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覽九龍坡 解讀「書」與「荷」

萬卷書,萬里路,好物與好書,讀書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體的閱讀,身體和靈魂,必有一個在路上。有7月初“遇見花與禪”華巖荷花展活動珠玉在前,公眾對九龍坡的文化底蘊有了一次初探。如何抓住九龍坡的文化魅力,實現它的再一次充分延展,成了對荷花展意猶未盡的公眾關注的一大熱點。8月24日,50名到場書友和嘉賓一同在西西弗書店(萬象城店)領略九龍坡的傳統文化精神,感受九龍坡的“書香韻味”。

本次活動作為“遇見花與禪”第22屆華巖荷花展的子活動,邀請了著有《水煮重慶》一書的著名作家司馬青衫以及《讀字識中國》作者文學家謝飛東,通過閱讀分享會的形式開展“看重慶的歷史風煙”、“中華國學文化分享”活動,與在場書友一起閱讀作品,分享“蓮”與中國傳統文化,“蓮”與九龍坡的深層淵源。

閱覽九龍坡 解讀“書”與“荷”

以字為媒 一場傳統文化的心靈之旅

本次“書香如荷香·閱讀伴你行文化旅行季”活動,緊扣主題中“文化旅行”四字,以“閱讀分享”的形式為書友們解構“城市文化”的豐富內涵。作家司馬青衫為大家一一解讀重慶文化符號背後的歷史成因,以及文化帶給重慶城市風貌的改變和影響。

謝飛東老師現場分享其專著,讓參與活動的書友們從文字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名家講解,可以幫助讀者消化書本內容,加強讀者對內容的深層理解。以“華”自字義變遷為主題,謝飛東向書友們解讀華巖“花”之美,再以“行千里,致廣大”六字解讀重慶城市歷史變遷,為書友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解讀課。

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城市文化的瞭解,既能夠豐富愛好者們的知識面,也能夠用關注度為傳統文化延續生命力。從本次活動出發,在實現參與活動書友與傳統文化的精神碰撞的同時,也能夠為傳統文化吸引更多的目光。瞭解、學習、傳承、延續傳統文化,才能讓華夏文明持續發光發熱。

閱覽九龍坡 解讀“書”與“荷”

蓮做意象·從經典中領悟文化傳承

除了兩位大家為書友們分享了自己對重慶特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活動中的另一亮點則是由謝家灣小學的六位身著漢服的小朋友帶來的《愛蓮說》童聲朗誦清脆登場。童聲朗朗,稚嫩而有力的聲音極富感染力,讓聽眾感受到蓮的風骨和精神。早在千百年前,國人中就有了讚頌蓮花“香遠益清”的聲音,而九龍坡華巖寺的夏蓮,作為九龍坡文化的具象體現之一,也代表著九龍坡文化中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傳承。

一個城市的文化元素構成,是不能和“傳統”“傳承”徹底割裂的。九龍坡以蓮為載體對傳統精神的傳承,是值得讚揚的,這也是九龍坡城市文化能夠保持持久生命力的“秘方”。

閱覽九龍坡 解讀“書”與“荷”

共議文化·碰撞文化思想 闡發文化深思

在活動最後,由現場嘉賓謝飛東先生、司馬青衫先生再次登上舞臺,和特邀嘉賓千道文旅董事長、重慶千道在地文化研究院發起人甘靜女士一起圍繞“在情懷與初心中尋蹤九龍文化”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挖掘九龍坡城市文化風物,展現了一次文化思想的深度碰撞。

“文化”是本場活動的核心關鍵詞,通過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向書友解析文化,與嘉賓對話文化,解讀“重慶文化”、“九龍坡文化”,多角度解讀九龍坡的城市文化之美。

文化活區 領略江山多嬌城

山環水繞映江山多嬌城,龍飛鳳舞聚龍鳳呈祥地。九龍半島三面環江、區位 獨特,江島相擁、視野開闊。更難得的是,獨特的自然山水之中, 四川美院、重慶發電廠、火車南站等重慶曆史文化地標根植其間, 人文底蘊深厚,是重慶重要的綠脈、藝脈、文脈、業脈所在。可以說,九龍半島是九龍坡的寶島、重慶的寶島。九龍坡區圍繞“三高九龍坡、三宜山水城”總願景,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打造全域旅遊發展升級版,扮靚“五隻金鳳凰”。充分發掘城市文化資源,將“文化”轉化為帶動城市發展的新動力,促進九龍坡城市面貌多元化,為九龍坡城市軟實力提升加油助力。

從“遇見花與禪”重慶華巖第22屆荷花展精品節會出發,把握節會主旨精神,打造多主題特色創意系列活動,助推九龍坡旅遊升級,讓文化真正活起來,用起來,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徑,讓每個人能夠在文旅融合中加深對九龍坡文化的認識,讓文旅融合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