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院:古典教育的27個關鍵詞

古典教育的27個關鍵詞

——理解教育本身的“古今之變”與“雅耶之爭”

中教院:古典教育的27個關鍵詞

編者按:為什麼要了解古典教育的關鍵詞?因為它幫助我們理解古典教育的核心概念,並且使我們在交流時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否則可能你在說你的“古典”,我在說我的“傳統”。因為詞義和豐富意味的喪失,我們已經陷入現代理性主義教育和定義的牢籠,因此恢復古今之對比乃是激活教育的第一步,在此過程中我們盼望歷史性的基督教教育傳統的復興。佩林博士(Dr. Chris Perrin)追溯了這些詞的詞源,它們本身從古至今語義有微妙的變化,當它們的意義失喪時,傳統也跟著丟失。所以學習這些詞彙也是在學習傳統,讓我們知曉古人如何理解教育。他列出的27個關鍵詞中,20個從拉丁文衍生而來,另外的來自古希臘語和古英語。不難看出,古典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古希臘羅馬的文教傳統,以及從新約、教父起到現今,我們如何在此框架內進行基督化和新一輪處境化(如中國本土)的過程。

1.

派德亞(Paideia):

全人教育;文化傳承與教化;

公民教育。

希臘詞,意思是從7歲到20歲對孩子全人的教育以及文化的傳承和教化。家庭和整個城邦需要共同撫養他,直到他成人,能在希臘公民大會上辯論和進入軍隊服役。保羅在以弗所書6章4節用到這個詞:“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2.

教育(Education):

領出來-出埃及;文化道德傳承;

人格塑造-門訓、敬拜、智慧。

衍生自拉丁文“educere”,“帶出來。”(《出埃及記》20章2節: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拉丁文:Ego sum Dominus Deus tuus, qui eduxi te de terra Aegypti, de domo servitutis.)羅馬人常把希臘詞“paideia”翻譯為“educere”的名詞“educatio”。對羅馬人而言,“educatio”也意味著文化傳承,把羅馬各種獨特的道德傳統流傳下去,包括節儉、敬虔、莊重、堅貞。所以“educatio”意味著人性的發展、展開。另一個對應“教育”的羅馬詞是“humanitas”——人性的發展和塑造。古代的基督徒採納了這個詞,並根據聖經傳統加上了幾層含義,包括門徒訓練、敬拜以及在基督裡智慧的增長。基督教使用“educatio”的關鍵經文是申命記六章、路加福音六章、以弗所書六章。

3.

人文學科(Humanities):

使人成為人的學問,

不只是今天的“人文學科”。

來自拉丁文“humanitas”,意味著使人成為人的東西,或人性。在今天教育領域的行話裡,“人文學科”(humanities)這個詞還在使用,意思是那些假如你不想找工作才會去學的科目。現在“人文學科”一般指英語、歷史、哲學和藝術。很明顯,對現代人而言,數學、科學和教育學(作為一個專業)並不使你更成為一個人。傳統而言,所有的自由藝術(七藝)都有助於陶造人性和那些人類特有的官能(比如語言、思考、數學和計算能力)。這意味著數學也是人文學科。

4.

古典的(Classical):

與進步主義教育相對;

卓越的、具有永恆價值的教育;

以自由技藝為基礎的教育。

來自拉丁文“classis”,意思是“艦隊”、“秩序”,“classicus”的意思是“最高等級的”。用英語“classical”指稱教育是大約1900年後的事,此時古典教育被挑戰,最終被進步主義教育家提倡的新的、以科學為根基的教育模式取代。所以大約1900年以前的“古典教育”一般被稱為“教育”。“classical”這個詞今天可以指任何有恆久價值的事物,但也可指在歷史和藝術研究中的某些時代——比如音樂的古典時代、歷史的古典時代(一般指希臘或羅馬文明)或者希臘語和拉丁語兩種古典語言。“古典教育者”並非僅僅指他們提倡復興古典語言,或者古希臘和羅馬人實行的教育模式,而是提倡復興傳統“自由藝術”的教育。直到1900年左右,這種教育模式一直是西方文明的特徵。

5.

經典的(Classic):

偉大著作;傑出事物。

這個英語詞也衍生於“classis”和“classicus”。一部經典作品或書籍有永恆的價值,經過歷世歷代都飽受讚許,而證明了其價值。在此意義上而言,莎士比亞的劇作是經典作品(classics)。我們也會用“classy(時髦的)”“first class(頭等)”“class act(傑出質量的典型)”來描述我們認為出色的東西。我們日常也會說到“經典搖滾”和“經典可樂”。

6.

