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第一出發,中國的浪潮在計算這一點完美達到世界級!

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奔跑,卻時常忽略了思考。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的互聯網應用大國,每一個經典的應用的用戶量都是天文數字:微信紅包已經覆蓋了6.88億人口;12306最大的日訪問量達到了1500億次;抖音每天的播放量已經超過10億……

向全球第一齣發,中國的浪潮在計算這一點完美達到世界級!

在這些驚人的數字背後,都有同一種力量在支撐,這就是計算。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會強調,“未來一切皆計算”的原因。

如果沿著“一切皆計算”的思路深層次的思考,計算能夠驅動的價值遠不止互聯網這一個點,計算融入智慧,則成就了人工智能,將計算融入企業,則走出了數字化轉型,將計算融入各行各業,就直接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實現。

計算,就是未來社會前進的原動力。

計算力與數字經濟的價值關係

進入2018年以後,中國市場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數字經濟”。

的確,新的經濟環境和行業競爭加劇正在給中國各個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和挑戰,不斷衝擊著傳統行業的固有業務模式和競爭格局。所以,作為信息和商務活動都高度數字化的經濟形態,依賴信息技術和計算產業的數字經濟成為了公認的發展方向。

向全球第一齣發,中國的浪潮在計算這一點完美達到世界級!

簡單的說,數字經濟是“數字化”的經濟形態,更是“計算化”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時代,計算力決定著發展潛力。某種程度上,判斷一個產業轉型是否取得成效,企業創新是否蘊含活力。

從商業成功的角度,王恩東發現,“今天,全球最值錢的公司幾乎清一色的是信息技術與服務公司。更有意思的是,最值錢的公司也是買服務器最多的公司,也就是說海量的計算能力在為這些公司創造價值”。

由此,王恩東得出了一個結論:計算力就是生產力。“計算力對於智慧時代來的價值,就像電力對於電器時代或者是工業時代的價值一樣,是生產力重要的表現形式。”王恩東說。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GDP與計算力的對比來印證計算力與生產力的關係。比如,全球GDP排名前四的美國、中國、日本、德國,也是計算力消耗排名前四的國家,這說明計算力已成為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同時,對比過去十年間全球市值TOP10企業排名變化,互聯網科技企業佔據全球前10企業中的7席,其共同特徵就是對計算力的大規模投資,計算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指標。

的確,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加快驅動生產力躍升和商業模式變革,重塑社會運行結構和組織生態。由此計算力,成為了數字經濟進程中的核心生產力。“計算對國民經濟如此重要,那麼可以說誰掌握了計算,誰就贏得了未來。”王恩東說。

融合、開放和敏捷,直面智慧計算的挑戰

當今的計算類型主要有關鍵計算、科學計算和智慧計算三種。而涵蓋了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的智慧計算發展最快,預計到2025年會佔據所有計算類型的80%,成為整個計算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挑戰。

比如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未來的物聯網時代,讓數據量變得越來越大,同時算法科學家成為奇缺的人才,數據中心能耗越來越大,這些問題都是為計算能力建設和運行主要的瓶頸。

向全球第一齣發,中國的浪潮在計算這一點完美達到世界級!

王恩東認為,解決這些難題,唯有在技術上、產品上、模式上進行創新。並在融合、開放和敏捷三個維度進行突破。

首先是融合。我們看到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大產業都在發生融合,隨著軟件定義的發展和應用,越來越多的“服務器+軟件定義”,也就是融合架構,在替代傳統的存儲和網絡。按照王恩東的說法,“全球各大互聯網,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和工業企業都在推動技術的融合,因為只有融合才能打破邊界,才能與業務的需求進行價值的重構,進行硬件的重構。”

所以,IT與CT在融合,IT與OT也在融合,而IT的技術則是每一項融合的關鍵。

其次是開放。開放與開源是一對雙生詞。如今開源的邊界也越來越廣闊,從最初的操作系統開放,到雲和大數據等基礎軟件的開放,再到以OCP、ODCC為代表的硬件的開放。如果說開源持續推動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一點都不為過。

王恩東表示,“浪潮一直是開源硬件的積極推動者,不僅是三大開放計算標準組織的會員,也正在積極將中國CSP的領先標準推廣到國外,同時浪潮也將國外領先的標準帶入到中國,推進開放計算生態,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應用和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在我看來,開源是技術社會的最大財富,開源技術讓程序員所寫下的每一行代碼都是創造價值,而不是重複建設。浪潮顯然已經深刻的領悟了這一點。

