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院:這次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中教院:這次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繼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工業革命、生產力革命、管理革命三大革命概念之後,管理學者陳春花提出了第四大革命——“知識革命”。

在知識革命的時代,不終身學習、不掌握知識、不會綜合運用知識的人和企業,註定要從時代的寵兒變成時代的棄兒。

中教院:這次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既然知識已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到底如何將知識轉換成生產力?

當令你引以為豪的經驗變成了認知障礙,你又該怎麼辦?

如何才能讓你的企業成為知識驅動型組織?

我們特整理陳春花的萬字長文,讓您一文讀懂知識、運用知識、超越知識!

以下為演講全文:

我認為,當今社會發生了兩大根本性變化:

1、知識已經變成了生產力要素,知識所產生的價值已經滲透到整個社會和經濟社會當中;

2、知識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

以下為演講全文:

我認為,當今社會發生了兩大根本性變化:

知識已經變成了生產力要素,知識所產生的價值已經滲透到整個社會和經濟社會當中;知識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

1

你真的擁有知識嗎?

為什麼我要問這個問題?

第一個原因:信息如海,難以鑑別真正的知識。

我早上起來給自己規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不要看手機,這是要下命令的,你不下命令,肯定第一個動作一定是拿手機。比如說睡覺前,我也說睡覺前一定不看手機,這是兩個現在給我自己的硬性規定。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樣硬性規定自己,如果你不是這樣硬性規定自己,你就被一件事情給淹沒了,就是一大堆的信息。

如果我們每個人不能做知識的甄別,可能會陷入到難以選擇的境地。難以選擇,就無法創造價值。

第二個原因是:時代的核心價值變成了“知識”。

我們之前說這是工業時代、科技時代、信息時代,你會知道那個時代的核心價值是工業、科技、信息。我們這個時代開始稱之為知識時代,已經不再用信息時代來說它,也不說科技時代,甚至今天不說互聯網時代了,我們現在反覆強調的是“互聯網下半場”。

為什麼叫“下半場”?因為它的核心價值要轉移了。而下半場關鍵的價值也基本上被確認了,就稱之為“知識時代”。

在現實當中大家對知識充滿了期待,我們所有人幾乎都困在知識上。媒介又給了你很大的方便,方便到你信息過載,難於處理。我們比任何一個時間的人都忙,都不確認,都覺得充滿機會,但又惶惶不安。

想面對未來,你唯有跟知識走在一起。就像當年柯達破產的時候,德國所有的傳媒都驚呼說了一句話:在科技面前,沒有人高高在上,因為時代會淘汰落伍者。這句話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說在科技面前,在知識面前,沒有人可以高高在上,時代會淘汰一切落伍者。

這就是你今天要做的事情。我花整整兩年時間去理解我會不會被淘汰掉,因為我之前所擁有的很多知識,今天稱之為“經驗”的東西實際上要淘汰了。我們必須重新都回到學習的位置上。唯有知識,面向未來。

2

知識定義的“源與流”

關於“知識”定義的時代非常久遠,最早問“什麼是知識”的人是蘇格拉底。為什麼那麼早就要問這個問題?因為只要你討論到人類、人性、人在這個宇宙當中如何認識自己,就不得不討論知識。帕斯卡說,人無異於一根蘆草,只不過他是會思考的。我們人類從一開始,當他有意識地反問自己的時候,就一定要回答這四個問題:

人能不能認知?

人如何去認知?

人的認知能夠達到的最有效的範圍和程度到底是什麼?

真理及其標準到底是什麼?

人類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動用了宗教、歷史、文學、技術等所有工具,就在回答這幾個問題。今天,我們要加入新的認知世界的工具,這就是知識。

蘇格拉底問泰阿泰德“知識是什麼”?泰阿泰德想了想說:“我想, 說某人知道某事就是覺察到他知道的事情, 因此, 就我現在的理解來說, 知識無非就是感覺。”

