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觀影:王牌特工2:黃金圈(2017-10-20)

高人觀影:王牌特工2:黃金圈(2017-10-20)

2015年有一部名為《王牌特工:特工學院》的電影,上映以後口碑極好,可惜當時也許還有更吸引我的電影上映,所以我並沒有在電影裡觀看這部電影。當然,後來我買了藍光碟,看到了完整版正片。因為著實喜歡,今年特價時又續買了國內發行的正版藍光影碟。為了更好的銜接續集劇情,我上週剛剛把“第一部”重新看了一遍,這才知道原來國版把整部電影中最精彩的橋段“教堂大戰”給“刪”了,以至於劇情出現了莫名的跳躍,難道這才是當年我沒去影院看的原因?

《王牌特工》也是一部“漫改”電影,原作系“馬克·米勒”的同名漫畫,《海扁王》也是改編自此作者的漫畫。看名字就知道這是“特工”題材電影,但它和同為特工題材的“007”、“諜影重重”、“碟中諜”風格都不一樣,如果你看過《特工學院》就能明白:本片有一股十分濃重的“英倫氣息”;同時,動作設計及鏡頭運用(主要指動作戲部分)也讓人眼前一亮;另外,數量不多的血腥暴力畫面也是本片的特色之一。當然,本片的出色還在於演員,主演“科林·費爾斯”那骨子裡的貴族泛兒,十分令人信服。總之,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這麼說吧,如果你看過首部曲《特工學院》則一定會對續集《黃金圈》充滿期待。

高人觀影:王牌特工2:黃金圈(2017-10-20)

通常情況下,受歡迎的電影才會拍“續集”,而“續集”拍得比第一部還好看的比例並不佔多數。究其原因,我認為:好看的商業電影一定有其創新之處,有觀眾以前沒見過的新奇特的東,本系列影片的第一部就具備這樣的素質;而拍到“續集”時,第一集用過的內容就不再新鮮了;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觀眾們的欣賞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各種視覺大片數不勝數,幾乎令人目不暇接,看得多了難免審美疲勞,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搞出新花樣難度可想而知……我是個比較寬容的觀眾,所以我的影評中很少說什麼片子不好,反之,我總能在影片中找到閃光點。就《黃金圈》而言,可能它的精彩程度不如第一部,但要讓我評價:它起碼不比第一部差。在這種事情的判斷上,我們要儘可能避免“先入為主”,不妨這樣試想:如果《黃金圈》是第一部、《特工學院》是第二部,我們還覺得《特工學院》比《黃金圈》好嗎?如果你猶豫了,也許結論就不是你想得那樣……

本片的故事延襲了上一部片尾的設定,原班人馬都在,就連上集被反派爆頭的老特工“哈里·哈特”(科林·費爾斯 飾;江湖人稱“臉叔”)也再次迴歸了!因為在很多觀眾心目中,他才是本系列電影中的“第一男主角”,所以不能沒有他,他的迴歸也應和了觀眾的期望與市場的需要。按照慣例,我寫影評不劇透,所以他的角色如何復活還是您自己去電影看吧。《黃金圈》與《特工學院》的最大不同是故事的發生地有變化(第一部在英國、第二部在美國)及增加了更多的“科幻元素”,特工使用的各類裝備越來越神,反派的武器中竟然出現了“機器狗”,不知道的還以為看“變形金剛”呢……故事的整體架構與上部類似:又是一位野心家反派妄圖消滅大批人類,然後特工出場——拯救世界。有趣的是:電影裡的美國總統經常會被刻畫成小丑或反派,本片的美國總統就不是啥好人。這可能和文化差異有關,外國觀眾也能夠接受這種設定,也許在他們的百姓眼裡,總統無非就是一個“工作崗位”,不像我們國家的一把手基本都是“偉人”。第一部中被國內刪減的“教堂大戰”中有精彩的動作長鏡頭!這個設定在續集中也有繼承,《黃金圈》的動作長鏡頭被放置在片尾大戰處……

按照慣例,我今天首刷的是“普通話配音”版,影片由上影廠譯製,翻譯和配音的質量都不錯。從IMDB網站上查到的信息,本片有IMAX專屬畫幅段落(1.9:1),所以如果你更愛聽原聲,我推薦你看IMAX版本,這樣可以看到更多的畫面。與《變形金剛5》不同,本片在普通影廳上映的版本,畫面比例一直是“2.39:1”不變,也不知道將來發行BD的時候,是否會收錄IMAX版本的特別畫面比例。

關於影片的“刪減”,本片於9月20日、22日已經分別在英國、美國上映,所以我們內地比他們晚了一個月,自然也就能知道不同國家上映的影片版本間的差異。不幸的是,本片與第一部一樣,內地公映版本有刪減。國際版片長141分鐘,內地公映版為139分鐘,差了大約兩分鐘。今天看到了網上的對比說明,被刪的主要有三段,一段是無關緊要的20世紀福斯公司的片頭、兩段在劇情裡,一段涉及血腥、一段涉及色情,但《黃金圈》的刪減並不影響整個劇情,被刪剪的部分痕跡也不明顯,這一點比第一部《特工學院》要好得多。

我個人認為《王牌特工:黃金圈》是一部很精彩的動作電影,是值得去電影院觀看的續集,您覺得呢?

高人觀影:王牌特工2:黃金圈(2017-10-20)

今日論題:談談你最喜歡的“特工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