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獎」理察·羅伯茨:爲什麼說我們應該愛上細菌?

「对话诺奖」理查德·罗伯茨:为什么说我们应该爱上细菌?

"

“99.999%和你共生的細菌都是好朋友,不要把細菌都殺掉。如果把地球上這些和你共生的細菌都殺掉的話,人類將無法存活,細菌對於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8月12日, 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理查德·羅伯茨(Richard J.Roberts)在由厚益控股和《財經》雜誌聯合主辦主題的世界科技創新論壇上發表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實錄整理。

作者:理查德·羅伯茨(Richard J.Roberts) 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对话诺奖」理查德·罗伯茨:为什么说我们应该爱上细菌?

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理查德·羅伯茨(Richard J.Roberts)

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裡,我今天想講一下微生物學,特別是細菌以及未來微生物可能起的作用,主要是製藥方面的內容。

我大部分的研究都和細菌相關,他們都是了不起的生物。其實,我們都應該“愛上”細菌。為什麼呢?

人的身上有多少細胞?10的13次方,人體內的細菌細胞又有多少?它的十倍。也就是說,我們體內細菌的細胞要遠大於人的細胞。

看一下菌株,我們人是一類,但是有很多不同細菌的細胞,可能有兩萬個不同的菌株,我們真的不知道在人身上有多少類菌型。人有3000萬對DNA,細菌DNA也差不多,但是在細菌當中,它的基因都是非常小的、線性的一對一對的基因組,人的基因組更加複雜,總基因數幾乎不到23000,可細菌的基因遠遠超過我們,可能是一百萬,也有可能是五百萬。

一百年前,人類剛開始研究細菌的時候,第一個在疾病中被發現的細菌體是炭疽,在這個案例當中,一個簡單的細菌就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疾病。還有很多大家所熟知的病原體細菌。所以,很多人一聽見細菌,就以為它是一個壞東西,總是想辦法用各種除菌產品把它們“殺掉”。

其實,對於細菌來說,人類的身體就像他們的家一樣,平時,他們都是和平共處的,他們也不希望病原體增長,不希望癌症細胞增長。他們的作用就是平衡身體的菌群。但是當你的免疫力降低,無法組織病原體侵入時,才會引起生病。

我們看看生活中,比較之下,一個農場中長大的孩子,會比城市中長大的孩子健康。為什麼?鄉下或農場中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時候和動物接觸,會有很多免疫細菌,就有了抗性。但是城市中的孩子,經常用除菌用品,一直很乾淨,任何時候都在洗,這並不一定是好事。

大家都聽說過益生菌吃了後,人體會更加健康。喝了酸奶就有這樣的效果,它能將有益的細菌帶到你體內。比如乳酸菌、螺旋桿菌……它們在腸道中都不會致病,還會增加對壞病菌的抑制作用。但如果螺旋桿菌這種細菌到了不該去的地方,就會導致癌症,比如胃潰瘍和癌症,大部分人會有螺旋桿菌感染,這並不是正確的詞。

還有一種在醫院產生的問題。如果你在醫院呆上一個禮拜,那你可能會感染一種細菌,當然它不會致死,但是它會導致一種沒有辦法控制的瘧疾,這種疾病已經具有抗藥性。也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殺掉它,怎麼做呢?從健康人這裡取樣,把它的樣本放到你的胃當中,95%的情況下都能夠成功。

現在有一些實驗室在做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經有很多案例顯示,瞭解微生物學能夠更好地保護人類,讓我們研究出更多的新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