感覺到底是什麼?不同階段的人給感覺下了不同的定義。

最早說知識是一個思想狀態,“得到證成的真的信念”( Justified true belief,簡稱JTB,引自《柏拉圖全集》),大家都認為是真的,那就是知識。普魯塔哥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如果沒有人作為認知的對象,萬物沒有辦法下定義。知識也是認知和行動的過程(野中鬱次郎認為,“知識是被人們確認的一種信念”),你不能只做一個尺度了,你還可以能動的去創造,這時候就把認知跟行動做了一個連接;知識還是一種獲取信息的條件,有隱性和顯性的(野中鬱次郎);在懷疑論哲學中,阿格利帕認為“我們沒有任何知識。”

中教院:這次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從古希臘開始,人類一直想知道他自己是誰,世界是誰,他跟世界是什麼關係。用什麼樣的標準去尋求最高的真理。人類發展到今天藉助於所有的進步,包括技術的進步,越來越有能力去貼近他的認知,這個貼近的過程必須要藉助的媒介就是知識。

你真的擁有知識嗎?假如你認為讀過書之後就會擁有知識,按照前面的定義就把你否掉了。我們最重要的知識定義是什麼?其實就是我們要能夠真的實際地去解決問題,而且我們在實際行動中產生實體績效的過程中,又有很明確的信念相信這個是可以做到(知識被定義為一種增強實體有效行為能力的合理信念。)

依此定義,你真的擁有知識嗎?我這不是問你的,是問我自己的。我這樣問自己,才發現有很多東西可能不稱之為“有知識”。

今天為什麼你要有知識的能力?就是要強調你要有分辨的能力,要求結論是你自己的,不是你要站隊,不是你要表態,不是你要支持誰、反對誰。這實際上是對今天所有人的一個非常大的調整,我們在很多程度上沒有辦法推動進步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太過分別,而沒有懂得分辨。

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這件事情不可能,或者大家會擔心,我如果付出了這些努力之後會不會有結果呢?如果你真的懂知識的概念,你會發現,知識的定義在於:知識是合理的信念,它一定會增強你的實體行動結果。因此知識是個動詞,不是名詞。

很多人問我,中國企業什麼時候能真正在全世界擁有非常強大的競爭力?我在30年前就說了一定會有強大的競爭力,我正是因為堅信這件事情,所以一直認真研究它們,看著它們一直長大。如果你按照30年前的標準來看中國的企業,我們一定不討論這件事情,因為我們有非常多的侷限,我們的市場、能力、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甚至很多人會說我們的國企成本沒有競爭力,但是我從來不受這個限制。

如果你在認知上是懂的,你會發現所有的限制條件都可以創造性的調整。如果你知識儲備充分,你就不會給自己設限。

大家現在覺得世界變化太快,快到有點跟不上。但可能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不變,不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我們這個世界其實一直都是這樣變的,只是以前你願意跟著變,現在你不願意跟著變,你當然就覺得不行了。

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跟著微信走,跟著信息走,別人講時髦的詞跟著講。你是用慣性在走,不是真正的應對。非常多的企業家跟我講,說現在要做合夥人制,我就問他一個問題,(然後)我就知道他是否跟著慣性和時髦走。我說:如果真的做合夥人制,決策當中你一個人最後說了不算,你同不同意?他說那不行,最後還要說了算。他說,我對他們不放心;我說,那你就不是真正的合夥人。這就等於你沒有真正去理解、真正去應對應該怎麼樣做。

3

知識是個動詞,不是名詞

我先幫你區分這三個概念:信息、數據、知識。

數據就是還沒有加工的數字和事實。很多人很喜歡用數字,但是當你用數字的時候你就適合這個時代嗎?今天都叫數字驅動,如果你的數字不能轉化為知識數字,它就沒有任何意義。

另外,你擁有了信息是不是就擁有知識了呢?不是的。知識是鑑別過的信息。要經過處理、再做鑑別的數據才是知識。你一定要經過這個過程,我們很多人僅僅擁有了數據,僅僅擁有了信息,但沒有擁有知識。

有可能你是那個擁有信息的人,你是擁有數據的人,但你真的不是擁有知識的人,擁有知識的人一定是把信息鑑別過的,鑑別過的才算是知識,沒鑑別過的算信息。知識連加工都不加工的就是數字,或者是事實。你可以告訴我客觀事實,但判斷要由我做我們最怕的就是判斷也不做,客觀事實也不看,就開始表達意見,那就不光是沒知識了,你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了。

