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

身為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說到辛棄疾,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南宋詞作大家,辛棄疾一生創作了無數詩詞,流傳至今仍然光輝不減。辛棄疾在文學史上的造詣的確很深厚,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辛棄疾是以武出身,而他的詞作也大多為了抒發自己在軍隊中間的鬱郁之情。辛棄疾以武出身,卻以詞被人銘記,這也註定了他的一生並不安穩,他的詞作更加真實。看慣了稼軒的"文",今天就來說一說他的"武"的經歷。

身為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

辛棄疾雖然出生於宋朝,但是卻是在金國之中,此時的北方已經淪為金國的地盤,而他的祖父在金國當官,卻一直渴望能夠反抗金國,收復失地。而年幼的辛棄疾自小便知道自己是宋人,渴望抗金。"辛棄疾因為身處金國之中,瞭解漢人被金人壓迫的苦難,這使他在少年時期便有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俠義之氣,這也為此後辛棄疾的從軍之路埋下了伏筆。

身為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

辛棄疾二十一歲時,金人南侵,金國漢人也開始起義。一直渴望反抗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幾千人,參加了起義軍,並且擔任官職。當時金人內部爆發矛盾,金人北撤。辛棄疾此時南下聯繫南宋朝廷。在他歸來途中,聽說了首領被殺害的消息,這時果敢的辛棄疾帶領僅僅五十多人襲擊了幾萬人的敵營,把起義軍叛徒捉拿,交給南宋朝廷處理。通過這次起義事件,我們能夠看出辛棄疾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帶兵打仗的能力。而辛棄疾不但有軍事才能,自身武功也很高。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劍法極其出眾。

身為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

有一次起義軍裡出了叛徒,把軍印偷走,辛棄疾單獨一人騎馬追擊了兩天兩夜在第三天提著叛徒的人頭返回。辛棄疾的果敢和勇敢,南宋也知道了他的能力,也讓他當時很出名。而他也被安排到江陰任職籤判,年僅二十五歲的辛棄疾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雖然辛棄疾早早步入仕途,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南宋朝廷的軟弱也是辛棄疾所不知的,辛棄疾在南宋任職的時候,曾經強烈的表現出抗金收復失地,以報國恥的意願。

身為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

於是他上奏了許多關於抗金的奏章和諫言,這些諫言在當時被人們所稱道,爭相傳送,但是南宋朝廷似乎並沒有這樣的打算,反應很冷淡,只是知道辛棄疾的才幹很高,把他調到許多地方治理政事。辛棄疾擁有出色的才幹和抗金的意願,但是南宋似乎只願意偏安一隅以求安穩。辛棄疾豪邁倔強的報國之心也無法發揮。淳熙七年,四十一歲的辛棄疾設計了一所莊園,稱作稼軒,而他也字號稼軒居士。人到中年的他也明白自己倔強和剛拙的處事風格不被南宋所容納,果然同年他就被罷免了官職。此後辛棄疾也開始了他的閒居生活。

身為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

但此時的辛棄疾,仍然難以忘記骨子裡的金人之恨,只是壯志難酬,於是便把自己的不得志抒發到詞作之中,這一時期的辛棄疾也創作了大量的詞,如破陣子等等,都表達了自己渴望上戰場殺敵之心。辛棄疾的詞和別人的不同在於,他的詞作猶如刀劍刻成,每一字一句都有著難以描摹的豪邁和磅礴,猶如一個老將在回憶曾經熱血沸騰的疆場,讀來讓人難以平靜。

身為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

而辛棄疾雖然不被重用,但他的一生都在渴望報國殺敵,以雪國恥。嘉泰三年,六十四歲的辛棄疾重新被任命,年邁的他依然渴望殺敵。他登臨北固亭,也在這裡寫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抒發了辛棄疾悲憤鬱郁之情。開禧三年,辛棄疾病逝,這位老將臨終時仍然大呼"殺賊,殺賊",這位一生都在渴望報國殺敵的愛國將士,也結束了他令人悲嘆的一生。而他的精神也從他許多的詞作流傳下來,激勵著後人。

身為詞人,他卻一生都在追求戰場,渴望殺敵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