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郭隆真:寧可犧牲,決不屈節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民族有了自己的英雄而不去崇拜、學習更可悲。郭隆真是我們家鄉的英雄,我們要一代代人去傳承學習。”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金北村村民戴俊君經常把這句話講給到英烈郭隆真的故居參觀學習的學生們。

為了紀念郭隆真,弘揚革命先烈精神,戴俊君創作了長篇革命先烈郭隆真史詩《隆真頌》,今年清明節在《邯鄲日報》整版刊發。《隆真頌》以充滿鄉土氣息的敘事方式,回憶了郭隆真的革命生涯,記錄了當地傳承郭隆真精神所做的工作。

郭隆真,原名郭淑善,回族,1894年生於河北省大名縣。1913年到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五四運動爆發後,她和鄧穎超、劉清揚等一起籌備成立了有600多人參加的“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1919年9月16日,周恩來等領導的覺悟社在天津成立,郭隆真成為其中的重要骨幹。

1920年,郭隆真和周恩來、張若名等190多人一起赴法勤工儉學。1923年,經周恩來、尹寬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秋,與李富春、蔡暢一起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回到北京,在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領導的國民黨特別市黨部任婦女委員會委員,負責對城內外各大學校進行宣傳並聯系女學生的工作,主辦進步刊物《婦女之友》。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慘遭殺害。身在北京的郭隆真處境危險,但她仍鎮定自若地堅持鬥爭。為了掩護同志們轉移,她不幸被捕。一年後,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929年春,郭隆真受黨組織派遣,到東北從事工人運動,任哈爾濱中東路三十六棚總工廠黨支部書記。當時的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在總結中東路工人鬥爭經驗時,稱郭隆真是“工作上最積極,在政治上又正確的大姐”。

1930年秋,郭隆真奉派到山東工作,任山東省委委員、青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等,主要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1930年11月2日,郭隆真在青島被反動當局作為“共產黨重要分子”逮捕。敵人對她施以各種酷刑,威逼利誘,逼她說出黨的組織和她的任務,要她寫悔過書。但她始終堅貞不屈,嚴詞拒絕。

1931年4月5日,郭隆真被綁赴濟南緯八路刑場。敵人在行刑前還不死心地對她說:“現在你只要說出共產黨的秘密,便可獲得自由。”郭隆真堅定地回答:“寧可犧牲,決不屈節!”她高呼革命口號英勇就義,年僅37歲。

如今,在郭隆真的家鄉大名縣金灘鎮金北村,好多人談起她說服父親讓她同哥哥一樣進私塾讀書、15歲辦女子小學堂、在戲園子宣講婦女解放不裹腳等事蹟來津津樂道。在郭隆真的侄孫郭韻聚家,郭隆真的照片被高高地懸掛在客廳電視牆上,“姑奶奶是我們家人的驕傲,我們要以她為榜樣,愛黨愛國,奮發有為。”郭韻聚說。

由楊靜仁親筆書寫校名的隆真回民小學裡一棟棟教學樓寬敞明亮,教學樓落成紀念碑開頭寫道:“我校前身系革命先烈郭隆真創辦的元成縣女子第一學堂……”學校老師張付妮介紹,學校專門以郭隆真事蹟為主編了一本校本課程《紅色記憶》,利用主題班會等時間傳承革命先烈精神。每逢清明節等節日,他們還要組織學生們到村裡的郭隆真紀念館、故居等舉行紀念活動。

“遠到北京、甘肅的學者,上至70多歲的老人,不少外地群眾到我們村參觀學習郭隆真事蹟。”金北村黨支部書記羅忠民說,村裡專門聘請了戴俊君作為講解員,向來訪各界人士傳播郭隆真精神。(記者 範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