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眾象

你將打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

宏大的構圖

繁複的勾勒

生動的造型和典麗的色彩

在再現歷史場景的同時

也為世人奉獻了

精湛的技藝與視覺的盛宴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觀藝術百態,看芸芸眾象)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因佛陀之慈悲,

依盛世之因緣,

當世僅存、世間唯一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

於2015年10月被迎請至南京牛首山,

永久安奉於佛頂宮,

自此,

牛首山便成為海內外信眾頂禮膜拜之聖地,

成為四方遊客觀光遊覽之熱點。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為了安奉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

牛首山分別建造了以佛頂骨舍利命名的

佛頂宮、佛頂塔和佛頂寺,

以體現對佛法的尊崇與護持。

環視整個佛頂聖境,

它們以恢宏的造型與豐厚的內涵,

詮釋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承續著綿延千年的佛教文脈,

訴說著對佛陀的謳歌禮讚。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大約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前後,

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

他生前足跡遍佈恆河流域,

向民眾說法佈道。

佛滅度後,

弟子們為了更好地記錄佛祖教誨,弘揚佛法,

曾經圍繞佛教經典的討論、記錄與整理,

先後舉行過六次規模較大的結集,

這也是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為了形象地再現六次結集的歷史場景,牛首山文化旅遊區邀請了王野翔、李向偉、申古博、劉向紅、申展橋、陳國歡等著名藝術家,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壁畫創作。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江蘇省建築壁畫學會副會長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家

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

國家一級美術師

江蘇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秘書長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此次壁畫創作在繪畫手法上吸收了過去敦煌壁畫的一些色彩和平面處理的方法,人物的面部刻畫寫實,背景、衣服採用平面化的裝飾性手法,把寫實和裝飾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藝術家們查閱史料,構思草圖,歷時半年,數易其稿,在經歷了一番嘔心瀝血的創作之後,終於使這些珍貴的歷史場景以藝術的方式呈現於佛頂塔的牆壁之上,這些作品以其嶄新的構思,精美的製作,為佛教藝術增添了新的華章。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第一次結集創作者申古博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第二次結集創作者劉向紅

【王舍城結集(第一次)】

佛入滅後的第三個月,

由大阿羅漢迦葉尊者在七葉窟,

帶領五百阿羅漢來重述佛陀所說過的話。

並由阿難尊者結集「經」,

優婆離尊者結集「律」。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王舍城結集

【毗舍離結集(第二次)】

佛入滅後的第一百年,

由大阿羅漢耶舍召集七百名阿羅漢,

歷經八個月,

討論十項關於戒律的問題,

被稱為“十事非法諍”

又稱“七百結集”或“上座部結集”。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毗舍離結集

【華氏城結集(第三次)】

佛入滅後的第二百年,

阿育王召集千位通達三藏的阿羅漢,

歷經九個月完成比較完整的經律論主要內容。

隨後,

派遣精通佛陀的法與律並默記於心的僧侶,

到九個不同的國家去傳教。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華氏城結集

【錫蘭結集(第四次)】

公元前一世紀末,

以坤德帝沙長老為首的五百羅漢,

於斯裡蘭卡瑪杜勒的阿盧迦寺舉行結集,

首次將巴利語三藏輯錄成文,

並將其寫在貝葉上,

流傳後世。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錫蘭結集

【曼德勒結集(第五次)】

公元1871年,

緬甸國王敏東於曼德勒,

邀請三位阿羅漢長老與二千四百名高僧,

歷經五個月,重述、驗證、比對經典,

將結集內容鐫刻在729塊大理石板上,

並建佛塔進行保護,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書】。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曼德勒結集

【仰光集結(第六次)】

公元1954年,

緬甸首相烏努在仰光修建了

七葉窟造型的大山洞,

集合多個國家的2500位長老們,

歷經兩年時間,

完成《南傳大藏經》的彙編。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仰光集結

李向偉:“在這樣一個漫長的創作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壁畫和其他畫種有很大的不同,現場作畫條件很艱苦,且工作量很大要爬高上低,一個是想到和佛祖結緣,一個是對前輩的壁畫的傳承,我們自己這點辛苦也就不算什麼了,我們也努力地想把這幅壁畫畫好,藉此向我們中國的這種偉大的壁畫傳統致敬,盡到自己一點點心意。”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壁畫與宗教的結緣,古已有之。像中國敦煌的莫高窟壁畫,印度的阿旃陀洞窟壁畫,梵蒂岡的西斯廷天頂壁畫等等,都是美術史上的經典。這些壁畫在以圖載道、傳播教義的同時,更以其自身的藝術價值,成為人類精神文明殿堂的瑰寶。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第三次結集創作者申展橋

此次承擔“六次結集”的藝術家們在尊重佛教原典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創造性想象,通過宏大的構圖、繁複的勾勒、生動的造型和典麗的色彩,在再現歷史場景的同時,也為世人奉獻了精湛的技藝與視覺的盛宴,同時也為佛頂塔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牛首山《佛教史上的六次經典結集》壁畫誕生記

名師風采

李向偉

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江蘇省建築壁畫學會副會長

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藝術系,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1987年畢業於該校美術系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

