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縣級市有47家上市公司,什麼因素孕育碩果纍纍,小編爲您解讀

江陰民營經濟發達,被譽為“中國製造業第一縣”和“中國資本第一縣”。

“江陰板塊”目前有上市公司47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32家,境外上市15家。

小編就為大家解讀一下形成江陰板塊的幾個原因。

這個縣級市有47家上市公司,什麼因素孕育碩果累累,小編為您解讀

江陰板塊

1、腳踏實地的企業家精神

傳統蘇南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經營發展,基本上依靠有限的自我積累和銀行貸款,往往表現為小而散、小而全的經營模式。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江陰市一批獨具慧眼的企業家大膽實施資本經營,通過投資、兼併、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強主業,提升產業層次,實現了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

比如,澄星集團從一個村辦集體小化工企業起步,或參股,或控股,或租賃,或收購,或上市,短短二十幾年,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精細磷化工產品生產企業,產品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牢牢佔據國內磷化工行業的領軍企業位置。

這個縣級市有47家上市公司,什麼因素孕育碩果累累,小編為您解讀

江陰

2、政府與市場的有機結合

江陰企業為何始終能長盛不衰?這與以江陰為代表的蘇南模式中政府作用與市場作用的有機結合有著很大的關係。

溫州模式下企業規模總體上不是很大,小企業居多,蘇南模式則培育了一批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地方政府在企業市場培育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和市場共同發揮作用,在這方面,蘇南模式要比溫州模式做得多一些。

蘇南模式下政府以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的方式與市場的有機結合可能更接近原因背後的本質。

這個縣級市有47家上市公司,什麼因素孕育碩果累累,小編為您解讀

政府與市場的有機結合

3、資本運作服務於實體經濟

江陰是怎麼抓住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迎頭而上?“江陰的企業總是能堅守主業,雖然善於資本運作,但歸根結底還是服務於實業。”近日,記者走訪江陰,從江陰相關部門和企業家的口中得到了江陰作為一個縣級市在歷經時代的風雨之後仍能長久不衰的秘笈。

這個縣級市有47家上市公司,什麼因素孕育碩果累累,小編為您解讀

資本運作服務於實體經濟

讀者朋友你怎麼看,歡迎評論留言。

4、附:江陰上市企業名單一覽

1997.02模塑科技‍

1997.06保千里

1998.11四環生物

1998.12澄星股份

1999.01法爾勝

1999.08華西股份

1999.09江蘇陽光

2000.12海瀾之家

2003.03三房巷

2003.04雙良節能

2003.06長電科技

2003.12友利控股

2004.07霞客環保

2004.07泛馬公司

2004.10上海亞洲

2004.11中國海達

2006.10翰宇博德

2007.04揚子江

2007.08浚鑫科技

2007.08聖馬控股

2009.11恆陽石化物流

2010.02中國浩然

2010.07中南文化

2010.08百川股份

2010.10寶利國際

2010.10鑫仁鋁業

2011.03江南水務

2011.05吉鑫科技

2011.08愛康科技

2011.12華宏科技

2011.12東方集團

2012.02海潤光伏

2012.03中泰橋樑

2012.06海達股份

2012.11福斯特紡織

2016.01中晶新材

2016.07中國金典

2016.08廣信材料

2016.09江陰銀行

2016.10宏裕科技

2016.11神宇股份

2016.12蘇利股份

2017.03江化微

2017.05恆潤股份

2017.09電工合金

2017.11振江股份

2017.11怡達股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