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師韓信?德國元帥與美軍上將憑藉哪一奇謀晉身戰神之列

偷師韓信?德國元帥與美軍上將憑藉哪一奇謀晉身戰神之列

1991年2月24日,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向全世界宣佈, “沙漠軍刀”正式開始。以此為標誌,海灣戰爭地面進入到作戰階段。4天之後,伊拉克軍隊被趕出了科威特!戰爭結束後很久,很多人仍沉浸在以F-117隱形戰機、戰斧式巡航導彈、M1主戰坦克為主角的高科技裝備所帶來的巨大沖擊中,以致有一種聲音為人忽視:美國人能打贏戰爭史上第一場信息化戰爭,固然離不開那些先進武器,像“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這些中國古老軍事智慧同樣功不可沒。不信你看,“沙漠軍刀”行動期間,多國部隊的那個“左鉤拳行動”,不就是 “暗度陳倉”嘛?!

或許是那些“明星”武器太出風頭,以致多國部隊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的“暗度陳倉”並沒有給人留下深刻記憶。於是,不妨再舉一例以增強大家的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納粹德軍統帥部運用“暗度陳倉”之計迅速前出到英吉利海峽的成功範例早已被寫入了世界各軍事強國的軍事教科書中。

偷師韓信?德國元帥與美軍上將憑藉哪一奇謀晉身戰神之列

征服波蘭後,希特勒決心順勢進攻西歐。1940年5月10日,馮·博克元帥指揮德軍“B”集團軍群在荷蘭比利時方向發起了“強大”攻勢。一時間,盟軍前線頻頻告急。對此,盟軍統帥部並不緊張。因為他們早就“料到”,一旦德軍進攻西歐,其突破點將選在荷蘭與比利時交界地帶,就像他們在一戰初期所做的那樣。為此,盟軍最精銳的兵團被擺在了法國比利時交界地帶。戰鬥剛一打響,這些部隊便奉命北上迎擊博克的部隊。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危險的舉措。就在2天以後,數以千計的德國坦克從看似難以逾越的阿登森林地區蜂擁而出,一下衝到了馬斯河邊。原來,這裡才是德國人的主動方向!德軍的行動大大出乎盟軍的意料,以致他們還來不及做出反應,以古德里安為前鋒的德軍裝甲部隊便渡過馬斯河,一路向西,直奔大海而去。5月24日,古德里的已經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克爾克還有10英里了。至此,德軍的“暗度陳倉”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取得了輝煌成功。儘管部分盟軍從敦刻爾克海灘僥倖逃脫,但比利時與荷蘭的軍隊覆沒,法軍30個師被殲滅,英軍9個師也不復存在。

戰爭實踐表明,“暗度陳倉”同樣適用於分隊一級的戰鬥行動中。

偷師韓信?德國元帥與美軍上將憑藉哪一奇謀晉身戰神之列

1979年2月17日,廣西邊防部隊某部4連奉命對越軍據守的長白山發起攻擊。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早在戰爭爆發之前,越軍便在長白山上大修工事,將其打造成了堅固的防禦支撐點陣地。起初,4連發起的幾次強攻均未得手。鑑於初戰不利,四連官兵召開軍事民主會,決定改變策略,在正面發起佯攻的同時,另以一部兵力從後山懸崖爬上山頂,上下夾擊敵人。18日19時,4連的1排、2排主力在正面發起了佯攻。與此同時,擔任突擊班的3班在班長謝振華帶領下迅速運動到了長白山北側山腳,乘夜暗開始攀登懸崖峭壁。經過6個多小時的艱苦攀爬,謝振華等人登上山頂,佔領了制高點。隨後,指導員吳世忠也率60炮班、工兵班開始登山,於19日拂曉到達山頂,與先期登頂分隊會合。針對在山上作戰不易觀察和運動,且敵軍分散配置的情況,吳世忠決定以班、排為單位,在加強火器的掩護下,成疏散隊形,交替掩護,多路,多方向,有重點地向敵衝擊。很快,從山頂到山谷,到處都在進行犬牙交錯的交戰鬥。激戰至19日晚,全殲長白山越軍,斃敵72人,俘敵1人,搗毀34個洞穴。戰後,4連被中央軍委授予“長白山英雄連”的榮譽稱號。

從征戰西歐的曼施坦因,到保家衛國的4連官兵,再到美國將軍施瓦茨科普夫,他們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了“三十六計”中的“暗度陳倉”並取得了勝利。那麼,這個“暗度陳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該如何理解乃至運用它呢?

偷師韓信?德國元帥與美軍上將憑藉哪一奇謀晉身戰神之列

“暗度陳倉”的全稱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該計的由來是:楚漢戰爭初期,漢將韓信受命還定三秦。他先派了一萬多人馬去修復燒燬的棧道以迷惑敵將章邯,當對方被成功牽制之後,漢軍主力卻從小路向陳倉進軍,一舉攻下咸陽,佔領關中。

值得注意的是,“暗渡陳倉”在運用時有個前提,即“明修棧道”。先通過一個足以令敵人覺得無害的行動,令其放鬆警惕或注意力被轉移;然後,在沒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備的情況下給敵人突然的致命打擊。此外,還須辨析“暗度陳倉”與“聲東擊西”之異同。兩者都是通過虛張聲勢以迷惑敵人,在假象的掩蓋下采取真實行動。區別在於,前者是同時採取一真一偽兩個行動,表面上採取一個對敵方似無大害的行動或採取讓敵方覺得愚蠢的行動,以麻痺敵人;暗地裡施行一個重大的打擊敵人或擴張我方的行動;後者是一個打擊行動,真偽兩個目標,有意地把敵人領開。(張巖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