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院:全國預防近視的戰役打響了……

中教院:全國預防近視的戰役打響了……

開學之際,全國預防近視的戰役打響了。

國家八部門聯合發佈《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後,教育行業也引發了激烈地討論。

這是繼《民促法送審稿》公開徵求意見、《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之後又一次行業熱議。

哪些教育產品屬於電子產品?哪些企業會受到影響?未來哪些企業更受歡迎? 這些都牽動教育企業的心絃。

其中,最令教育行業關心的是,《實施方案》對教育信息化企業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

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產品進入門檻,需提供更強價值的產品

電子產品到底指得是哪些?

《實施方案》中提到了對電子產品的限制,提出了“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

但是,《實施方案》並沒有對電子產品做出介定,除了手機和平板電腦,並沒有列舉其他。此外,對“開展教學的電子產品”也沒有進行定義。

百度百科顯示,電子產品是以電能為工作基礎的相關產品,可以說種類非常之多。從教育信息化的角度來看,在硬件設備上一定會涉及到電子產品,但產品類型也是多種多樣。

某專注教育信息化行業資深人士指出,如果將當前的教育信息化產品按照課堂教學場景來劃分,可以分為課堂內教學場景和課堂外教學場景:

課堂內的產品包括平板硬件、內容產品(英語類和分級閱讀類產品等)、電子白板、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特殊實驗課上的教具等。

課堂外的教育信息化產品包括考試組卷、作業分析、網絡閱卷以及電子作業等產品。

由於《實施方案》並沒有對電子產品做出介定,學校會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對教育信息化產品的選擇會更加謹慎。

“近視防控的政策出臺後,學校選擇教育信息化產品會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輔仁高中副校長沈志斌如是告訴多知網。

實際上,“經過幾年的市場推廣,學校對於信息化產品的,選擇能力和水平已經得到明顯提高。”教育信息化資深專家馬永紀看來,“政策的態勢直接提高了學校的決策人對於評估產品的心理閾值,這就需要產品提供更強的價值,才能達到平衡。”

也就是說,本身學校對教育信息化產品的要求就比較高,預防近視政策出臺後,要求會更高,選擇會更謹慎。

雖然近視防控的政策看起來與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進有互相影響的地方,但總體來看,馬永紀認為,近視防控的政策其實也是一件好事,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產品進入的門檻,讓學校在選擇產品時能夠更加聚焦於產品的核心價值。

馬永紀進一步解釋:“近視防控的《實施方案》強化了人們心理上對於保護視力健康建立起來的紅線,教育信息化產品沒有突出的價值很難突破這道紅線。《實施方案》出臺之後,那些僅僅只是作秀,不能真實常態化使用的產品發展將會產生巨大壓力。”

對課堂內的學習產品影響最大,平板智慧課堂或首當其衝

“教育市場本身就是個政策市場,所以政策是產品起落的重要指揮棒。”馬永紀說到。

行業的疑問還有,在現有市場中,哪些教育信息化產品會在預防近視的政策下受到衝擊?

《實施方案》對教育信息化產品的具體影響還暫難判斷,但行業專家和學校方面都一致認為,“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平板智慧課堂”。

可以說,受影響較大的是課堂內的產品,以及通過學校來觸達學生的一些學習應用,而考試組卷、作業分析、網絡閱卷等校外產品可能受影響較小。

“《實施方案》的提出,最先受到衝擊的是平板智慧課堂,其次是移動端的App學習應用軟件,最後是大屏幕一體機。”馬永紀如是告訴多知網。

而沈志斌同樣認為,《實施方案》的提出,對利用平板電腦上課的智慧課堂會有影響。

因為《實施方案》規定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30%,而在課堂內的教學場景中,如果平板智慧課堂教學常態化使用就會超過時間比例,與《實施方案》的原則相違背。

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實是,“當前平板電腦智慧教學普及面極小”,沈志斌副校長和教育信息化行業資深人士均提到該觀點。

