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地融合之花盛開在「石頭泉」村

新疆昭蘇縣察汗烏蘇鄉的塔什布拉克村翻譯成漢語是“石頭泉”村。自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76團“訪惠聚”工作隊駐村以來,“石頭泉”村盛開出了絢麗的兵地融合之花。工作隊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圍繞“1 2 5”八項任務持續用力,全力抓黨員幹部作風建設,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一心為村民謀福利,發揮橋樑作用,力促兵地融合發展,贏得了全村各族群眾的信任。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工作隊把強基層、打基礎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和星級化創建為抓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幫助基層黨組織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七步議事”等各項管理制度,使過去的“人管人”變為“制度管人”。工作隊還與村“兩委”班子“一幫一”結對子,教方法、壓任務,督促各項工作落實,提升村幹部的責任心和執行力。

工作隊隊員和村幹部互設AB崗,促進提升村幹部的綜合素質,尤其注重村幹部群眾工作能力的培養。如今,村幹部工作能力強,做事有思路,一心為群眾著想,在群眾中樹立了威信。近日,村黨支部書記方立傑對記者說:“在工作隊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村委會全面提升了服務群眾的能力,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今年6月,經過上級部門考核組初驗,村民和黨員對整頓工作的兩個滿意率均達到100%。

轉變思路 推進脫貧攻堅

塔什布拉克村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對國家的惠民政策瞭解不多,受過高等教育、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更加缺乏。根據這種情況,工作隊轉變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思路,充分利用農牧民夜校,結合當地種植、養殖業的實際,有針對性地為村民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注重培育和發展本地產業。工作隊組織開辦技能培訓班,邀請種植、養殖業專家為村民傳授技能,近300人次參加了培訓,取得較好效果。

塔什布拉克村是前往夏塔景區的必經之地。隨著昭蘇縣全域旅遊業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到昭蘇旅遊,村裡也熱鬧了起來。為讓村民藉助旅遊業增收,工作隊根據村民每家都有較大院落的情況,引導村民將院落劃分為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合理利用庭院土地,有計劃地種植蔬菜和果樹,養殖雞、鴨、鵝等家禽,並美化綠化庭院,使村莊形成庭院採摘一條街。同時,村民積極發展農家樂,打造特色農家菜桌,便利遊客食用。

據統計,去年,村民藉助旅遊業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每戶平均增收1.2萬元,全村增收28.8萬元。目前,該村貧困戶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實現脫貧。工作隊隊長謝峰說:“工作隊就是要積極為村民做好事、辦實事,多想辦法、多出點子,幫助村民脫貧致富,不辜負村民對我們的信任。”

牽線搭橋 力促兵地融合

“我在‘石頭泉’村一週的駐村工作生活,不但收穫了友誼,而且學到了寶貴的地方工作經驗。”76團2連派駐塔什布拉克村學習交流乾部葉爾波力說。

今年初,在工作隊協調下,76團每週派一名幹部到塔什布拉克村學習交流,並協助村裡開展工作。截至目前,76團已派12人駐村交流學習和開展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現在,“比學趕超”和“務實重幹”已成為塔什布拉克村的新風尚。從“早派工、晚研判”到“兩個全覆蓋”住戶工作,從走訪入戶到精準扶貧,從農牧民夜校到每週一升國旗……76團派駐連隊幹部參與村裡工作,充分利用每一天,儘可能多地學習村裡好的工作機制和方法,並將連隊好的工作機制和方法傳授給村幹部。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積極與派駐連隊幹部交流討論、互學互助,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和工作氛圍。這種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氛圍已成為新常態,感染著村裡的每一個人,昭示著塔什布拉克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兵地互學互助、融合發展的理念已深入兵地幹部群眾的心中。工作隊不但要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而且要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加深情誼,全面加強民族團結。今後,工作隊要一如既往地做好‘訪惠聚’駐村工作。”謝峰說。(魏瑩 李文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