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易經的中道思維》

曾仕強頻道儒道易行

傳播聖賢智慧,弘揚道統易學文化!踐行中國式管理!敬請關注儒道易行!

曾仕強:《易經的中道思維》

易經的思維有哪些特性

三、兇未必兇吉也不一定吉

曾仕強:《易經的中道思維》

|全文共669字,深度閱讀需5分鐘,受益終生|

爻辭說兇,並不是鐵口直斷,非兇不可。它的用意在於提醒大家,如果這樣發展下去,結果很可能是兇。倘若及時反省,做出合理的調整,也

很可能化險為夷,收到趨吉避凶的效果。當事人的明智決擇,就在這裡表現出來,才叫做自覺、自律,當然可以改變現況,以求心想事成。

人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必須加以尊重才能夠充分地自作自受。

曾仕強:《易經的中道思維》

兇可能變吉,吉當然也可能變兇。一切都不一定,變來變去,即為變易。然而不定之中,含有一定的因子。“不一定不一定",不就是“一定”?這

種不易的原則,也同等重要。西方人說YES,不可能變NO,否則便是不守信,有欺騙的嫌疑。中國人說“對,含有“未必全對”的“不對”說“是”也

有“怎麼可能完全是”的“不是”。這種“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思維方式,充分表現在中華民族的言行態度。

曾仕強:《易經的中道思維》

西方人看不懂,還情有可原。現代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經常以西方的標準來衡量中國人,而且心中抱持“中國人要向西方人看齊,才是

現代化、國際化的錯誤心態,竟然對《易經》的思維法則,陌生到這樣的地步,實在可悲。

曾仕強:《易經的中道思維》

存心欺騙根本不守貞操,不守信用,違背“孚”(誠信)的精神,當然不可取但是,時空改變,人事變動,原來的承諾,不能不做合理的調整,雙方應

該互信互諒,好好商量,怎麼能以“一定”來否定“不一定”呢?頁或不貞,是重要的關鍵。唯有在誠信的前提之下,才有變“對”為“不對”的權利,

並且獲得大家的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