我也是讀過書的人,我每次給老師打分都非常高,而且我很有理由,因為我學到了東西,所以我每次都被評為最好的學生,實際上是學的最多的那個學生。打分是在檢驗你有沒有把信息變為知識,信息變為知識只有一個檢驗的標準,就是完全變成你個人的。

智慧是一個知識流。形成智慧的知識流動鏈,先有數據,是一個未加工的、客觀的事實;數據經過加工,變成信息;再加以鑑別,才成為知識;把知識應用到行動當中,就會變為智慧,智慧是知識應用之後才產生。如果你的知識不去應用,你是不會有智慧的。智慧完全是一個應用的過程。

中教院:這次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中教院:這次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有個小的案例。一個10歲的孩子救了很多人,就是因為在普吉島散步的時候他突然發現海水開始冒泡,因為他學過這個知識,他把這個知識轉化為個人的,所以當他看到這個現象的時候,他馬上就知道海嘯要來,他就拼命跑,告訴大家,結果100多名正在海灘上休閒的人被他救了。

所以智慧跟年齡沒什麼關係,你不要認為你一把年紀就有智慧了,不是的,它跟年齡沒有關係。

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所有的信息轉化為你自己的,然後還能應用,這樣你就開始有智慧了。

4

智力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浪漫的階段,也就是你一定要對客觀事物有直接的觸覺。你們教育小孩子不要太早教他去分析,你最好讓他胡思亂想,唱歌、跳舞、畫畫,到處去看,到處去玩。我現在就很怕我們的小孩子都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過了浪漫階段,就太過大人化。

第二個階段叫精確階段,就是去分析事物。大學教育就是要教你分析。

第三個階段就是綜合運用階段。智力發展就是這樣的一個循環,你能夠在浪漫階段,對世界包容和接納;接下來你通過學習能精確地掌握它;更重要的是你又可以綜合地運用。如果你可以這樣做,你的智力發展就完成了。我們就不斷地在這三個階段當中循環往復,成長起來。

王陽明曾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你不行動的時候你真的不知道你是不知的。很多同學說我們不要考試,我說在現實當中沒辦法檢驗你,所以就一定要考試,因為只有考試的時候你才知道你前面的東西有沒有學到。古人認為,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可稱之為“賢達”。

5

組織如何擁有知識?

我們今天遇到的第三個挑戰來自企業。我自己是做組織研究的,今天在組織研究裡面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知識驅動的組織跟資源驅動的組織不一樣。如果說一個知識驅動的組織是什麼樣,我們應該注意它什麼問題,我就反覆要問你的組織是不是真的擁有知識。

德魯克在他的一本書裡面很早就說: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我們早期知識一直被視之為“道”,推的很高,離現實很遠。可是現在,幾乎是一夜之間知識突然變為“器”,變成一種資源,一種實用利器。

我沿著他的研究思路加了一個階段,第四個階段,這第四個階段不是知識應用於流程,不是知識應用於工具,不是知識應用於知識本身,而是知識本身就是一個生產要素,當知識自己是生產要素的時候,它就會使資本和勞動力居於次要的位置,我命名為知識革命。

前三個革命淘汰的是工具、流程,這次革命淘汰的是人。你如果沒有知識,一定會被淘汰掉。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新去建立你的知識系統,你必須清理。今天很多人喜歡辟穀,目的就是重啟。在擁有知識上,也需要“辟穀”,做一次重啟,我們把全部的都清掉。因為你不重啟,不加入新的東西進去,這一輪的革命就是把我們自己淘汰掉,這才是它可怕的地方。

你的基因裡面要有知識的概念,不能陷在信息和數據裡面。我們現在所有人都講大數據,但是它跟你有什麼關係呢?你的組織結構和合作夥伴系統,包括你可持續的價值,都需要你變。就像今天誰都不會想到日本首富居然是7-Eleven,原因就在於他有最好的知識流和數據協同開放平臺。

我希望你們要變成這樣的公司,我也必須朝這個方向推動大家。如果要變成這樣的公司, 你需要擁有什麼?你需要組織擁有深厚的知識系統。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學者(戴明),認為組織應該有一套深厚的知識系統。

