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如何從黑洞獲取能量?現在給大家YY一下如何製作黑洞炸彈,和如何獲取新的能源來源?黑洞從旋轉方面來說可以分為兩種,靜止黑洞和旋轉黑洞。其中旋轉黑洞可以使光線在其周圍旋轉加速,也有部分光線脫離黑洞的動圈束縛,而射向宇宙,然而這些脫離的光線速度是不是更快了呢?

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應該不會,因為沒有介質和手段讓光速變得更快。但是有一種大膽的設想似乎可以實現光加速,不僅可以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還可以製造宇宙超級炸彈。

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理論上講,我們只需要一個快速旋轉的黑洞和一個球形的鏡子,這鏡子要完全包圍黑洞。我們的大鏡子會比較容易建造,因為結構比較簡單,而黑洞也比較密集體積小。如果鏡子的厚度是10釐米,黑洞擁有等同我們太陽的質量,那麼大概需要一顆彗星所擁有金屬,就足夠我們建造一個包圍黑洞的鏡子。

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如果鏡子一旦建造完成,我們只需要開一扇窗,然後向黑洞發射電磁波。試想一下,把一顆球向牆丟去,然後球以比子彈更快的速度彈回來,這就是大鏡子所產生的結果。電磁波以光速射向黑洞,小部分的電磁波掉進

事件視界裡永遠消失,但是大部分的電磁波會在黑洞動圈裡和鏡子的作用下,被甩來甩去,被黑洞的旋轉能量強化。

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強化後的電磁波開始“超輻射散射”,在鏡子裡和黑洞之間不斷反射,變得越來越強。每一次經過動圈的電磁波就以幾何數量級被強化。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幾扇窗收集能量,能量增長多快我們就可以收集多少。類似於“戴森球”一樣,理論上講這會允許我們創造一個幾萬億年都用之不竭的能量來源,或許就不再需要化石燃料來供給我們人類了,中東地區會獲取和平。

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當然為了防止外星人的入侵,我們可以製作“黑洞炸彈”。如果這些電磁波不被釋放,它們在黑洞動圈的加速效果下,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從黑洞裡面獲取更多的能量,直到鏡子破裂碎掉。超大質量黑洞釋放的能量相等於一顆超新星,這將會是任何生物創造的炸彈中最大威力的爆炸,可以輕易毀掉一顆星球。

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黑洞炸彈的美麗之處在於這並不是科學幻想。潘羅斯過程、超輻射散射,都是真正的科學現象。在遙遠的未來,這可能是在宇宙滅亡之前唯一生存的辦法。當紅巨星都冷卻下來,白矮星褪變成黑矮星,宇宙就會永遠暗淡,旋轉黑洞可能是生命唯一的能源。宇宙中最後的生命體可能會在一個黑洞附近死去,聽起來很嚇人,但同時也讓人振奮。就算世界上沒有光,我們還會有容身之所。

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是不是覺得小編胡說八道?哈哈,馬後炮一下什麼是潘羅斯過程,看完你或許會有所轉變。潘羅斯過程(也稱為潘羅斯機制),是羅傑·潘羅斯推理出的一個過程,可以從轉動的黑洞提取能量。因為轉動的能量在黑洞的位置,不在事件視界內,而是在克爾時空被稱為動圈的區域,在那兒粒子必然如同推進的火車頭一樣,隨著時空一起轉動,因此提取能量是可能的。在動圈內的所有物體都受到轉動時空的拖曳,在這個過程中,一團物質進入黑洞的動圈,而一旦進入動圈,他就會被拆成兩團。這兩團的動量經過重整,所以其中一塊會逃逸到無窮遠,而另一塊穿越事件視界掉落入黑洞。逃逸的物質碎片可能攜帶了比原來進入的質量更多的質能,而進入黑洞的碎片攜帶的是負質能。這個過程使黑洞的角動量減少,並且減少相對應於能量的轉換,因為失去的動量勢必將由能量提取。

黑洞探索——製作黑洞炸彈,人類建造新的能量來源

同樣“戴森球”也是或許能量的假設之一,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

好了文章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分享、收藏和關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