此前沈志斌與多知網對話時提到,“現在學校大多是配大屏幕一體機”。平板電腦智慧教學並沒有普及,一般都是試點班,或者實驗班。

同樣,上述教育信息化行業資深人士結合學校現狀分析稱:“平板在學校課堂中的使用並不多,開始是1個班,最多每個年級2個班。平板上課時,老師不僅要手握平板,還要主控全班進行大屏互動,這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而學生手握平板,但也只是在老師的控制下進行部分互動。因此,平板類產品可用性原本就比較低。“

另外,從成本來看,平板教學產品的內容成本和質量成本原本就比較高,因此,上述某教育信息化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實施方案》出臺之後,平板進校類產品可能會更加受到學校的牴觸,平板智慧課堂教學產品的發展可能會更加艱難。

需要強調的是,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也非同一般,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不可逆轉,因此,預防近視方案中提到的電子產品並非是禁止使用,而是合理使用。

哪些產品會經得住考驗呢?

針對《實施方案》而言,在有著多年教育信息化實戰經驗的馬永紀看來,“非發光屏幕的顯示方式設備可能會更受學校的青睞,類似紙筆結合的產品、白板產品、Eink屏幕學習設備等”可能會在未來更有優勢。

某教育信息化行業資深人士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在未來信息化產品的發展當中,與教學內容深度結合的教具類產品可能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比如化學、物理、生物等各種實驗類課程。

學習類產品會有相應預防近視的措施,不規範或遭淘汰

教育信息化產品如何開展近視預防工作?

很多進校電子產品紛紛表示“已經有預防近視的措施”。

在課堂學習產品中,當前做平板智慧教育的公司也有很多,包括OKAY智慧教育和101遠程教育網旗下的101智慧課堂等。

OKAY智慧教育創始人、CEO賈雲海解釋:“OKAY智慧教育的產品採用墨水屏,為孩子提供了紙質的體驗。孩子只有在做題和看資料之後還不瞭解的情況下才會使用電子屏看視頻,視頻也在5分鐘之內,與《實施方案》中的政策並不衝突。”

此外,賈雲海告訴多知網:“OKAY智慧教育第4代產品,已經實現了紙質墨水屏應用、藍光護眼、定時提醒、還有鎖屏技術等。”

101智慧課堂則從平板質量到時間控制都有相應措施。

“101智慧課堂的平板是和國內某廠商聯合打造的,具有護眼模式。另外,平板有平板管控,可以控制學生使用平板的功能和時長。”101智慧課堂官方回應指出:“從以往對實驗班學生的調查數據來看,沒有明顯的近視率增長。“

更為關鍵的是,101智慧課堂方面稱:“平板教學只是輔助教學,學生完成作業只是部分選擇和判斷題在平板上完成,主觀題大多數也是紙上完成,教學時長大概佔到整個課時的20%左右。”

《實施方案》的很多規定也指向了作業場景和課外學習。

從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角度,《實施方案》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實施方案》中還要求,學生在課外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課外的學習類電子產品,如作業類產品、閱讀類產品,都解讀了各自在時長方面的應用時間,以及預防近視的具體措施。

作為作業場景的產品之一,作業盒子學生端解決提交作業的難題,客觀題直接在App中填答案,主觀題則通過對紙質作業拍照上傳。

作業盒子指出,學生通過作業盒子App完成單次作業時長平均在12.5-15.7分鐘之間。

作業盒子方面還稱,按照小學每天6課時240分鐘計,用作業盒子App的作業時長只佔到6%左右,完全在政策(不得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的原則範圍之內。

此外,作業盒子App推出的AIOC內容更貼近於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們也很早就在行業內率先推出了“護眼模式”、“防沉迷設置”和“家長管控”等模塊,對於孩子合理使用電子學習工具進行了技術化的處理。