傳統(Tradition):

交給、託付;

有價值、值得尊敬的東西;

繼承父輩最好的東西。

衍生於拉丁文“traditio”,指某些流傳下來的東西,與拉丁文動詞“trado”相關,意思是“交給”。傳統並不是指陳舊和老套的東西,而是有價值、值得尊敬的,它們經過保存而留傳給我們。在此意義上,“傳統”的東西意味著我們從先人繼承的最好的東西,我們應該珍視、保存它們,我們自己也應該留傳下去。那麼“傳統教育”指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好東西,而且它將大大祝福我們和我們的子孫。

7.

自由藝術或自由技藝(Liberal Arts):

與職業訓練相對;

通過語言或數學成為製作者;

發展屬於人性才有的特殊才能;

為任何職業的從事和各領域的領袖

奠定共通的基礎。

“Liberal”一詞由拉丁文“liber”衍生而來,意思是“自由的”。“Liber”也可指樹皮內部(或者書),古代人把它當作紙張,在上面寫契約等。只有那些識字、受過教育的的人才能“自由地”從事那些需要有讀寫能力的最重要的公民活動。在古代,只有自由人才能享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他們有時間和金錢去學習一些東西,而非僅僅是某項工作需要的技能(職業培訓)。這些自由人(往往只是希臘和羅馬貴族)會學習這些自由藝術(artes liberales),這些藝術與一個自由人(而不是手工勞動者,他們常常是奴隸)相稱。這些藝術逐漸累計成為“自由七藝”,即文法、邏輯、修辭、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它們之所以被稱為藝術(英語art來自拉丁文ars,artis),因為它們使人通過語言或數學成為製造者或創造者。藝術使人成為一個製造者,使他的人性(humanitas)得以發展、達到完美,令他在適合於人做的,或者只能人能做的事情上做得最好——寫、讀、說、敘述、證明、辯論、推理、勸導、測量、計算、根基、預測。這樣的“自由教育”使他預備好從事任何職業或工作,也只有它才能使一個人在文化最重要的領域(政治、管理、教育、軍事領導、建築、醫學、工程、詩歌)真正做領導者。

8.

科學(Science):

自由技藝提供思想及關聯,

其目標是成體系的科學或知識。

這個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它的意思是“知識”。與之相關聯的是拉丁文動詞“scio,scire”,“知道”。自由藝術幫助我們獲得知識和相互關聯的已知事實,它們成為“知識體系”或者“一門科學”,比如生物或化學。

9.

課程(Curriculum):

課程是學習的內容、過程、

方式,不等於教材。

這是一個拉丁語藉詞(在拉丁文和英文中拼寫一樣),意思是“比賽,比賽跑道,歷程”。所以我們的課程原來的意思是學習的課程或者我們所立足的教育路徑,不是說出版物和教科書。在這個意義上,課程不是你買來的東西,而是你做的。所以《兒童拉丁語》(Latin for Children)不是你的課程,而是拉丁文本身;《論辯藝術》(Art of Argument)不是課程,而是邏輯。出版物層出不窮,但古典課程永遠存在。

10.

閒暇(Scholé):

學校這個詞的本意;

優美環境和美好團契下緩慢深靜、

內在活躍地進入有價值之事物;

進言之,教育的本真狀態與聖經安息、

默想的靈脩和修道傳統切近。

它是一個涵義豐富的希臘語,單個的英語詞彙無法捕捉它的涵義,不過它最通常的翻譯是“閒暇”。簡單來說,“scholé”的意思是,(通常)在環境優美且有朋友相伴的情況下,不受打攪地去學習最有價值的東西。亞里士多德認為這是最高形式的人類活動,是與自由人相稱的。“Scholé”的概念與聖經中安息、沉思的想法相協調,從而被吸收到基督教古典教育中,尤其是在修道院學校。約瑟夫·皮珀(Josef Pieper)的著作《閒暇是文化的根基》(Leisure the Basis of Culture)是對它的經典研究。

11.

學校(School):

學校需要返回“閒暇”,

學習才不是忙亂地流於淺層體驗、

雜亂內容、過於理性化的還原認知。

從“scholé”我們得到拉丁語“schola”、德語“schule”和英文詞“school”。我們應當把“scholé”放回到學校(school)。

12.

