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第一富村,讓人羨慕的東陽花園村

浙江第一富村,讓人羨慕的東陽花園村

浙江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地處浙江中部,距東陽城區16公里。原花園村183戶,496人,面積0.99平方公里。2004年和2017年先後跟周邊18個村合併,組成“大花園村,現有戶籍人口13879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總人口超過6.5萬。

花園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以前是一個有名的窮山村,70年代,全村80多戶人家,只有200多畝耕地,缺水,種不了雙季稻,糧食不夠吃。飲用水都要去隔壁村去挑,村年人均收入僅為80多元。貧困促使人奮起,以村黨委書記邵欽祥為代表的一代人三次創業,不斷升級,徹底改變了花園村的面貌。

浙江第一富村,讓人羨慕的東陽花園村

1981年5月,邵慶祥和他的哥哥、村老支書三個人,每人出500元,湊了1500元,買來設備辦蠟燭廠。家屬在家做蠟燭,他們三個男人出去跑銷售,一箱蠟燭能賺幾塊錢,這在當時是大錢。當年10月,他們三人又到處借錢,每人出資3000元,招工辦了個服裝廠。這兩家工廠,讓他們賺到了第一桶金。

1991年,他們成立了工業公司,徵地50多畝,創辦工業園區。工業公司辦公樓建好後,跟幾家省內最好的科研院校接上了頭。與大學合作,實施人才戰略,請進來、送出去,委託培訓職工,搞產學研合作,為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浙江第一富村,讓人羨慕的東陽花園村

1996年與中科院合作,走上了高科技發展之路。選中了維生素D3,投入7000萬元,在北京8年,從實驗室到小試再到中試。2002年,中試成功,又出資2000萬元,買斷技術,從此走上快車道。現在,花園村是全球最大的維生素D3生產企業,佔全球市場的份額超過40%。

在創業過程中南馬鎮人,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一個個商機,並乘機大賺一把,80年代辦服裝廠,90年代生產皮夾克,90年代末辦木線廠,2000年以後又依託東陽“木雕之鄉”的底蘊,又開始做傢俱。後來在村裡的整合下,辦了個全國最大的原木集散地;建了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的紅木傢俱交易市場。從生產到銷售,發展全產業鏈。花園村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木傢俱交易市場,不算成品,光是村子裡堆放的木材,就值兩百多億元。紅木傢俱產業貫通二產和三產,不僅帶動花園村村民致富,周邊鄉鎮幾十萬人也從中得到了實惠。人流量大了,餐飲、購物等服務業就跟著起來了。目前花園村共有270多家飯店,和300多家超市。

浙江第一富村,讓人羨慕的東陽花園村

去年花園村總銷售額520億元,1家上市公司,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483家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木製品等優勢產業。村民人均收入12萬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5萬。

村裡每人享有31項福利待遇,能免費的全免費,電視安裝費、收視費之類的,全部村裡掏錢。公交車對所有人免費。每人每月發30斤大米、2斤豬肉、2斤雞蛋,1斤茶油,很多人吃不完。

浙江第一富村,讓人羨慕的東陽花園村

3種保險配齊,醫療免費,村醫院是全國農村地區最大的,有520張床位。上學免費,享受16年義務教育,在法定9年的基礎上向兩頭延伸,再加上幼兒園4年,和高中3年。

村民還可以讀村裡新辦的外國語學校。村裡的外國語學校投資7個多億,跟浙師大合作辦學,開設110個班級,戶籍人口和集團員工子女學費打折。

浙江第一富村,讓人羨慕的東陽花園村

花園村,家庭資產500萬以下是困難戶,1000萬剛起步,5000萬才算富,1個億以上的才真正正正是富裕戶。這樣的新農村人人羨慕,朋友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