最後是敏捷。其實,智慧計算的到來是整個計算生態的升級和變革,這種變革不僅表現為生態的開放融合、計算技術的多元化以及應用場景的多樣化、複雜化,更表現在整個生態的敏捷化,敏捷化的根本動力來自應用環境的升級。

以互聯網行業為例,互聯網應用在短短几天之內成為爆款,日活用戶猛增到千萬級。所以,前端高速變化的業務需求為後端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以更敏捷的方式創造計算力,為前端應用提供強大的源動力。這就是所謂的開發模式的敏捷。

同時,互聯網公司的業務需要進行服務器定製化的需求,也就是對硬件敏捷製造的要求。比如浪潮會通過與用戶共同設計,滿足大規模應用的定製化需求,將研發週期縮短50%,成本降低15%,並通過柔性生產,將產品交付速度提升30%。再有供應鏈的敏捷,第三個層面是供應鏈敏捷,讓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上流動起來,實現供應鏈的即時採購、即時生產和即時交付。

五年目標:服務器全球第一,做智慧計算領導者

在互聯網主賽道的持續領跑,讓浪潮成為了服務器行業最亮的那顆星。

向全球第一齣發,中國的浪潮在計算這一點完美達到世界級!

根據此前IDC 全球服務器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Q1浪潮服務器蟬聯中國第一,全球前三,全球增速第一。所以今年浪潮又提出了下一個五年的目標:服務器全球第一,做智慧計算領導者。

那麼,浪潮要如何去實現這一艱鉅的目標呢?

第一,在創新上保持高歌猛進的姿態。王恩東說,“發明專利受理量浪潮排名位居國內第一,尤其在AI服務器方面我們繼續保持了全面領先,研發了最多種類的AI服務器,支持多種算法框架的AIStation,無論是全球最計算高密度的GPU服務器、還是全球最大規模的GPU加速陣列都是由浪潮研製的,浪潮的AI服務器發貨增長600%,5倍於全球平均增長。”

第二,在技術上繼續保持領先性。王恩東坦言,在融合架構3.0階段,浪潮會繼續深入硬件重構+軟件定義的融合架構,基於領先的融合架構理念和技術,浪潮已開發了全球領先的產品。例如曾經先後29次打破國際標準化測試組織SPEC的服務器測試世界紀錄。因此浪潮服務器取得了全球領先的業績,雲服務器出貨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一。

第三,加強對智慧計算的投入,實際上,在AI計算平臺方面,浪潮具有業界最全的產品線,涵蓋線下訓練、線上推理、資源池化、AI雲、以及深度學習管理平臺。在今年5月,浪潮AI服務器在公有云環境下實現了512片GPU集群的AI訓練,打破AI訓練性能世界記錄,在10s內完成ImageNet數據集訓練,比facebook保持的世界記錄快1倍以上。

同時,深度學習管理平臺AIStation,達到秒級平臺部署,資源管理效率提升80%以上,平臺優化加速90%以上。由於浪潮長期致力於打造軟硬件全棧式解決方案,浪潮在AI市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市場佔有率達到57%,而在8月30日的Inspur World 2018上,浪潮集團宣佈又發佈基於OpenStack的 AI雲平臺,進一步驅動AI與雲的融合。

浪潮依靠成熟的JDM模式同BAT等Tier1互聯網公司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係,很好的理解客戶的各類需求,連續多年在中國互聯網採購中保持份額第一,尤其是在AI服務器領域,銷售額份額高達57%,超過其他廠商的份額總和。

第四,進一步深入JDM模式,推動全面數字化轉型。王恩東認為,“JDM模式,是浪潮作為全球TOP10 CSP的主要供應商和緊密合作夥伴,探索出的一條適應、滿足互聯網客戶的業務發展模式,未來在工業互聯網的大趨勢下,傳統企業都在積極轉型,以JDM模式服務傳統行業、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將是浪潮的先發優勢。”

總體來說,今天的浪潮已經從一家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轉變成為“計算力”的驅動者。“一切皆計算”是浪潮邁向更高舞臺的價值階梯,而智慧計算則是浪潮走向全球第一的重要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