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復華文旅多個項目停工 或因輸血關聯平台

復華控股及其下屬子公司不僅在過去的一個月深陷大規模欠薪、裁員的危局,旗下的復華文旅也陷入泥沼。

界面新聞獨家獲悉,復華控股旗下復華文旅的多個文旅項目目前已停工。復華文旅一位部門管理人員向界面新聞證實,復華文旅旗下位於長春、濟南、麗江、九寨溝的文旅項目均已停工,位於澳大利亞的文旅項目總包招標也已暫停。

此外,三位以上覆華在職員工向界面新聞表示,所在部門的薪資及績效補貼均未按時發放;兩位供應商表示,復華旗下多個子公司未如期支付款項。

復華控股長春餐飲部一位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出具的資料顯示,人力部門下發勞動合同解除協議書,同意離職的員工需簽署,不願離職的員工則留下與公司一同承擔盈虧情況,工資將不定時、不定期、不定額髮放。

上述管理人員還透露,為緩解資金壓力,復華控股還要求集團總經理級別及以上的高層每人跟投至少100萬元。

據界面新聞了解,項目停工、欠薪、裁員背後的原因,與復華文旅“輸血”給關聯P2P平臺海象理財有關。

復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控股)是一家自然人持股的公司。工商資料顯示,復華控股成立於2013年8月,註冊資本10億元,現法人代表為朱建軍。佔股90%的王新是復華控股的實際控制人,王龍棠持股10%。官網顯示,復華控股的業務範圍涵蓋地產、金融、投資、文化、旅遊、健康、酒店等領域,截止2017年,總資產規模逾千億元。

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文旅)是復華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註冊成立於2013年5月,註冊資本30億元。復華文旅成立之初的法定代表人為王新,2014年7月31日,公司法人更改為李寶芹,自然人股東王龍棠退出。2016年9月,經過了一系列的工商變更,李寶芹及王新均退出,復華文旅的法定代表人更改為楊波。但這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仍舊是王新。

界面新聞拿到的內部員工架構顯示,目前復華控股旗下的業務劃分為復華置地、復華資產、復華控股、復華投資、復華標準生命、酒店管理公司與麗朗度假村7個板塊。其中,復華置地即更名前的復華文旅。

這次停工的文旅項目,幾乎是整個復華最重要的資產和現金奶牛。

官網顯示,復華文旅以“主題地產+新金融”模式,計劃在海內外打造復華未來世界、復華度假世界、復華國際度假養生區等產品線。

這個擅長於講故事的公司描繪了一幅宏大的資本藍圖。

官網上的全球佈局顯示,旗下文旅項目遍佈全球十個國家、十幾個城市。曾公佈的國內項目,包括北京、長春、濟南、九寨溝、黃山、長沙等地在內預計總投資額達近千億。頻繁的合作簽約活動讓復華文旅以文旅地產黑馬的姿態迅速站到了聚光燈下。

上述部門管理人員向界面新聞透露,目前復華文旅真正落地的項目僅長春、濟南、麗江、九寨溝、澳大利亞項目,且澳大利亞項目僅進行到總包招標階段。

文旅項目資金回收期較長,復華文旅已落地的文旅項目離不開其私募基金+售後返租模式的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復華文旅曾多次發行投資於文旅項目的私募基金。以麗江地產投資專項私募基金為例,融資規模2億元,年化收益最高達11%,募集資金將以增資擴股形式投資於麗江紅樹林旅遊文化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最終用於麗江復華度假世界的後期開發建設及運營管理。在還款來源中,主要兩項為麗江復華度假世界可銷售物業的銷售回款,以及項目經營性物業的經營性收入。

以私募基金和理財平臺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再售後返租、將經營性收益打包成為金融產品銷售,這需要環環相扣的流動資金來保障模式的運營。

然而現在,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已經“呼吸困難”。

8月中旬開始,P2P平臺“海象理財”出現兌付困難的現象。從工商關係上看,復華控股及其子公司與海象理財幾乎毫無關聯。但多位在職員工向記者表示,復華文旅的錢主要輸送給了海象理財。

界面新聞了解到,海象理財共有1款活期、4款定期共5款產品。目前,以往隨存隨取的“海象C”的活期產品為用戶設置了四道提現“門檻”,即平臺每日限額放出總數1500萬的提現額度、每位用戶限額提現3000元、每天上午9點開搶,且搶到的提現額度也並非即時到賬,通常在1-3天左右才能到賬。

來自山西的一位用戶告訴界面新聞,每天放出的額度僅供5000人搶,“不到一秒就搶光了”。而根據海象理財公佈的運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份,平臺註冊用戶已達到117.6萬餘人,人均在投近7萬元。

而另外四款定期產品則均以展期的形式延遲兌付。8月13日,海象理財發佈公告稱,8月11日至10月31日到期的所有定期產品均延期還款,根據用戶出借金額的不同劃分不同的延長時間。其中,出借金額大於10萬元的兌付方案為“按產品到期後的8個月進行償還,每月償還比例為本金的12.5%”。

海象理財的主體公司為北京海象實際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曾用名為北京瀚亞中嘉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海象理財的最大股東為北京恆銀中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比例85%;另一股東為國資企業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出資比例15%。

在2016年之前,復華控股董事長王新大多頂著“瀚亞資本董事長”的頭銜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更早之前,王新還有一個頭銜為“東研集團董事長”,這正是王新宏大資本版圖的起點。

王新是賣淨水機起家。2003年,王新註冊成立康基恆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發和售賣自動售水機。梳理目前的股權關係,康基恆業的最大股東為北京東研二十一世紀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還有一家子公司為北京康基嘉華淨水科技有限公司。而北京東研二十一世紀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為東研高科(北京)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查詢瀚亞資本的工商資料發現,在更早的2013年,李寶芹與王龍梅就已是瀚亞資本的自然人股東。2016年12月,在一系列的工商變更之後,二人徹底退出了瀚亞資本的股東名單。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經過幾年的獨立發展,復華控股即將在工商關係上正式入主海象理財,並將海象理財“收編”成為“復華金控”,“但這場風波讓這個計劃不得不先暫停。”

在這場波及全國700餘家的P2P危機中,海象理財未能倖免,也最終成為復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得到資金馳援的海象理財能否成功自救,還是會將更多的業務板塊拖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