同年受美協選派赴斯里蘭卡共和國,為斯里蘭卡共和國司法部繪製大型壁畫兩幅,受到斯里蘭卡共和國領導人高度讚譽。1989年回國,仍執教於安徽師大美術系。

2001年調入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歷任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

獲得榮譽:

作品10次入選全國美術大展,其中《體育之源》(丙烯組畫)獲首屆全國體育美展銅獎,原作被中國奧委會收藏(1985);

《紅蓋頭》(畫冊)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少兒讀物一等獎(1993);

《生命·運動交響曲》(鍛銅浮雕)除入選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外,被用作安徽省體育館大型鍛銅浮雕,並選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壁畫卷》,1996年又獲"魯藝杯"全國大獎賽銅獎。

《錦繡江淮》(大型木浮雕)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陳列;

1995年設計《九華勝境》郵票首日封一套2枚,由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並獲全國最佳首日封最佳設計獎;

1996年為乍得共和國設計《中國黃山風光》小全張郵票(合作),參加了第九屆亞洲集郵展覽(北京);

1997年為《中華三德歌》繪製插圖,該書獲當年"五個一工程獎"。

還曾榮獲全國高等師範院校美術專業教師大獎賽銅獎(1996),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2),首屆中國壁畫大展大獎(2004)等。

另有多件作品被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北京人民大會堂、斯里蘭卡司法部、日本千葉美術館、香港十三藝廊等單位收藏。

1995年任《中華藝術文化辭典》工藝美術卷分科主編,親撰詞條12萬字,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另有學術論文《用物質材料去思考》、《斯里蘭卡美術考察錄》、《畫種的存亡》、《工藝美術與師範教育》、《論裝飾藝術的空間自律》等50餘篇,發表於國內外各專業學術刊物。

出版專著《道器之間》;

主持校“十五”“211工程”項目“美術史學史研究與美術學學科體系建設”,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江蘇省民間美術資源作為高校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主編《藝術設計》、《裝飾雕塑》、《高等師範院校美術專業教程》(全套15冊),後者獲2007年江蘇省精品教材。另有作品多件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和《中國壁畫百年》等典籍史冊。

王野翔

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家

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

國家一級美術師

江蘇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秘書長

1957年8月生於江蘇揚州。

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現為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蔣兆和藝術研究會”理事、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秘書長、

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

省“333工程”學術帶頭人,文化部優秀專家。

獲得榮譽:

1982年作品《親》獲“建軍50週年全軍美展”優秀作品獎;

198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畫專業;

1987年《銀裝》。《草地》入選“建軍60週年全軍美展”;

1991年《黎明》入選“建黨70週年全國美展”,獲江蘇省一等獎;

1992年《走進陽光》入選“《講話》發表55週年全國美展”,獲江蘇省優秀作品獎;

1992年《涼山雪晴》入選“全國青年國畫家作品展”;

1993年《涼山月夜》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1994年《霜葉紅於二月花》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大獎,由中國文化部選送德國參加“當代中國畫作品展”;

1994年《春風輕輕吹過》獲中央電視臺“新鑄聯杯中國畫大獎賽”優秀作品獎;

1995年應邀參加江蘇省美術館“95仲夏提名展”;

1995年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中國人物畫創作研討會”;

1997年《黃河之子》入選“第九屆全軍美展”;

1997年《山的女兒》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人物畫作品展”;

1998年《林散之先生》獲江蘇首屆美術節銀獎;

1999年《征途漫漫》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

1999年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世紀回顧99中國人物畫創作研討會”;

2000年《向陽坡》入選“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水墨畫展’;

2001年《少奇同志在微山湖上》獲“建黨80週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2002年《女兒溝》獲“七彩世紀中國畫大展”銀獎;2003年《下午茶》獲“江蘇現代水墨畫大展“銀獎;

2004年《陽光。白領》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5年在江蘇省美術館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展出近百幅人物畫作品;

2005年《青海行》系列(10幅)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提名展;

2005年《歲月如梭》獲“2005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

2007年《粟裕大將》、《徐海東大將》獲“建軍八十週年全國美展”銀獎;

2007年《聖土》、《淨界》入選“全國畫院聯展”;

2007年《聖山祥雲》入選“2007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2008年《廢墟上的旋律》入選“心繫汶川全國美術作品特展”;

2008年《民以食為天》獲“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2008年《大美人生——徐悲鴻》參加紀念蔣兆和誕辰150週年“民生——生民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學術邀請展”、獲“首屆全國徐悲鴻獎中國畫展”銀獎。

2009年《民以食為天》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銅獎(首屆文化部政府創作獎)。

2009年《民族的星空——第一次國共合作》獲“全軍美展”優秀作品獎。

2011年《第一次文代會》入選紀念建黨90週年全國美展。

2012年《丹青風流》入選紀念“講話”發表75週年全國美展。2012年《明天》入選紀念建軍85週年全國美展。

申古博

中國美術學院巖彩研究所傳統壁畫工作室主任。生於繪畫世家,幼時學習中國傳統繪畫;後考入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創作,畢業後曾任美術教師、美術編輯,創作了大量以西方繪畫風格為主的展覽作品。

2004年至2008年主創、繪製了著名佛教聖地玄中寺的大型壁畫,2010年開始創作《華嚴經》壁畫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