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漲的反對呼聲中 全球人臉識別系統不斷上線並抓獲嫌犯

近日,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發表文章,講述美國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人臉識別系統抓獲第一個冒名頂替者的故事,全文如下:

那些呼籲隱私的人們可要小心了,即使是在美國,你也無法避免人工智能的監控。儘管反人臉識別的呼聲很高,但這似乎無法阻止美國政府的決心。

此前,亞馬遜、谷歌、Facebook都深陷人臉識別技術侵犯隱私問題的泥潭,面對來自員工、投資人、人權組織的三方壓力。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昨天表示,在華盛頓特區機場,新裝的人臉識別系統發現一名男子試圖以虛假護照進入美國。

在從聖保羅起飛後抵達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時,該男子出示了一張法國護照作為他的身份證。但人臉識別系統將該男子的臉標記為與護照照片不匹配,他“變得明顯緊張”。隨後,警察搜查了他,並在他的鞋子裡找到了剛果共和國的真實身份證。

在高漲的反對呼聲中 全球人臉識別系統不斷上線並抓獲嫌犯

在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決定不起訴他之後,這名男子被遣返。該系統剛剛於週一安裝,因此這是第一次發現非法進入美國的嫌疑人。

目前美國共有14個機場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來篩選帶有虛假護照到達美國的人。杜勒斯機場自2015年以來一直在測試人臉識別系統,而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在2016年開始測試這項技術。這兩個機場都是生物識別技術應用試點的一部分,該試點使用人臉識別來識別簽證持有人出境情況。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仍在評估未來旅行者是否可以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驗證他們的身份,實現無紙化登機及出入境,而不是出示登機牌和身份證件。

目前美國機場使用的所有人臉識別技術都來自多樣化的國際人工智能企業,例如來自美國的微軟、日本的NEC、英國的Aurora。

同樣作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國家,中國的處境在這裡略微有些尷尬,美國政府曾明確聲明不會使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日本東京奧運會同樣將人臉識別項目交給本國企業NEC,但中國境內卻存在大量外資人工智能公司得到中國政府和媒體的大力支持,獲取大量地方政府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