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永清寺太山廟會


永清寺位於金普新區大李家街道太山村,黃海北岸。建於明朝,清、民國時期進行過翻修,文革時遭到破壞。1994年進行了復建,為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現有靈緣殿、大雄寶殿、文殊樓等。

院內有偽滿康德三年重修碑一通、清同治年間大鐘一口、民國22年鐘樓碑一座、古銀杏等。

2006年,釋恆順法師,更名為北方少林永清寺。農曆四月廿七至廿九,是永清寺廟會。也叫太山廟會,是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永清寺廟會為期三天分清道會、香道會、粥道會,期間有大德法師禮懺、誦經咒、施食、超度的大型祈福法會。各種民間技藝,舞龍,舞獅,武術,秧歌,大戲,雜耍,小吃匯聚於此,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永清寺的起源,有這樣的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率將東征,路過此地,大將薛仁貴在此屯兵集糧,訓練軍隊。後薛仁貴率軍大破高句麗得勝返回時,又途徑廟溝屯。為紀念戰死異鄉的將士,讓他們靈魂得以超脫,永保清淨,薛仁貴命人在現在的廟溝屯老溝建廟,並以“永清”命名。永清寺伊始於此。


大連松山寺的碑刻上記載“隨唐王徵東的僧兵來到榆林古金州名之青泥浦見西南方有靈氣遂留住此地建廟弘法度化一方”。據碑文記載的歷史事實:第一,在唐朝軍隊裡有一支僧兵;第二,唐朝在征服高句麗的戰爭中,攻城掠地的同時,也在建廟弘法,度化一方。松山寺即為唐僧兵所建。

據傳,永清寺也為唐朝僧兵所建,時間大約在公元666年至公元668年,唐滅高句麗,設立安東督護府期間。

據1936年重修永清寺碑記載,現永清寺建於明朝。清乾隆三年,永清寺住持普世禪師,將廟遷到現址。民國22年,永清寺住持性法募資鑄新鍾一口,並新建石鐘樓一座。該石鐘樓為金州地區,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石鐘樓。

1935年住持性法重修廟宇,據碑文載“佛殿三楹,以隆禮拜;前殿三楹,以壯觀瞻;更衣天像,修築暖宮一堂,以安神靈;又建鐘樓一座、火池一座”。此後至文革期間,寺院外貌、古樹、火池、內佛像、壁畫均遭破壞。僅存前後兩殿。

1994年,農曆四月二十八日,當地村民重修永清寺,建築樣式為清代硬山式,磚、石、木結構。院內有民國22年新修鐘樓碑,康德二年重修碑、古樹銀杏一棵、同治年間大鐘等。佔地約6049平方米。

2006年,少林寺釋恆順法師住持永清寺,新建一座五層的文殊樓,為清代硬山式建築,混凝土灌製,樓頂為四面文殊雕像,樓內設有文殊講堂。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文殊菩薩道場。

永清寺西萬佛山上有一山洞,名達摩洞。洞內有一天然形成的達摩祖師岩石畫像和觀世音菩薩岩石畫像,與少林寺達摩洞有異曲同工之妙,實屬罕見。寺西,桃花源的上面還有一個天然洞穴---夢真洞,傳說財功德佛曾化現於此,散財於世間,滿眾生之願。

寺內有百年銀杏樹,當年也曾枝繁葉茂。文革浩劫,寺院被毀,古木無依,隨即枯死。後信眾重修古寺,這棵百年銀杏,竟奇蹟般的復活,枯木逢春,一時間傳為奇談。



法會

法會

民國時期的文物

民國碑刻

古銀杏樹

民國鐘樓

夢真洞



通往夢真洞







通往夢真洞的路

寺外溪水





文殊樓

廟會表演

武術表演

武術表演

廟會演出

廟會演出

廟會演出





齋飯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