學術的(Academic):

可包含任何教育之事,

遠非今天理性主義理解之下的單調。

這個詞含義很廣泛,指任何與教學、學習和教育相關的事情。它源自於柏拉圖學院(有人把它稱為第一所大學),顯然他是以一個橄欖樹園命名的,柏拉圖在園中創立了他的學校。這個橄欖樹園根據一個傳奇的希臘英雄阿卡德摩斯(Akadëmos)命名,他拯救雅典免於毀滅。

13.

教學法(Pedagogy):

如何引領孩子,類似於帶門徒,

而非今日只是獲得淺層知識的教學法。

來源於希臘語“pais,paidos”(孩子)和“agein”(帶領)。在古羅馬,教師(pedagogue)常常是奴隸(屬於貴族家庭),他會帶領羅馬學生,保證他完成作業。英語詞教學法(pedagogy)現在指代那些“帶領”一個學生去理解和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教師(pedagogue)僅僅指精於教學法的老師。

14.

學生(Student):

熱愛之意;熱愛真善美、

愛智愛德之徒。

來自拉丁文“studeo,studere”,“為……熱切、渴望”。拉丁文動詞“studere”和名詞“studium”相關,意思是“熱切、渴慕、喜愛。”所以,一名理想的學生應該對了解真、善、美的東西充滿熱切,渴求知識、美德和智慧。傳統上而言,如果一個學生沒有“studium”,他根本稱不上是一個學生。

15.

學習(Study):

不妨類比基督徒所言“委身”之意;

盡心儘性盡意盡力。

知道“學生”一詞的意思後,我們可以猜到,“學習”意味著熱切、積極地追求理解和知識。

16.

勤奮(Diligence):

勤奮源於熱愛;

熱愛源於對象的可敬可愛

(愛與敬本不可分);

教育即幫助學生去愛可愛之物。

來自拉丁文“diligo,diligere”,意思是“敬重、高度珍視或喜愛”。哲羅姆(Jerome)把《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翻譯為拉丁文時,選擇拉丁詞彙“diligere”來翻譯“愛”。所以,對一個說拉丁文的人而言,這句話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神如此珍視(敬重)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愛子……”這樣,我們勤奮(diligent)學習——是學習我們所愛的。勤奮——學生的主要美德——由我們所愛的來驅動,它是基礎。這讓我們想起奧古斯丁的話,即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幫助學生們去愛可愛的東西。

17.

培養,陶冶(Cultivate):

教化;

目標是培養美德(如對上帝之愛);

重視細緻的耕耘過程。

來自拉丁文“colo,colere”,“耕種土地”,衍生意為“關愛,珍愛,裝點”。它甚至可以指代一個敬拜者做的事,表達對上帝的珍愛。傳統上古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美德。當我們把教師比作栽培者時,我們是在用一個園藝或農業上的隱喻——園丁必須耐心地耕作、除草、澆水,關心他的植物和花朵。這個過程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很長。

18.

美德(Virtue):

古典四德

(奧古斯丁曾將之歸化為神學美德中的愛德)、

神學三德;

學習之德/智性美德

(謙卑、勤奮、耐心等)。

這個詞從拉丁文“virtus”衍生而來,意思是力量、能力、價值。因為它與拉丁文“vir”(男人)相關,“virtus”也有男子氣概和勇氣的涵義。想想英文單詞“virile”(有男性魅力的)和“virility”(男子氣概)。在古典傳統中有各種美德。四種“古典美德”是公義、節制、審慎、勇氣。三種“神學美德”是信、望、愛,它們和前四種一起構成“七美德”。還有一組學生該有的美德,被稱為教育或智力美德,它們是恆心、勤奮、耐心、節制、勇氣、愛、謙虛。恆心(constancy)和勤奮(diligentce)的同義詞是堅持不懈(perseverance)和勤勞(industry)。這些學生美德主要定義一個學生的品格和性情。這些能力使學生能夠獲得知識、理解和智慧。

19.

智力(Intellect):

整體性的理解力、

感受力(如沉思、鑑賞)。

我們剛剛定義了什麼是“學生”和“智力美德”,現在該停一下來定義“智力”。這個詞衍生於拉丁文“intellectus”,意思並不是“聰明”,而是“理解”或“感知”。它來源於拉丁文動詞“intueor”,意為“凝視”“沉思”“斟酌”“欣賞”。

20.

