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無忌

李勇 名名燊,字無忌,四川仁壽人,畢業於西南大學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曾在重慶、河北、山東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發起並創辦虛白文化·虛白館。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

紀遊是畫家丈量山水的足跡,是聚集靈感的過程,是收集素材的準備。有了豐富的素材,才能激發創作的靈感,有了靈感,創作的熱情才能爆發。讀無忌的畫作,就能使人感到,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在用藝術的語言,傾訴著他對大好河山的熱愛,用豐富的藝術建材構築著他心中的理想大廈。一樣的山川,一樣的河流,一樣的參天大樹。一樣的溪畔小花,在不同的畫家筆下總有不一樣的呈現。柳宗元一首《江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王之渙的《涼州詞》這些朗朗上口,明白易懂,畫面鮮明的唐詩名篇,單要作詩意畫,一定是千姿百態,其中的差異就取決於畫家的視野、視角、和自身的藝術修養。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無忌創作於癸巳年的《縉雲訪松圖》,就給了我上述的感覺。縉雲山,是我故鄉的山,我生於山腳下,長於山腳下,至今還在山腳下,兒時爬,壯時爬,現在偶爾也爬,從熟悉的程度講,遠遠超過無忌,而且這山是西大美術學院寫生的首選。我看過專業的,業餘的畫家 畫縉雲山的作品不計其數,但無忌兄的這幅,絕對是印象深刻,過目不忘。作為縉雲山民來說,一看即知是畫的縉雲寺一帶,但對比真境要說不像,山沒有這樣的清晰明朗,松也沒有這樣的蒼勁,真境沒有這樣的乾淨並帶有仙氣。可細一看,小橋有,曲徑在,廟在雲霧中,僧在青松下,你能說它不是縉雲山、縉雲寺?也許清朝,明代,抑或唐宋時它就是這樣呢?由此可見“搜盡奇峰”盡是“打草稿”,真正在畫家筆下呈現出來的是源於生活並經過提煉昇華的藝術作品。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三蘇祠寫生|李勇無忌

李勇寫生作品

我曾與七丁先生聊過這一話題,他說:你看有些人畫縉雲山,一石一樹,小橋亭子都逼真地畫下來,放在一幅畫裡就死了,講真實你還有單反拍出來真嗎,畫畫要有取捨有剪裁,才能將你想表現的主題表達出來,這樣中心才突出。反觀無忌的《縉雲訪松圖》正是這樣,在似與不似之間,準確傳達了畫家心中的縉雲山:雲海蒼松,巨石峻嶺,紅衣僧人,童子白鶴,整個畫面滿而不塞,留白處雲海翻騰,著墨處青山蒼翠,著力表現的蒼松枝幹遒勁,松葉厚密,姿態嬌嬈,松下老僧淡定從容,飄飄灑灑一派仙氣。平遠構圖,層層推進,交代極清楚,近松與遠樹遙相呼應,青山與白雲虛實相宜,山之靜與人之動融為一體,如此仙境豈不令人神往。

⋯⋯

(節錄徐正行先生 :一生最愛是丹青· 讀李無忌繪畫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