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內蒙古自治區的“三少民族”是指: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三少民族”人口分佈相對集中的地理區域: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和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60年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市的東部,有兩個少數民族自治旗成立: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鄂溫克族自治旗,這是北方“三少民族”中的兩個民族。

如今,歲月悠悠,兩個自治旗各自迎來了60歲的生日,5月23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及鄂溫克族自治旗在呼市內蒙古美術館舉辦文化藝術展。各個民族的藝術家們根植於這片草原,以其獨到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反映達斡爾和鄂溫克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和經濟發展,用藝術記錄著這片土地巨大的歷史性跨越,描繪著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各族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 鄂溫克族 /

鄂溫克族自治旗轄區以鄂溫克族為主體,共有25個民族,總人口14.5萬。鄂溫克族是我國北方古老的狩獵民族,舊稱通古斯或索倫,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鄂溫克族人在森林中沒有固定的住所,“撮羅子”是他們的傳統民居。“撮羅子”,鄂溫克語叫“希欏柱”,它的外形如同鄂倫春族的“斜人柱”,高約3米,直徑約4米,是一種圓錐形建築物,實際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圓形窩棚,也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帳篷。“撮羅子”的遮蓋物隨季節變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樺樹皮,冬季則用麂、鹿皮包裹。鄂溫克族人雖無固定住所,卻有固定建築,那就是他們的倉庫。他們的倉庫極為奇特:先將相鄰的兩棵大樹砍去樹梢,作為柱子,然後用木頭壘成一間懸空的倉庫,地上斜豎一根砍有階梯的木柱為梯。倉庫中存放食品、獵物、衣服、用具等,他們從不上鎖,其他獵人可任意取用,事後如數歸還即可 。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敖魯古雅鄂溫克又是鄂溫克族中最少的一部分,戶數不住200戶,人口不足1000人,常年生活在森山老林深處,以狩獵和馴鹿為主。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鄂溫克人飼養馴鹿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在很早以前,他們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獵,捉住了6只野生鹿仔帶回飼養,久而久之發展成了今天人工飼養的馴鹿。由於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馴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後消失,惟獨在鄂溫克獵民中得以延續。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和保護馴鹿,將它們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徵。因此,馴鹿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富有代表性,馴鹿也成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是嫩江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收納了內蒙古40%的水資源,“莫力達瓦”是達斡爾語,意為“只有騎馬才能翻越的山嶺”。位於呼倫貝市最東部,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這裡生活著以達斡爾族為主體,包括漢、蒙古、鄂溫克、鄂倫春等26個民族。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達斡爾族傳統房屋建築的主要形式叫“雅曾格日”,是一種起脊式的、土木結構的草正房。達斡爾族的草正房以兩間的居多,其次是三間的,住五間的較少。達斡爾人講究住屋與廚房分離佈局的習尚。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民族之花草原綻放,內蒙古這兩個“三少民族”自治旗60歲了!

歷史悠久的漁獵生活,造就了達斡爾族獨具特色的民間體育,與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體育活動,強化了達斡爾人的剽悍性格。 在達斡爾族民間體育活動中,有適應狩獵生產和抵禦外來敵人的武裝鬥爭需要而興起的射箭運動;有摔跤、扳棍、頸力賽等極為普及的體育活動。狩獵業曾經是達斡爾族最古老、最重要的生產活動之一。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達斡爾人積累了許多狩獵方面的知識與經驗,如下套子、設陷阱、放地箭、“打圍”、鷹獵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