中教院:這次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6

手比頭高

我自己有三句座右銘,兩句是別人的,只有這句話是我自己的,就是手比頭高。我的習慣是告訴你,你只要把手舉起來,一定比你的頭高。也就是你的高度是由手決定的,不是由頭決定的。最重要的就是學習、鑑別、運用。

如果我們要學習、鑑別和運用它,最關鍵的就是:

第一,不斷有目的地“放棄”。你要把過去的東西扔掉,這是我對很多企業要求最高的事情,企業最大的障礙就是原有的競爭力的障礙、競爭力的陷阱。我自己服務的企業我都要求它每年告訴我自己有目的地拋掉什麼;

第二,持續地去理解外部環境,因為變的都在外部。

你要回到學校來,就是把你前面的東西都更新一遍,通過學校去擁抱一個更寬的環境,加上你自己的環境,你會比別人更有競爭力。

如何做到這兩件事?忘記、借用、學習。

忘記什麼?就是忘記你過去的一些東西,你要學一些未知的東西。

為什麼要借用?因為,你要和別人合作,要跟別人組合在一起,今天太多的知識,你不借用不行。

第三個就是你一定要認認真真有能力去學習那些完全不知道的。要學習一些關於未來的概念,我不是要求你預測它對不對,我要求你做關於未來的準備。

7

突破認知障礙

唯有終身學習

第一步,“唯有融會貫通”。一個英國小說家他寫的小說總是很好,人家問他為什麼能寫這麼好,他說“唯有融會貫通”。

什麼叫融會貫通?你不要簡單只是解決問題,你要學會去找問題,也就是界定問題,要做鑑別;然後你要對鑑別後的信息做特定的轉化,這稱之為知識的形成;有了知識形成,你就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有了知識方法論,我就不擔心你了,因為你可以去解決一個未知的問題

第二步,唯有終身學習。因為我們今天要求三種學習能力,一種就是基本學習能力,把我們現在已經存量的知識要先拿進來,未來一定是兩種知識在身上並存:存量的知識和動態的知識,存量的知識是基本學習能力解決的,動態的知識是要靠另外兩個能力做的,一個是過程學習能力,你要做跨界、做各種瞭解。

第三步,唯有突破自我極限。

人在認知上有三個障礙:

第一個障礙,就是擺不好自己跟別人的關係,擺不好自己跟社會的關係,擺不好自己跟環境的關係,就是太過自我。

第二個障礙,就是我們總是相信我們自己相信的東西,認為我們相信的東西就是真的。但實際上我們自己信仰的真理與真理之間永遠是有差距的。你相信的東西和真的東西之間永遠都是有差距的,我們的學習訓練和知識訓練、智慧訓練就是讓這個差距變小,或者更早發現這個差距。

第三個障礙,就是你有經驗,因為事物一定是變的。有人平時很能走,結果發現根本走不下來,你所有的我執都得拿掉。

在知識的社會里面最經不起的是知識潛力的浪費。希望大家把知識潛力發揮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洞見未來。

在以不確定性為主要特徵的時代當中,最重要的是你對事物的洞見能力、遠見能力、最後實現的能力。我建議大家深入介入和融合到變化中。

當你能夠很深入地融合和介入到變化當中時,你就一定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這個要求就是你一定要用比別人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你一定要有更大的心胸接受變化,因為理想和現實沒有距離,你只要中間放一個行動就行了。

如果你的理想和現實是有距離的,一定是源於你中間沒有行動,行動就是讓我們把理想變成現實的唯一橋樑。

你的高度就在你手上。

中教院:這次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中國同步教育網是最全的在線教育平臺,主要面向全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生等進行在線學習輔導。並且針對家長和孩子分別開發了不同的學習課程,讓孩子在家長陪伴學習中成長,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得到快樂。整站內容還包括語文閱讀、作文頻道、媽媽課堂、家庭急救、廚房烹飪、親子話題、保健養生、國學智慧、傳統文化、電腦學習、農業知識、企業管理、夕陽學院、藝術教育、商務禮儀、在線考場等20多個版塊,豐富多彩,為孩子和全家提供了一站式學習平臺。

現誠招代理加盟商,歡迎垂詢。400-606-6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