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以平台思維擁抱技術紅利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曾表示,現在的養豬行業已經成為融合了多門學科的高科技行業,包括生命科學基因選擇、豬舍設計、疫病防控、營養配方、生產管理、環保、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應用等,門檻很高,沒有技術,發展難以為繼。他說,牧原已經基本實現了從傳統養殖向工業化養豬的跨越,下一步,“毫無疑問要向智能化養豬邁進”。

「評論」以平臺思維擁抱技術紅利

秦英林

同樣毫無疑問,人工智能(AI)養豬是行業今年以來熱議最多的技術話題。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阿里巴巴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之間的合作。按照其發展目標和理論驗證,通過AI技術可將行業的PSY水平從當前的平均約18頭提高到25-28頭,這也意味著在其它生產和市場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中國近三分之一的母豬產能可以減掉——不可謂不是一場顛覆性的變革。

儘管中美貿易摩擦讓我們認識到了自身在核心技術領域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但我們也要看到,在互聯網的場景應用和生態建設上,中國可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湧現出了阿里巴巴、騰訊等一批互聯網巨頭。隨著相關應用與產業的結合日趨緊密,生豬/豬肉行業也有望享受到互聯網技術的紅利,進而帶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阿里與特驅、德康的合作尚處於B2B的技術開發階段,儘管各方的投入高達上億元,這項技術不久將向全行業開放。而為了照顧到小型養殖戶,他們還在盡力控制技術應用的成本。與此同時,以此為基礎的“智慧養殖產業生態圈”開始落地,以期整合各類優質資源,為企業及養戶構建涵蓋養殖、金融、貿易、健康食品、社會服務等的綜合服務平臺。誠如同時任特驅集團和德康集團董事長的王德根所言,做事業要多用平臺型思維,阿里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評論」以平臺思維擁抱技術紅利

阿里雲ET農業大腦的實時監控

當然,市場經濟下選擇亦可多元化。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陳瑤生亦在發起打造AI養豬技術平臺——影子科技。更多的企業則在探索豬場智能化管理,如河南廣安集團的新建項目全部採用智能化控制技術,涉及豬臉識別系統、豬群監控系統、門禁監控系統、VR管理系統、自動飼餵系統、自動稱重系統、物聯網環控系統等。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