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從這裡尋根溯源

窯洞裡藏著故事,山峁間烙印情懷,泥土中厚植信念。梁家河,陝北一個普通的小山溝,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在田間地頭、煤油燈下、農家土炕,傾聽,思索,追尋。

夏末秋初,距離梁家河300多公里的西安,陝西省軍區一場座談會拉開帷幕,官兵圍繞“學梁家河、悟大學問、聚強軍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記者列席旁聽,觸摸陝西省軍區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的紋理脈絡。

和知青歲月的艱苦相比,眼前的困難算得了什麼

暑期,梁家河村遊人如織,村頭沼氣池邊熙熙攘攘,知青窯洞前入黨宣誓聲此起彼伏……梁家河人已習慣了這種熱鬧。僅去年,就有100萬人次到這裡參觀見學。

“遇到高峰時,我們每天接待1萬餘人,講解十幾個小時。”高濛濛是梁家河村講解員,也是梁家河村女子民兵班班長,每天的工作就是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講述習主席七年知青歲月的點點滴滴。

在陝西省軍區,樂於講梁家河故事的,不僅有高濛濛等民兵骨幹,隨便拉出一名官兵,都能跟人講上幾段。省軍區政委李陽告訴記者,他們開展“梁家河故事大家講”活動,為每名幹部職工購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梁家河》等書籍,要求人人制訂讀書計劃,撰寫讀書感悟,利用教育日、黨團日時機開展讀書演講活動,確保人人可以闡釋新時代強軍思想,個個能夠講述梁家河故事。

在延安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李建波的辦公桌上,紀實文學《梁家河》一書已被翻得有些卷頁。喜歡源於感動。李建波原任職於陸軍某旅,是個頗有希望的後備幹部,沒想到去年被平職交流到省軍區。“到任之初,心裡多少有些委屈。翻看《梁家河》,看到一個15歲的青年,突然從大城市來到陝北小村莊,他不抱怨不挑剔,而是改變自己、融入農村生活、踐行‘為群眾做實事’的理想……與之相比,眼前的困難算得了什麼?”為堅定自己紮根奉獻的決心,李建波說服剛剛從山東老家隨軍到河北的家屬,再一次跟隨他遷到延安。

小山溝裡有大學問,小舞臺能有大作為

當前,省軍區系統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人少事多、轉崗轉改、破舊立新等壓力疊加,一些幹部存在“不缺條件缺標準,不缺能力缺責任,不缺素質缺形象,不缺資歷缺活力”的現象。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梁家河的故事裡,蘊含著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愛民為民的初心使命、艱苦奮鬥的堅韌精神等‘大學問’,是解思想釦子的良方。”陝西省軍區司令員楊志斌介紹,他們在全區廣泛開展“追尋習主席成長足跡,感悟習主席光輝思想”教育實踐活動,分批組織官兵到梁家河村現地教學,讓每一名官兵切身感悟。

鳳翔縣人武部部長李劍對梁家河印象最深的是“知青舊居”裡的“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當年,習近平當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他帶隊去四川學習辦沼氣池的經驗,回來後帶領群眾建起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解決了村民做飯、點燈的問題。如今,梁家河早已通電,沼氣池也已成為文物,但其中蘊含的創新精神深深打動了李劍。從空軍某部機關交流到鳳翔,從放眼蔚藍天空到紮根太白山下,李劍也在人武部舞臺上尋找自己的創新空間,創造自己的創新實績。聽說鳳翔啟動軍民兩用機場建設規劃,李劍主動請纓就任鳳翔縣機場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一職,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機場建設建言獻策。

當幹部的身上就要留住泥土味

“習主席當年在梁家河還不到20歲,就想著為村民修建鐵業社、辦代銷處、建沼氣池,關注的都是與群眾切身相關的問題,我們也要多調研,找準官兵關注的‘痛點’‘難點’!”8月11日一大早,寶雞軍分區會議室裡便熱鬧起來,大家正圍繞即將召開的議軍會議題進行討論。

在會議中,大家屢屢談到梁家河故事。“我就是個普通農民”“我們老陝”,這是習主席插隊時常說的話。他既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與鄉親們打成一片,又以農民帶頭人的姿態以身作則,與鄉親們一起放羊、鍘草,一起挑糞、拉煤,同吃、同住、同勞動……青年習近平憑毅力克服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逐漸成長為梁家河的好後生。

“共產黨員不能丟失為民情懷,當幹部的身上就要留住泥土味。”記者在延安軍分區新下發的《幫扶困難軍屬實施方案》上看到,他們對幫扶對象、內容方式和考核驗收做出明確要求:軍分區常委掛鉤幫扶兩戶特困現役官兵家庭,團職領導幹部幫扶一戶特困現役官兵家庭,營以下幹部和專武幹部幫扶一戶現役官兵貧困家庭;各單位依託人武部現役官兵服務中心,針對不同行業的軍屬進行對口培訓幫帶;建立扶貧幫困電子檔案系統,對每個人的幫扶情況進行詳細統計,並在年終對所有幹部的扶貧幫困工作進行量化打分,考評結果與幹部立功受獎和單位評選先進掛鉤。

延安市甘泉籍現役戰士張明的家庭本來就不富裕,母親劉志香又被檢查出患有癌症,半年的住院費和化療費要20餘萬元。張明聯繫到人武部後,該人武部領導協調地方相關部門,通過捐款、協調大病醫保等措施,解決了張明母親的醫療費用。

目前,延安軍分區13個人武部已經全部設立現役官兵服務中心,日常問題由對口的業務小組協調解決,疑難問題由5個組長牽頭合辦,形成了疑難事項合力辦、件件事事有迴音的良好氛圍。

梁家河,从这里寻根溯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