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元節是道家還是佛家的節日?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文化|中元節是道家還是佛家的節日?

道家傳說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傳說地宮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文化|中元節是道家還是佛家的節日?

佛家傳說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另有傳說稱釋迦牟尼徒兒目連在得道之前父母已去世,由於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變成餓鬼,沒有吃食,目連看後覺得很心痛,於是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度一眾亡魂。

文化|中元節是道家還是佛家的節日?

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中元節,可以說是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文化|中元節是道家還是佛家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