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案:華爾街資本的輿論局

昨日,京東對網傳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涉嫌性侵女大學生一事進行了回應,稱劉強東遭到了失實指控,警方未發現有任何不當行為,他將按照原計劃繼續其行程。不過,今天此事又有了最新消息。劉強東涉性侵被捕一事得到了美聯社、《紐約時報》等媒體的證實,劉強東的拘留照也已曝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了關於京東以及劉強東的問題,稱中國駐芝加哥總領館密切關注相關信息,正與美國有關部門瞭解和核實。

劉強東案:華爾街資本的輿論局

另外,明尼蘇達警察局發言人艾德表示,在劉強東被收押期間,在警方調查人員認為“沒有必要或原因”在調查進行期間繼續對其“保持收押”的時候,警方通常在這個時候都會將其釋放。因此結論也就是,當天釋放的判斷權和決定權來自明尼蘇達當地警方。

儘管京東第一時間指責網絡傳播上有不實傳言,但這起事件已然成了全民大狂歡。由於中國媒體還停留在八卦上,但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在報道時,還同時提及3年前劉強東在澳大利亞被捲入的另外一樁性侵事件。據瞭解,澳洲的事件並非劉強東所為,但似是而非的抹黑對劉強東的公眾形象造成巨大影響。西方媒體如此步調一致,正是一場有組織的譭譽行動。

此次事件主要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外媒快速跟進炒作,他們的目的何在?眾所周知的是,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本身就代表著華爾街資本的利益,說白了是為了華爾街說話。從大的層面來說,美媒在貿易戰的關鍵時刻大肆報道此新聞,還有一目的則是打擊中國的創新經濟,醜化民營企業大企業家形象。當資本的博弈轉戰到了人身攻擊上面,劉強東就成了這場譭譽行動、資本輿論局中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