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近年來,哪裡最熱?我要大聲說———“後宮熱”!

熱到十五年前的《還珠格格》到現在每年夏天都要重溫一遍,

不然就像缺了點什麼。前幾年火爆大街小巷的《甄嬛傳》

再到最近的《延禧攻略》,

“後宮熱”算得上席捲男女老少的一股旋風,

對於古裝劇來說,除了劇情上的跌宕起伏,

情節引人入勝,服飾陳設也同樣重要。

入戲就靠它。若太粗製濫造有礙觀感,

這兩年後宮劇大獲成功,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跟尚書一起一探究竟,

看看這些成功的後宮劇裡,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我們越來越熟悉古代女子的裝扮,除了欣賞古典美之外,更讓人為之著迷的就是她們繁複精緻的首飾。看著宮裡女子的首飾,就知道女人的錢好賺是個歷史遺留的問題。(給自己花錢找一個好理由)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宮裡娘娘摯愛首飾排行榜

一、點翠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一襲華裳,一支點翠,

步影搖曳,花落肩頭。

《甄嬛傳》中的華妃就是點翠的終極愛好者,

不難發現,點翠的出現為劇中人物增添了一抹清冷孤傲的氣質。

因為它的奢華和珍貴,也更貼合劇中人物性格。

點翠工藝漢代已有,

能工巧匠們便開始將上好翠鳥的羽毛沿著紋理,

細細地貼在金銀首飾上,

最後再鑲嵌上各色珍稀的珠玉寶石

翠鳥之羽,光澤流麗,明豔非常,

與珠寶金飾鑲嵌組合,形制奇巧, 難掩奢華。

點翠雖美,但製作起來非常殘忍,關於翠羽的獲取,詳細描述有《珠翠光華》一書中髮飾篇中寫到 “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託上。翠鳥羽毛以翠藍色雪青色為上品,顏色鮮亮。”

取用翠羽雖然並不需要活鳥取羽,但仍然過於殘忍,對翠鳥造成無法消除的傷害,被取過羽的翠鳥往往很快死亡。

二、步搖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

步搖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

插於鬢髮之側以作裝飾之物,

同時也有固定髮髻的作用。

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

或垂有旒蘇或墜子,

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

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

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鈿相混雜,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

有趣的是,步搖在晉代是有明確的禁令的:步搖、蔽髻,皆以禁物”南北朝時期,它是貴族的專屬,普通人家的女子大多是與步搖無緣的。直到唐代,步搖才從變成普遍流行的飾品。

三、絨花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古文記載:富察皇后平日裡“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

絨花始於唐朝,諧音“榮華”,

是中華富貴文化的代表。

相傳早在唐代武則天時便被列為皇室貢品,

明清時代更具規格,清康熙、乾隆年間為極盛時期。

小小的絨花,製作工序非常繁雜,需要經過染色、軟化黃銅絲、勾條、打尖、傳花等近十幾道工序。要用鉗子將紅、粉、黃、綠等色的蠶絲絨穿上鋼絲,彎成花朵、如意、丹頂鶴等各種形狀,色彩鮮亮、栩栩如生。《延禧攻略》中的絨花頭飾更是參照了故宮的絨花藏品。

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老祖宗的東西到底有多美?

其實,對於古代女性的喜愛,不僅來自這些華貴的服裝首飾,更愛她們的“剛柔並濟”

就如點翠的“剛”絨花的“柔”

柔美如“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剛烈如“替父從軍”、“智略之優,無愧前史”、大唐奇女,兵馬全才”

既可“纖雲弄巧”,也能“氣勢恢宏”。剛柔並濟即是中國古代女性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