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有雲報告出了!阿里雲市場份額第三,前五全是自研雲!

最近,國內外雲市場都很熱鬧。

全球知名權威機構Gartner發佈了2017年度全球公有云市場份額分析報告,宣佈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再度獲得前三,並且還在持續地擴大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雖然沒有這麼明顯,但情況也是八九不離十。阿里雲剛剛拿下了政務雲領域的千萬大單,加上中國公有云市場47.6%的佔有率,持續領跑著中國雲計算市場,擴大著和其餘追趕著的差距。

這天下,終究還是頭部玩家的。

全球公有云報告出了!阿里雲市場份額第三,前五全是自研雲!

當然,更多國人會關注,其中存在感很強的阿里雲。為什麼阿里雲能這麼爭氣,代表中國成為全球雲市場的頭部玩家?

雲市場除了高投入、長回報週期的特性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重技術,我們就從技術能力出發,看看阿里雲的實力如何?

說阿里雲技術,肯定要說到阿里雲自主研發的底層“飛天”雲操作系統。

全球公有云報告出了!阿里雲市場份額第三,前五全是自研雲!

飛天的厲害在哪裡?它可以把遍佈全球的百萬級服務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瞭解一下。

看到這裡,說不定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同樣是自研雲,飛天就能幫助阿里雲擊敗谷歌呢?

事實上,這也是阿里雲的優勢,飛天雲誕生之後就跟著阿里雲經歷過了無數世界級的流量場景。

雙十一知道吧?去年32.5萬筆/秒的交易峰值,25.6萬筆/秒的支付峰值;春運購票很熟悉吧?網站超400億次的日PV值, 250億次的日訪問量……這些極限的流量背後,是阿里雲飛天技術在支持,才能保證大家順利地買買買。

總之,阿里雲的技術能力通過這些實踐最終昇華為一種很特別的的數字化模式。

全球公有云報告出了!阿里雲市場份額第三,前五全是自研雲!

比如說浙江首創的“最多跑一次”就是採用了這種模式,通過阿里雲構建了“數據中臺”, 將與群眾辦事最密切的100個事項的相關數據,匯入統一的數據倉共通共享共用,最終實現老百姓辦事能跟逛淘寶一樣方便。

不止如此,貴州的“雲上貴州”、江蘇政務服務一張網、寧夏的80%政務不見面辦理等等……這些政企都將他們的核心業務放在阿里雲平臺上,一方面是驗證了阿里雲這套新政務雲模式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讓阿里雲技術能力不斷地進化。

全球公有云報告出了!阿里雲市場份額第三,前五全是自研雲!

現在,雲計算市場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下半場已經開啟,政務雲等行業市場將成為這些頭部玩家競爭的新天地,憑藉著強勁技術能力快跑一步的阿里雲,未來還會創造哪些驚喜?值得我們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