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賦能之路,該拿什麼拯救「實體經濟」?

區塊鏈賦能之路,該拿什麼拯救“實體經濟”?

只有不斷革新的技術,才能帶來美好生活的夙願。

對於很多實體店來講,最可怕的兩個字就是——“盤點”,一盤點就意味著無限的加班。

經常聽到有些導購小姐姐抱怨,“盤點”的工作量巨大,又是對數量、又是對賬目,還要貨與貨對、貨與帳對。

一方面,是想看賬目是否相符;而另一方面,也是確保整個企業的運轉是符合規定與原則。

這就是傳統店鋪所面臨的痛點。

那麼,有一部分人就提出了,區塊鏈可以改變這個現狀啊!解決這個痛點啊!又有另外一部分人在唱反調,只看到有人借區塊鏈炒作,真沒有看到區塊鏈服務了大眾。

雖然市場相對混亂,但我們不可否認一個重要課題的研究,正是區塊鏈如何賦能實體經濟?

區塊鏈賦能之路,該拿什麼拯救“實體經濟”?

“脫虛向實”的發展之勢

現在區塊鏈的市場狀況,是虛擬經濟稱霸,實體經濟默默無聞。

虛擬經濟在19世紀60年代,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當時的虛擬經濟指的是有價的證券、具有一定收益的企業股票。而這些虛擬經濟只能體現收益,並無價值。

再反觀眼下,以數字貨幣為首的數字資產,有多少項目是以虛擬經濟為基礎?一個被投機吞噬的市場,如果不賦能實體經濟,將會嚴重失衡。

區塊鏈賦能之路,該拿什麼拯救“實體經濟”?

“脫虛向實”這一趨勢,可以說是很多區塊鏈從業者的信仰。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是共存的。早期,通過虛擬經濟促進企業的發展以及打下良好基礎,當生產力達到一定水平後,實體經濟才能逐漸發展起來。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本身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我們常說的期待技術落地,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能夠賦能實體經濟,從0到1,創造其技術價值,傳遞其價值。

解決盤點的困境

就算是一家規模大的公司,也會面臨記賬、盤點等問題。這是人力、物力、財力三方面的損耗,工作量龐大,同時,人們都希望能夠化繁為簡。

再或者一些業務合約上的問題,來回折騰的路途、往返郵寄的損耗都是影響工作效率的關鍵,還有簽約雙方的信任問題,誰來保障?

這些問題看似很小,但細節決定成敗。往往就是節省了1分鐘的力氣,你可能完成10分鐘的事情。

區塊鏈賦能之路,該拿什麼拯救“實體經濟”?

只有降低成本,實體經濟才能得以發展。目前,人們的勞動力很值錢,要求加班費的、幹一個月辭職走人的,這些案例,屢見不鮮。

事實上,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得用上有效的時間,去做高效的事。老闆也好、員工也好,才能欣然接受。

如果區塊鏈的分佈式記賬能夠解決盤點問題,智能合約搭建起各企業間的橋樑,或者利用可追溯的優勢,幫助企業快速進行查詢管理。想想,全都是降低成本的舉措,更是價值體現的重點。

優化產業生態

解決了小問題,伴隨而來的大問題,是區塊鏈與產業生態應用的構建。

首先,發展方向不能變。經濟高質量的發展,正是實體經濟與金融、房地產、互聯網三者間的關係。

金融泡沫、樓市危機、互聯網詐騙,這些詞高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圍。經濟的現狀是什麼呢?越是有錢賺,越是往哪裡跟風跑,這種趨勢造成資產泡沫和槓桿不平衡。

實體經濟與區塊鏈的深度融合,正是優化產業生態的首選。

其二,推動交易上鍊,是關鍵的一步。為什麼會提到交易上鍊?因為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技術原理上,鏈上交易雖然流動性大,但是可以根據時間節點去追溯,也可以記錄整個交易流程。

只是還存在擴容等技術難點的突破。但對於打造產業生態來講,選擇區塊鏈實在是明智之舉。

現在,已經不是靠吹捧白皮書就能融資的發展初期,而是價值互聯網的時代,包括互聯網巨頭在內,多家名企已經在運用區塊鏈技術去解決各行各業的痛點。

這也充分說明,區塊鏈技術的價值未來,指日可待。

區塊鏈賦能之路,該拿什麼拯救“實體經濟”?

第三,就是解決第三方問題。當前,有很多第三方服務平臺,通過賺取中間商差價來實現盈利,有的甚至還有第四方、第五方等等。

如此長的一個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整個產業鏈。這樣的生態環境是極其不正常的。

隨著人們的日常需求,達成了對品牌的共識。這樣一來,一旦出現任何問題,第三方就會成為解決問題的負擔。

如果使用起區塊鏈,進行點對點交易,並且交易雙方一開始就能夠相互信任,順其自然就解決了產業鏈的這一弊端。

一直以來,區塊鏈的發展應用備受關注。但賦能實體經濟,才是通往價值的財富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