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大發明」不代表科技強國實力,攻克的核心技術從「芯」開始

近日,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的科學傳播沙龍活動中,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反思我們的科技缺的到底是什麼?對被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廣泛追捧的“新四大發明”提出不同觀點,科技界的專家學者首次對我國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

“新四大發明”不代表科技強國實力,攻克的核心技術從“芯”開始

中國科技發展仍需冷靜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些舉世矚目的成績當然值得肯定,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差距和不足。我們今天一些喜大普奔的科技成就,比如大飛機,人家半個多世紀前就有了。我們今天一些正在苦苦攻關的重大項目,比如載人登月,美國1969年就已大功告成,明年整整50年。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差距。

“新四大發明”不代表科技強國實力,攻克的核心技術從“芯”開始

中興事件暴露“芯”缺陷

前不久爆發的中興公司芯片事故以鉅額罰款結束,但那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進口芯片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在高科技領域的一塊心病。眾多的國內企業過度依賴進口產品,使國內的企業飽受產品原件的掣肘。而寒武紀的橫衝出世,改變了中國芯片業的未來!而日前發佈的寒武紀AI雲芯片,對於國產芯片的研發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那究竟是誰創造了寒武紀的神話呢?

中科院下屬企業寒武紀創立於2016年,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於2008年組建的“探索處理器架構與人工智能的交叉領域”10人學術團隊。中科院與寒武紀保持技術合作,亦曾為寒武紀提供研究經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寒武紀迅速發展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AI獨角獸。寒武紀官網的介紹顯示,該公司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能芯片公司。號稱國內首個AI獨角獸,真正掌握了核心科技!其最新估值達數百億元!

寒武紀創造中國奇蹟

2018 年 5 月,寒武紀科技在上海舉辦了 2018 產品發佈會,發佈寒武紀 MLU100 智能芯片,適用於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類型的雲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僅其本身可以高效完成多任務、多模態、低延時、高通量的複雜智能處理任務,還可以與寒武紀 1A/1H/1M 系列終端處理器完美適配,以端雲協作的方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智能應用體驗。

“新四大發明”不代表科技強國實力,攻克的核心技術從“芯”開始

正是寒武紀這樣的真正掌握核心科技的中國企業的崛起,才能真正讓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擺脫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他國的不利全面,真正的強大起來!

小編在這裡推薦一個人工智能黑科技:國內某最大社交平臺的中醫AI刷臉養生通過識別人臉中蘊藏的各種體質特徵,進行食物的科學搭配,讓一日三餐遵循

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吃出健康中國夢。

“新四大發明”不代表科技強國實力,攻克的核心技術從“芯”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