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將成爲國內射頻的一匹黑馬?

手機產業裡,射頻PA圈子很有意思:既存在這明顯的階層固化,同時又存在著新入局著的左衝右突。可以作為產業走向成熟過程中品牌競爭的經典案例講解。

它將成為國內射頻的一匹黑馬?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國外的相關廠商,這部分不再贅述,請參閱文章《高通再放大招,Skyworks首當其衝?》。文中對各大海外品牌如Skyworks、Qorvo、高通、博通、村田都有詳細闡述。本文則對國產PA這個X因素做進一步闡述,算是上文的狗尾續貂。借用原文一個圖片:

它將成為國內射頻的一匹黑馬?

國產PA品牌

1)Vanchip:

目前國產品牌裡技術儲備最好, 4G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品牌。創始人來自於PA圈的黃埔軍校:RFMD,這一點給VC的前期推廣罩上了技術光環,同時也惹上了一些麻煩(與RFMD的知識產權糾紛),好在麻煩於2016年完美解決。

說VC坐國產的頭把交椅,其實並不能服眾。其最大的軟肋就是:從3G到4G都沒有Design in“華-米-O-V”四大天王中的任一家,很是可惜。好在柳暗花明,最新進展是其中某一家可能要進了。 祝賀!

另外,由於融資後的大股東(曾經手機圈呼風喚雨的女豪傑,現關了手機轉戰地產圈了)涉及內幕交易,VC三年內都不能再排隊上市。這個意外相當於宣佈了VC資本之路終結,除非委身賣出。同時也驚醒其創始團隊只有放棄浮躁,踏踏實實把5G做好才能活下去的理念。

2)絡達:

絡達於今年年初被MTK全資收購,所以上圖把其歸為MTK是沒毛病的。目前絡達在3G、4G方面發展都比較均衡,5G的投入也在持續增加。在國產品牌裡和VC算是雙強,屈居第二。

雖然如此,但是絡達在MTK眼裡卻不盡如人意。因為主芯片廠家一般毛利率都是35%以上的;而PA市場競爭趨近於白熱化,毛利不過15%~20%。所以2017年底有傳言絡達要被賣,但終因買方報價大大低於預期而作罷。

絡達後市還是看好的,因為其還有一個殺手鐧至今雪藏:與套片打包。高通一定程度的在力推RF360,展訊早已一刀切的打包了RDA,那麼令人聯想後續MTK是否會打包絡達?如是,則絡達會走上超車的快車道。

3)RDA:

一聲嘆息RDA!對比當年被紫光收購時的風光無兩到,到現在創始人離開中層動盪,正應了那句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最後一句還不能說,未來未知。

RDA的核心問題是產品力,連兄弟單位展訊也是抱怨不斷。這個也不好拿什麼證據,誰用誰知道吧。期待RDA在展訊打包的庇護下,全力積澱5G技術,儘快跟上5G的步伐吧。

4)國民飛驤:

國民飛驤於2017年完全贖回了國民技術的佔股,更名並獨立運營,同步引入了第一筆融資。其4G上的斬獲主要是在印度reliance大案子上獨佔鰲頭,給其2017年財報靚麗的一筆。2018年可能還是要指望reliance第二代機型訂單。其在3G上也還佔據一部分份額,同時2G產品也剛剛開發出來,並從漢天下手中分得一杯羹。

國民的產品隊列及市場狀況相對較好,但是一個重大隱患是看不到其在5G上的大力投入。如果國家策略由於若干原因加快了5G商用,則對國民是一個利空。

5)漢天下:

誰能想到有這麼一個奇葩的公司:在2G市場佔據絕對主力,而且還盈利;在4G市場雖出貨不多,也是盈利的;能在幾年前成為三星供應商中唯一國產PA;其銷售業務提成高達6六位數等等;這家公司就是漢天下,一個被大多數媒體人忽略的公司。

其實漢天下把2G+3G+4G的全部產品加起來發貨量是超過Vanchip的,至於利潤雖然沒有明確數據,但是看其業務都有6位數的提成,想來不會太差。

漢天下的殺手鐧就是穩定的質量,超低的價格,蠶食鯨吞低一個維度的市場。4G當道時其吃掉2G、3G;那麼5G起來,它會不會磨練好內功,開始吃4G呢? 拭目以待吧!

