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姓:李王張劉,爲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

我國姓氏數目眾多,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自秦漢以來,姓氏逐漸合為一體。據我國人口普查的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在大概有兩萬多個姓氏,而《百家姓》裡的姓氏僅僅只有504個,這不過是我國眾多姓氏裡的一小部分。先來看看中國當今排名前十的姓:1.李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 7.94%=約95,300,000人。

2.王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 7.41%=約88,900,000人。

3.張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 7.07%=約84,800,000人。

4.劉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5.38%=約64,600,000人。

5.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4.53%=約54,400,000人。其後的分別為:楊、趙、黃、周、吳。 一提到《百家姓》,儘管版本很多,但人們第一反應就是“趙錢孫李”。這個版本成書於北宋初年,但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說:“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

關於“小民”,換句話說,《百家姓》的作者是錢氏吳越國的“小民”,即沒有什麼名氣地位的讀書人,說不定作者本人也姓錢。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一提到《百家姓》,儘管版本很多,但人們第一反應就是“趙錢孫李”。這個版本成書於北宋初年,但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說:“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關於“小民”,換句話說,《百家姓》的作者是錢氏吳越國的“小民”,即沒有什麼名氣地位的讀書人,說不定作者本人也姓錢。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

​所以在《百家姓》中,首句便是趙錢孫李,趙乃當時本朝國姓,當然是要把趙官家排在第一位,錢是作者的姓氏,肯定要排第二。 錢姓只出過一個政權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五代時期吳越國由錢鏐創立,是當時相對穩定的一個割據政權。錢鏐這個人有仁者之心,生前、臨終時候一再告誡子孫,如遇王者,不要興兵,應納土歸順。千古名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就是錢鏐說的。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 不過,儘管《百家姓》趙排第一,但趙姓在歷史上並不是最牛的。史上最牛逼的“皇帝姓”是劉。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中,據史書記載,“劉”姓是中國古代產生帝王最多的姓氏,有著“中國帝王專業戶”的稱號,且大部分帝王均為底層起家,也能造福百姓。僅兩漢就有29個皇帝。更不用說後世還有很多劉姓皇帝。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言歸正傳,自夏朝啟以後,中國進入君主世襲制的時代。每個統治者和後來的皇帝都會選擇自己的子孫之一作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這樣就能保證整個王朝的血脈相承、千秋萬世。那麼,統治者的姓氏就被稱為國姓,比如唐朝,李就是唐朝的國姓。在武周時期,李唐王朝曾一度改姓,但最終又復回李家。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有《討武檄文》文章雲: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而歷史上被賜國姓的則比如鄭成功,被明紹宗隆武皇帝賜姓朱,就改成了朱成功。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中國姓氏文化歷經了五千年始終延續和發展著。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曾起過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無論是上至帝王將相,還是下到普通的士人百姓,對於姓氏的關切和重視。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 李、王、張是我國三大姓,總人口達2.7億。可是問題來了,李就能作為國姓,開創了大唐盛世,還有西夏稱帝的李元昊,和五代時期的後唐李存勖。而王、張二姓卻沒出過一個正經皇帝,這其中難道有什麼奧妙嗎?

人們對王姓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主要有四個說法,即:王姓來源於比干後代、姬、媯和少數民族改名。當年比干(子姓)因勸諫惹怒了商紂王,被商紂王殺死。其子孫因比干原是王子,便改姓王,並且沿用至今;姬姓主要是周滅亡後,原周朝王室後裔為躲避追殺而改的王姓;媯姓則是齊王之子田升為躲避漢高祖劉邦的追殺而改為王姓
​的。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值得一提的是王姓家族出現了一個王莽,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他代漢以後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他的新朝僅僅延續了十幾年就被東漢滅了。

王莽在位期間,他實行了多項改革,政令繁瑣,雖然,按照現在的眼光看,他的政策很有穿越性和積極意義,但是,在當時這些改革太奇葩,讓人難以接受。也有歷史學家認為,王莽是過分急切得想要改革而損害了當時貴族的利益,從而,導致了他迅速滅亡。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且在大一統的角度上來說,王莽也算不上皇帝,很多人並不認可新朝。於是,民間就有了一些關於王姓的古怪說法:

認為,王姓過於貴氣,硬是將其子孫的福氣折耗了,所以,其子孫輩出不了皇帝。還有些說,王姓的王字三橫再有一豎,豎不出頭,做不了主,代表著王姓沒有出頭之日。

不過王姓還有一個不甘心的,就是隋末的王世充,不過他本姓支是胡人。靠招攬瓦崗軍起家,自立為帝,國號鄭,不到兩年後就被李世民所滅。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 另一個大姓就是張,張姓的先祖原來也是姓姬名叫揮(為黃帝之長子玄囂(五帝之一的少昊)的第五個兒子),因揮發明瞭弓矢,被封弓正,掌管弓矢。弓長為張,後來揮被賜姓張,張揮就是張姓的先祖。

雖然張姓是第三大姓,張姓也從未有過一個正經百八的皇帝。

但張姓中出的名臣極多,甚至可以說在各姓中幾乎沒有出其右者,但是,有心稱帝的實在沒有象樣的。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 張姓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十六國時期建立過“前涼”一個割據小政權(涼王張駿、張重華父子),控制了當時的寧夏、甘肅及新疆大部。

另外,宋金交戰時,張邦昌被金人抓去當了幾十天傀儡“皇帝”,不久就主動迎立高宗趙構為宋帝,這個不能算數的,其間他自己也並未以皇帝自​居。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 不過,有一個很奇妙的說法,就是玉皇大帝姓張,所以,在人間就不能再有張姓的皇帝了?

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就姓張,叫張友仁。在《西遊記》中,玉帝的身份是明確的,他老人家姓“張”。孫悟空在大鬧金兜山中說,“老君又使金剛套,把我擒拿到上方。綁見玉皇張大帝,曹官拷較罪該當。”表明了他大鬧天宮失敗後,被抓去見“玉皇張大帝”云云。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 雖然,張姓沒有一個子孫做過皇帝,但是,張姓從古至今出過很多名垂青史的人。比如: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秦相張儀;西漢的開國功臣張良、出使西域的張騫;東漢科學家張衡、醫學家張仲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三國時期的名將張飛;唐朝的名相張柬之、張九齡,大書法家張旭。


四大姓:李王張劉,為何只有李姓、劉姓稱帝?還有北宋的大畫家、創作了《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明代的改革家、內閣首輔張居正;元代開創武當太極的始祖張三丰;清代的首任軍機大臣張廷玉、洋務派首領張之洞;民國畫家張大千、東北王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民盟創始人張瀾、著名作家張愛玲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