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企業爲何偏愛赴港上市?

2008年,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首次提出“區塊鏈”概念,並開發出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隨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各大企業開始陸續誕生,經過十年的發展,逐漸成長為一個不同於傳統科技的新興產業。

10年後的今天,這些區塊鏈企業有的仍然在溫飽線上掙扎,朝不保夕;有的已經營收過億美元,謀求上市。在這其中,又以三大礦機廠商表現最為突出。

區塊鏈企業為何偏愛赴港上市?

摩拳擦掌,赴港上市

今年5月15日,全球第二大比特幣礦機生廠商嘉楠耘智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IPO申請書。據嘉楠耘智的招股書披露,嘉楠耘智2017年營業收入達1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倍;2017年淨利潤為3.6億元,同比增長6.9倍。根據公司官方資料;截至2017年4月,嘉楠耘智已累計出售16萬臺阿瓦隆礦機,佔比特幣區塊鏈全網算力比例的22%。

一個月之後,另一位同行緊隨其後。6月24日,全球第三大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億邦控股向香港交易所遞交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根據招股書,億邦控股稱2017年已售算力佔全球比特幣網絡10.9%,公司2017年比特幣礦機業務收入達9億元。

8月26日,據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報道,全球第一大比特幣礦機比特大陸也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啟動上市流程,這次IPO的主辦承銷商為中金公司,上市目標估值為300億美元。就在1個月前,比特大陸剛剛完成由紅杉資本領投的B輪融資,估值120億美元。

除了三大礦機廠商,另外一家數字貨幣交易所火幣也被曝疑似借殼上市。根據港交所披露易顯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01611,HK)大股東本月21日向火幣集團董事長李林轉讓73.73%股權,轉讓完成後李林成為桐成控股實際控制人。核財經也曾撰文分析過這一事件(詳情請點擊)。

為什麼赴港上市?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8第二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三大礦機廠商估值分別是:比特大陸估值700億元,嘉楠耘智估值200億元,億邦國際估值為100億元。

三大礦機廠商加在一起,體量超過1000億元,為什麼紛紛選擇赴港上市呢?

區塊鏈企業為何偏愛赴港上市?

關於這個問題,得從兩個角度分析,首先這些區塊鏈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財經評論家肖磊指出:“目前來看行業本身需要介入到主流資本市場,公司上市,一個原因是資本運作,可以讓公司管理更規範,受到保護;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市場的超額利潤已經下降,前期的投資者需要退出。”

再者,為什麼上市偏愛香港,而不是國內A股市場?

核財經APP調查發現,去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佈在《主板規則》中新增兩個章節,也修改了第二上市的相關規則,港交所希望藉此便利新興產業及創新型公司赴港上市。

1.允許尚未盈利、無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後在主板上市。

2.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預期最低市值須達到100億港元,若市值低於400億港元,須通過於上市前的完整財政年度錄得10億港元收入的較高收入測試。無收入公司如果根據《主板規則》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預期最低市值須達到15億港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一位正在籌劃上市的“礦機”生產商高管表示,受制於A股IPO政策,“礦機”生產企業於國內上市基本不可能,但隨著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為一些同股不同權、盈利能力不足的高科技企業提供了上市的機遇,成為公司上市地的首選。“當然更關鍵的在於,國內很多政策窗口期很短,在政策出現鬆動時,如果現在不上,明年政策一緊就可能再也無法上市了。”

比特大陸礦池運營總監胡靜也表示,上市選擇赴港上市的原因確實與內地對加密貨幣行業的政策有關。

再擇他途

除了赴港上市,區塊鏈公司還有哪些出路?是否可以去美國納斯達克謀求上市?

區塊鏈企業為何偏愛赴港上市?

肖磊認為,相比於香港,美國沒有好的殼資源,整個上市服務機構也比較少,公司估值會被壓縮;而香港對營業範圍和具體業務管得沒那麼細,並且殼資源豐富。

除此之外,來自監管層的意志也是區塊鏈公司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一行調研嘉楠耘智時就表示:“不管你們芯片用於什麼,本質上都還是一家芯片公司,希望你們在國內上市”。

截止到發稿時,尚未有一家公司成功赴港上市,並且比特大陸還被爆出一些負面消息:第二季度虧損金額在 6-7 億美元;軟銀、騰訊雙雙否認投資比特大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