6)Smartmicro:

2017年引入E輪融資,又夠用2年了。這個公司對外公佈的產品信息不多(因為只有一套全頻段phase II PA),但是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它次又一次獲得融資的騷操作。這個公司的大佬不去做資本市場而來做PA真心是屈才了。

目前Smartmicro 4G市佔率還是比較低,筆者個人建議其一方面要投入5G的研發,另方面要好好學習漢天下,把4G產品打磨好。在行業高端品牌逐步退出中,佔據更多份額,因為4G市場還是有很長一段生命力的,值得深耕。

7)中普微:

也曾輝煌過,但自從被will收購後日薄西山。現在名存實亡,僅做一些2G PA和開關。略。

8)艾為:

艾為在圈內是老熟人,音頻功放無人不知。但是放在這裡是不是有點違和?

內情是曾經有一家6個人的小公司,只做2G PA。這家公司於2017年被艾為收購。So,艾為也可以算作PA圈內的新晉一員了。但我並沒有把它列為黑馬,因為畢竟它現在的狀態還是屬於小打小鬧,後續有待觀察。

9)三安光電:

前面鋪墊了一千多字,終於引出了本文的主角:三安光電!

三安光電(600703)截止2017年底市值已經超過1000億人民幣,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LED晶圓生產製造商。但是三安似乎並不滿足於此,而是把視野拔的更高:其於2017年12月5日發佈公告稱,在福州泉州投資333億元建設七大產業化項目,如下:

它將成為國內射頻的一匹黑馬?

其中,第5點具體為投資砷化鎵外延片產業,並從外延片進化到射頻前端PA 和saw 的成品輸出,即設計製造一體化。

當然這333億也要具體解釋一下:其中三安自籌資金20億元,其餘為泉州政府、國家芯片大基金及社會資本的集結和逐步投入。雖然此投資在“中興事件”之前,但是國家對自研核心IC的迫切之心,早已有之!中興事件更是強化了這一國家需求。所以三安光電獲得這麼巨大的投資支持,是順應政策導向的明智之舉!

三安光電或成為射頻領域最大黑馬?

眾所周知,就算是吃掉PA市場3/4的前四大品牌SKY、Qvr、高通、博通都也沒有自主製造工廠,是Fabless 代工模式。因為晶圓代工廠大如三星、IBM、臺積電、中芯國際等等,絕非是有多少資金就能搞定的事情,而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間斷投入、長時間技術積澱才能稱霸全球的。所以大如高通,也明白朮業有專攻,把代工業務交出去做。

國產各PA品牌也都是 design house,進行Fabless代工。目前各國產PA品牌除絡達、RDA是母公司上市外,皆未上主板(Vanchip、艾為已從新三板退市)。粗略估計各家市值不過幾億,多不過十億。擁有充裕資金的三安光電會有更大的機會?

從技術上分析,無論是PA 還是saw,設計佔據了性能和成本的一個方面,但是生產製造工藝反而是更加重要的一環!可以說沒有代工廠的工藝製程支持,產品設計的再好也無法成為成品。各Design house 在設計射頻產品時,要常駐代工廠,根據其工藝製程特點調試改進,做複雜而充分的磨合,才能達到良率的上升。 也就是說一旦選定了某個代工廠,則這個合作關係是深度綁定的。如果出於某種原因迫不得已更換代工廠,產品工藝磨合短則半年,長則一年。

這些年來,無數次的PA缺貨基本都是代工廠的晶圓不足造成的。可見代工廠在射頻IC全流程裡的重要地位。

引申到此,我們就可以看出三安光電入主射頻PA的重大意義了吧?且不說三安自立品牌對市場格局的衝擊,就算僅僅三安有能力代工PA生產,都會把整個PA格局給予強力改變,當然是利好國產PA的。

結語

國產PA領域存在著諸多品牌,在幾年前就有大咖預言的洗牌,時至今日並未應驗。各家都或好或差的活著。但是行業大趨勢不可避免,一個產業走向成熟,必然伴隨著白熱化的競爭及小品牌的消亡。

而在射頻前端領域,這種消亡有了一種新的歸屬:Fabless 的芯片設計公司被大型代工生產企業所入股!筆者預言:在不久的將來,由國家扶持的代工大鱷(三安光電就是其中之一)會把目標鎖定市值不大的IC設計公司!把設計公司收入囊中,由工而技,由技而貿的演化路線其實已經悄悄的saw 領域展開了!(saw領域的另立一篇)

隨著5G的全面商用化推進,PA廠家都不得不面臨巨大的流片研發投入。有技術儲備而無流片燒錢能力的公司將面臨尷尬,獲得外部融資或許是其救贖之路。而在林林總總的外部投資中,代工廠的投資無疑是最大的強心劑!合二為一後流片的效率及流片頻率的大幅提升,必定給5G PA的研發插上翅膀,國產PA追上國際四大巨頭的機會或許就在這裡。

所以,三安光電投入砷化鎵外延片產業,是其進入PA行業的一聲號角。它有機會成為國產射頻的一匹黑馬麼?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