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1、《增一阿含經》裡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句話概括了什麼是佛教,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麼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呢?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世間一切惡行都不要去做,而世間的一切善行都要積極努力的去奉行。再深入而具體的探究下去,善行可以從身體上、語言上、意識上三個方面來闡述,即佛教裡說的身語意,不做有害於他人,甚至是別的生靈的事情,比如不殺生、不偷盜。不說傷人的話、虛假的或者沒有根據的話、表裡不一的話、挑撥離間的話、過於浮誇而不真誠的話,等等。不讓自己有貪念(不止是金錢)、嗔恨心,不使自己陷入愚痴不明的狀態。反之,則為諸惡。

2、智慧和慈悲是緊密相連的。越是慈悲,就越能培植智慧;越是智慧,就越能對眾生慈悲。換句話說,蠢和惡是相輔相成的。

3、越是利他,就越有利於自己。不信,你可以試試。

4、人生的幾大終極問題:死亡(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活著的意義、何謂幸福、孤獨和自由。你能搞清楚這幾個問題,人生便可以無憂了。

5、讓生命活得更充分的辦法:讀書、旅行、見人、觀己。讀經典書籍,你會驚歎於前人的智慧,讀的書越多,就越謙卑,狂妄往往源於無知。旅行,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和生活,會對你的生活有所啟發。見人,見各種各樣的人,有著不同故事的人,瞭解不同人的經歷、觀念、生存狀態、夢想。見的人越多,活得越厚重而慈悲。觀己,知道我是誰,我為什麼而活,我想要什麼,我能給予什麼,我的善和我的惡,我的慈悲與邪惡,我的智慧與愚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