一起作業也表示“產品研發之初,就上線了視力保護等措施”。

例如,一起作業的學生端,單次使用10—15分鐘左右為合理使用時長。產品根據時長、姿勢、光線等影響視力的因素,開發了各種護眼措施。包括: “上網管家”功能、強制提醒護眼模式、夜間護眼模式、行為不規範護眼模式等。當累計時長過長時,產品將會自動停止使用。

與此同時,一起作業方面還表示,“未來將強化監護人關於兒童護眼監管的功能,家長可自主控制、調節學生端的使用時長,保護青少年的視力健康。”

而閱讀類產品考拉閱讀,主打分級閱讀,通過測評系統測出孩子的閱讀能力值,進而為孩子推送相關難度範圍的閱讀文本。考拉閱讀創始人兼CEO趙梓淳認為,“我們的產品也是為提升孩子的看書效率,讓孩子個性化學習快速提高閱讀能力。”

“考拉閱讀產品內部設有護眼功能,孩子在使用產品15分鐘之後,便會有提示,讓孩子看一看遠方,休息一下眼睛,並會跳轉出之前孩子讀過的文本的音頻。”趙梓淳說道。

除了都有預防近視措施之外,這些企業在對產品價值方面的觀點也保持一致,他們認為:“有價值的產品在此次政策下會更加受歡迎,同時,將會對一些不合格、不規範的產品起到淘汰作用。”

針對非學習類產品,家長監督或更為重要

迴歸到近視本身,造成近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多知網從愛爾眼科醫生(原同仁醫院眼科醫生)遊玉霞、美爾目醫院院長葉子隆等多個眼科專家瞭解到,近視與用眼距離、用眼時長、光線等有很大的關係。

遊玉霞醫生指出,只要是近距離用眼,不管是玩電子產品還是看書學習,都會增加用眼負擔,增加近視風險。

葉子隆醫生也提到,自然光線對視力保護非常重要。國際公認,每天在戶外呆2個小時或者一週累計10個小時,可以起到近視預防的作用。

《實施方案》中,“增加戶外活動和鍛鍊、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減輕課內外學習負擔”等舉措符合預防近視的基本邏輯。

但是,執行起來難度大。從“減負”角度,或許學校會進一步落實相關規定,而在課外,《實施方案》的很多細則落地很難量化。

多知網通過多個不願意具名的中小學校老師瞭解到,教育信息化產品使用頻率高,但時間並不長。在課外,孩子使用手機娛樂時長比做作業的時間更長,甚至高出好幾倍。對此,也有老師表示“非常痛心”。

電子產品不僅僅有學習類的產品,還有一些娛樂化的產品。當代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的原住民,接觸網絡以及電子產品幾乎是從嬰兒就已經開始。

因此,在課外控制孩子的用眼時長,就需要家長的密切監督。

有意思的是,《實施方案》中還對國家新聞出版署提出要求,指出“要實施網絡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網絡遊戲屬於校外的娛樂產品。此前,媒體經常曝出“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影響學業”的相關新聞。

此次,《實施方案》對網遊總量調控的政策剛一下發,就引發了網遊市場震盪,A股、港股、美股(中概股)三大市場遊戲股全部受挫,在8月31日網遊行業整體市值蒸發1742億元。

可見,雖然當前《實施方案》對教育信息化產品的影響暫難判斷,但對網遊行業已經有了不小的影響。

無論如何,近視防控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學校、家庭、企業與全社會並肩作戰。

中教院:全國預防近視的戰役打響了……

中國同步教育網是最全的在線教育平臺,主要面向全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生等進行在線學習輔導。並且針對家長和孩子分別開發了不同的學習課程,讓孩子在家長陪伴學習中成長,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得到快樂。整站內容還包括語文閱讀、作文頻道、媽媽課堂、家庭急救、廚房烹飪、親子話題、保健養生、國學智慧、傳統文化、電腦學習、農業知識、企業管理、夕陽學院、藝術教育、商務禮儀、在線考場等20多個版塊,豐富多彩,為孩子和全家提供了一站式學習平臺。

現誠招代理加盟商,歡迎垂詢。400-606-6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