理性(Reason):

與綜合性的理解力(Intellectus)相對,

指分析性的、分類、計算等能力。

來源於拉丁文“ratio”,意思很多:“計算,事務;尊敬,考慮,程序,方法;理性思考,原因,知識。”中世紀的教育者認為,人的頭腦包含“intellectus”和“ratio”兩者。“Ratio”意味著我們通過觀察、計算、分類來了解事物。“Intellectus”代表我們通過感受或者直覺來了解——凝視、驚奇、沉思於真善美的事物。

21.

惡習(Vice):

與美德相對,

是教育所爭戰之人類本性。

衍生於拉丁文“vitium”,意思是“錯誤,缺點,缺陷”。學生的惡習與美德相對,需要被克服,它們包括懶惰、野心(這兩者都是沒有節制的表現)、恐懼、絕望、驕傲。

22.

糾正和引導(Correct and Direct):

導回正路。

糾正一個學生的缺點的意思是讓他們走在“正確的道上”,因為糾正(英語“correct”,拉丁文為“corrigo,corrigere”)意為使之走回到正確(right)的路上,“rectus”意思是“正確的”“直的”。引導(英語“direct”源於拉丁文“dirigo”)一個學生的意思是使他走在直路上。一個無可挽回(incorrigible)的學生是他沉迷於惡習,以至於無法糾正。

23. 紀律,管教(Discipline):

學習是經過反覆試煉成就全方位的、

習慣的樣式,

而非現代教育中淺層的、

沒有切膚之痛的知識信息的接收而已。

衍生於拉丁文“disciplina”,意思是“學習,習慣,訓練,教導,管教”。“Disciplina”與動詞“disco,discere”相關,意思是“學習”。它也與“disciplus”相關,意思是“學習者”。從“disciplus”我們得到英語詞“disciple”(門徒)。基督的門徒不僅僅是他的跟隨者,也是學習者。

24.

節制(Temperance):

在每個階段看自己合乎中道。

來自拉丁文“tempero”,“以適當的比例混合”。因此,一個節制的學生既不懶惰(不鍛鍊他的能力),也不過分雄心(追求的目標超過他的能力)。

25.

評估(Assessment):

評估本身是位格性和切身性的熟知、

有機和深入的判斷,

而非現代往往過於量化和去價值化的一組數據。

來自拉丁文“assidere”,“坐在旁邊。”在中世紀這與繳稅有關。他“坐在”法官旁,由法官決定或者“評估(assess)”他要繳納的稅。需要注意“評估”一詞詞根的含義是位格性的,而不抽象。評估(assess)一個學生的意思是老師來到他身邊,提供個人的、深思熟慮的判斷。

26.

智慧(Wisdom):

能夠分辨好歹,

審慎通達,博知事理。

這個英語詞來自古英語,與古挪威語(visdomur)和德語(weistum)相關。對應的拉丁詞彙是“sapientia”,希臘詞“sophos”。所有這些表示智慧的詞都暗指分辨力,知道什麼是真的、正確的,知道在各種情境下做什麼是合宜的。它也包含這樣一種理想,也即對現實或世界事實上如何運作有全面理解——包括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它最終極的意思是接近(雖然永遠達不到完全)上帝對現實的理解。

27.

哲學(Philosophy):

愛智與團契。

只有基督實現了智慧的位格化,

只有聖靈賜人啟示和智慧的靈,

只有教會總體才在彰顯上帝百般的智慧。

來自兩個希臘詞“philos”(朋友,愛人)和“sophos”(智慧)。所以根據詞根,哲學是“愛智慧”,哲學家是“愛智慧並尋求智慧的人。

中教院:古典教育的27個關鍵詞

中國同步教育網是最全的在線教育平臺,主要面向全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生等進行在線學習輔導。並且針對家長和孩子分別開發了不同的學習課程,讓孩子在家長陪伴學習中成長,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得到快樂。整站內容還包括語文閱讀、作文頻道、媽媽課堂、家庭急救、廚房烹飪、親子話題、保健養生、國學智慧、傳統文化、電腦學習、農業知識、企業管理、夕陽學院、藝術教育、商務禮儀、在線考場等20多個版塊,豐富多彩,為孩子和全家提供了一站式學習平臺。

現誠招代理加盟商,歡迎垂詢。400-606-6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