的情況下,通過夏剪技術,促使背上發育枝、徒長枝發育成花結果,培養成結果枝組。背上結果枝組的配置數量因樹冠大小、主枝長短而異,一般佔結果枝組總量的10%~20%,大、中、小枝組的比例為1~2∶2~3∶6。

2.4 漸次更新主枝

對蘋果樹上的主枝,從延長頭開始進行回縮,結合培養背上中大結果枝組,一年一換主枝延長頭,一年回縮50~60釐米;2~3年回縮到培養好的背上大型結果枝組處,若背上1個大型結果枝組不足以進行更新換頭,可用2~3個頂1個的辦法,逐年進行,對所有的主枝可同時進行,也可分批進行更新。

2.5 主枝往復更新

在完成主枝的更新後,將主枝視作1棵樹,逐漸培養成橫向紡錘形,主枝上的結果枝組均按小型紡錘形培養,使樹體結構轉化為紡錘組合形。注意培養背上、斜生枝組,所佔比例應為10%~20%。利用背上中大結果枝組,間隔8~10年對主枝進行1次更新。

3 主要配套措施

3.1 優化生存環境

(1)地下改良土壤,樹上通風透光。15~20年生蘋果園出現鬱閉現象,加之土壤板結導致根系生存環境惡化。為此,在間伐前2~3年,首先,確定好永久株和臨時株;其次,永久株採取“形果並重,輕剪長放”,臨時株採取“嚴控讓路,結果為主”的措施,對影響永久株生長的大枝、過密枝和重疊枝,進行先縮後疏。通過一放一控,2~3年後進行間伐,使密植平穩過渡到稀植;在間伐的基礎上,2009年蘋果採收後,在距樹幹兩側1~1.5米處,順行向用小型挖掘機挖寬80釐米、深60~80釐米的施肥溝,先將熟土翻入溝底1/4~1/3,並排放入2捆玉米秸,隨後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千克,混加風化石灰50千克,回填灌水沉實。

(2)增施有機營養,提高果品質量。為了生產優質精品蘋果,首先,每畝施用腐熟的有機肥5000千克,採取衝施(將發酵池中有機肥加水攪拌成漿,隨灌水施在樹下)和撒施相結合的辦法,土壤改良效果顯著。20釐米以上土層有機質含量由原來的0.8%提高到2.6%,土壤的通氣性、保水保肥能力明顯改善,在20釐米×30釐米×40釐米的土壤內,總根量達200餘條,是常規管理的2~3倍。其次,追施發酵的豆粉,取代化學肥料,用量2.5千克/株,每畝施用120~150千克。2013—2015年10月18—20日,果實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5%以上,高的在17%以上。

3.2 提高樹體抗性,主動防禦病蟲

(1)立體防控,綜合治蟲。果園採取生草栽培的土壤管理制度,本試驗在行間種植小麥。在病蟲防治上採取立體防控的措施:一是在樹下放養雞、鴨、鵝,養殖密度為每畝15只,一方面小麥幼苗可為其提供食物,另一方面可以吃食地下出土的害蟲,如桃小食心蟲等;二是在樹上掛糖醋罐,糖、醋、水的比例為1∶3∶15,每3株樹掛1個,可誘殺部分害蟲;三是採取加大殺蟲燈密度,提高殺蟲效果的措施,安裝太陽能殺蟲燈,由常規的30畝安裝1個,改為每3畝安裝1個。在此基礎上,用白僵菌、苦參鹼、滅幼脲等藥劑防控蟲害。

(2)綠色防控,綜合防病。以礦質源農藥為基礎,如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減少病蟲源;以植物源、生物農藥為主,比如用蘆薈汁防治蘋果樹腐爛病、蘋果樹幹腐病,用多抗黴素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吡蟲啉防治蚜蟲等;以化學農藥為輔,選擇低毒、專一、高效的農藥。

(3)禁止應用削弱樹勢的措施。一是禁止環剝,連年環剝導致惡性循環,一年不剝,翌年無果。可先將主幹環剝改為側生枝環切,結合控制負載等,2~3年後取消環剝環割。二是禁止使用或少用對果實有刺激的農藥,如代森錳鋅類農藥、硫磺復配農藥等。三是減少農藥混配的種類,每次化防農藥種類應在4種以內,以避免農藥傷害。

3.3 嚴格套袋程序,控制套袋後遺症

果實套袋技術應在樹體健全健壯、群體通風透光、施肥科學配方、紙袋質量優良、操作方法得當的基礎上進行。在山東省招遠市,6月中旬前完成為宜。套袋前,結合病蟲防治,選擇有機鈣肥補充鈣素營養1~2次。具體套袋方法:一是選擇果個大、形正、無病蟲、無刺傷、有果臺副梢的果;二是將紙袋用手撐開,使紙袋呈圓形,避免紙袋貼在果實上,造成日燒;三是將紙袋由下向上套,使蘋果夾在果袋內,將袋口兩邊向中間摺疊,向上返折,同時用鐵絲彎曲夾住袋口(避免傷及果柄);四是先套內膛後套外圍,先套樹上後套樹下的果;五是於採前20~30天,先灌水後除袋,先去除外袋後除內袋,間隔3~5天,以10:00以後16:00以前進行為宜,除袋後視天氣情況加噴1次低濃度的殺菌劑。

山東招遠富士蘋果老幹新枝整枝配套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