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生物菌肥的這些謊言!

揭穿生物菌肥的这些谎言!

經常看到一些朋友曬圖,炫耀其微生物肥料發毛。有些還煞有介事地提示“會發毛的肥料”,這是迎合無知老百姓對微生物肥料的認識。

揭穿生物菌肥的这些谎言!

每個人應該這樣想一想:我們在家裡發麵蒸饅頭,看見發麵發毛了嗎?自己釀酒、釀醋看見發毛了嗎?而且發現發毛你一定是清除發毛的部分的,對不對?為什麼?因為他們是雜菌有害菌,發麵、釀酒、釀醋都是有益菌在發揮作用卻沒有看見“毛”啊!

植物的枯萎病、角斑病、潰瘍病,你看見發毛了嗎?而各種植物的鏽病、白粉病、灰黴病都看見黃斑點、白毛或者黑毛了。你能說你沒有看見,就是沒有菌的活動?

菌發不發毛是菌本身的屬性和環境決定的。

首先,一般真菌體型是細菌的40-1000倍大,甚至10000倍,容易肉眼看到,細菌較小不易看到,市場上細菌性肥料偏多,很少看到發毛的。

其次,真菌更適應於酸性環境生存,目前的微生物肥料載體都是動植物殘體發酵而成的,均為酸性,所以真菌性肥料和真菌雜菌含量高的容易看到發毛。

第三,發毛的肥料一般溼度大,水分大菌才會萌發生存,這類肥料乾重比干顆粒肥料重量一袋少5公斤左右。

所以,微生物肥料發毛沒什麼了不起,也不能作為肥料好壞的判斷依據。只是菌種的不同,菌所處的環境不同,雜菌真菌含量多少的不同,肥料含水多少的不同罷了!

再者,我們要的是肥料菌在土壤中萌發,不是在肥料袋中萌發。在肥料袋中看到的白毛不一定是活菌,完全可能是菌死亡後留下的殘體,即死菌絲體,尤其是幹顆粒的。就像秋冬季節的草一樣,我們要的是第二年能夠發芽的根,不是地上枯黃的乾草。

揭穿生物菌肥的这些谎言!

有農民反映,有些生物菌肥廠家進村講課時講到:凡是粉劑的生物菌肥都是真的,凡是顆粒的生物菌肥都是假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們這樣向農民解釋:肥料在造粒過程中會經過高溫,高溫會將微生物殺死。這樣的理由很具有迷惑性,令不明就裡的農民信以為真,給經銷顆粒生物菌肥的廠家造成不良影響。

可以說,這樣的觀點純粹是不負責任的錯誤觀點。因為這樣講的人,他們的產品是粉狀的,誤導老百姓的目的就是中傷他人,損人利己。

有機肥存在粉劑和顆粒之分,生產顆粒有機肥有的也的確要經過高溫,但是請注意:高溫生產顆粒生物有機肥的工藝,並不是把菌種添加放在高溫環節之前,而是放在高溫環節之後。也就是在經過高溫成粒之後,再將微生物菌劑噴在顆粒表面,這樣做就保證了顆粒生物菌肥既成粒,又保持了菌種的存活率。

另外,顆粒菌肥有的生產工藝並不需要經過高溫,比如圓盤造粒、擠壓造粒等。這些物理造粒工藝,是將微生物菌直接添加在粉狀有機物中,成粒後並沒有破壞微生物菌的活性。

造粒後再加菌、加菌後不經過高溫進行物理造粒,都是完全可行的、成熟的工藝,不存在顆粒狀微生物菌劑是假的,粉狀微生物菌劑是真的這樣的說法。

揭穿生物菌肥的这些谎言!

在國家頒佈的微生物肥料執行標準中,都允許生產顆粒性微生物肥料。

《生物有機肥》執行標準中規定:粉劑產品應鬆散、無惡臭味;顆粒產品應無明顯機械雜質、大小均勻、無腐敗味。

《複合微生物肥料》執行標準中規定:產品按劑型分為液體、粉劑、顆粒型。粉劑產品應鬆散;顆粒產品應無明顯機械雜質、大小均勻、具有吸水性;

《農用微生物菌劑》執行標準中規定:產品按劑型可分為液體、粉劑、顆粒型。由以上國家規定來看,說粉劑微生物肥料是真,顆粒微生物肥料是假,純屬子虛烏有。

在此提醒農資朋友和農民朋友,千萬別被忽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