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攜手長安 其實宣告了阿里上汽「斑馬模式」的破產

4月12日,騰訊公司與長安汽車在重慶正式簽署智能網聯汽車合資合作協議,正式宣佈成立合資公司。


這條沒有預兆,低調發布的消息,迅速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它的重要意義在於,這是騰訊和傳統車企成立的首家合資公司。之前騰訊與廣汽的合作,只有戰略合作,但不涉及資本層面。相比之下,這次騰訊和長安的動作,算是動了真格,這從小馬哥與朱華榮——兩家公司一把手的到場也可見一斑。

騰訊攜手長安 其實宣告了阿里上汽“斑馬模式”的破產

互聯網公司與車企合資,騰訊並不是第一個。早在幾年前,阿里就和上汽成立了合資公司斑馬汽車,並共同研發出了專門應用於智能網聯汽車的AliOS操作系統。搭載這一系統的榮威RX5,憑藉“互聯網汽車”的名號,如今月銷已破3萬輛。

據瞭解,此次合資公司的重要業務方向就是開發車聯網操作系統,以及車聯網內容服務的軟硬件解決方案。而搭載新公司車聯網產品的車型,最快將在今年年內發佈。

聽上去和當年斑馬做的事很像吧?正是因為如此,在很多人看來,騰訊和長安的合資,就是要再造一個“斑馬”。

我們姑且認為長安是要和騰訊一起,再造一個“斑馬”,一個問題就隨之而來,那就是,既然如此,長安為什麼不直接用斑馬的AliOS?一來人家那可是經過了市場檢驗,已經裝車40萬臺的系統。二來長安和阿里集團旗下的高德地圖一直合作密切,高德地圖推出的互聯網車載導航產品——高德地圖車機版的兩次大版本首發都在長安,牽手阿里這不是水到渠成的事麼?

是因為有上汽的原因?這個理由說不通,因為AliOS早已不是上汽獨享,而是平行開放給行業內的其他企業,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和福特都已經宣佈要用AliOS了。

說到這兒,又讓人不由得想起另一個自主品牌車企的代表,也是和阿里旗下高德地圖走得很近的車企——吉利。在一個月前,吉利發佈了自研的GKUI吉客車載系統,同樣沒有選擇近在咫尺的AliOS。

為什麼?實際上,筆者在當時就分析過,AliOS的最大軟肋,就在於阿里巴巴對生態的封閉,以及由此帶來的用戶體驗瓶頸。一位新興造車企業的車聯網系統負責人曾經告訴筆者,公司在認真評估後沒有選擇AliOS,就是因為不想被迫接受其背後的一整套生態。

舉例來說,目前AliOS的導航服務是由高德提供,音樂服務是由蝦米提供。對導航來說,高德基本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所以AliOS的導航體驗不錯,蝦米的音樂體驗則實在不敢恭維。而受限於互聯網公司各自的生態系統壁壘,AliOS不可能出現微信、QQ音樂、愛奇藝、京東等應用,即使那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騰訊攜手長安 其實宣告了阿里上汽“斑馬模式”的破產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吉利不惜自己開發一套系統,把BAT三家都拉進來,給用戶更多選擇,也不願意用AliOS提供的“全家桶”式服務。這是因為,如果與一家互聯網巨頭進行生態綁定,就不可能提供給用戶最好的服務,因為無論是BAT哪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領域把最優秀的公司納入麾下。

這正是AliOS的最大危機。雖然佔據了市場的先發優勢,但自我封閉將制約後續發展,從而逐漸將這種優勢消耗殆盡。

長安選擇與騰訊合作,而非阿里,其原因也就在於此。

長安與騰訊的合作,雙方對外傳遞的最明確的信號就是開放,這種開放不僅包括與AliOS類似的,對其他車企的開放,更重要的是,對應用層、服務層合作伙伴的開放。

換句話說,長安與騰訊合作開發的這套系統,本質上更像吉利的GKUI,而不是AliOS。而從吉利到長安,兩家自主品牌企業的選擇,其實是給AliOS為代表的封閉生態體系敲響了警鐘。

更大的問題是,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以及阿里生態體系裡集團和子公司之間的關係,幾乎導致了AliOS不可能在這方面做出太多改變。

這就是騰訊的機會,也是所謂“去中心化賦能”的機會。

最後,我想起了一位媒體同行對於長安與騰訊合作的評價。他說,長安和很多家互聯網公司都展開合作,可見這家車企在智能駕駛方面缺乏焦點。

然而我要說的是,如果一家車企只和一家互聯網公司綁定生態,那並不代表它認定了方向,而只能說明它放棄了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而只是希望延續傳統汽車業的供應商體系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