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24小食,只能想到蛋撻和肉脯的都是觀光客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KLOOK有一位非常愛吃的旅行體驗師 @酥餅 ,為了吃她曾一個人跑到南疆去,並寫了一篇「向天再借五個胃都吃不夠的南疆,我勸你還是別點開」。最近同樣是為了吃,酥餅特意跑了一趟澳門,最後據說是好吃到回來已經摸不到腰了。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相比起被高昂租金逼到走投無路的香港小店,澳門可能還算比較好運,至今仍能保留許多老鋪,因此來到澳門,千萬要往小街巷裡鑽,去找找澳門人的日常:

比如賣雲吞麵的面家、制蠔油的蠔油莊、手作杏仁餅的餅鋪···大街小巷裡都是臥虎藏龍,保不齊哪個不起眼的小檔口就是幾十年的老鋪,或是米芝蓮推薦。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01 / 六記粥面

沙梨頭仁慕巷1號D地下(內港29號碼頭對面)

粥粉面飯,四大天王!這裡的面,指的是廣東的竹升面,和這種面用的是鴨蛋,使用傳統的方式和好麵糰後,最關鍵在於壓面時的力度。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用毛竹碾壓麵糰,用人體彈跳的重力讓麵糰受力均勻才能壓出好面。澳門人的生活節奏慢,捨得在食物上花功夫,能做出質素高的竹升面,不奇怪。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六記的老闆就是一名竹升面藝術家,1945年開業至今,十年如一日地坐在竹杆上䟴面。他們家的蝦籽撈麵,麵條彈牙有韌勁、不黏牙,豬油蝦籽香噴噴,沒有鹼水味,吃上一口能幸福地笑出豬聲。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既然叫六記粥面,這裡的水蟹粥必然很靚,除了有不少食家力薦,更被米芝蓮推薦。

他們家的水蟹粥看起來沒什麼味道,但嘗一口就可見真章,水蟹的鮮甜和蟹膏特有的香味完全融入到粥裡,米爛如綿,餬口掛喉。就為了這一口,不少人專門開車過來打包回去做宵夜。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作為一間小小的粥麵店,六記的粥底、竹升面、雲吞、雲吞皮、湯、鯪魚球到醬料都堅持自家制作,用心做才會有人用心吃。

02 / 南屏雅敘

新馬路十月初五街85-85A號地下

創立於1966年的南屏雅敘,名字清新脫俗,是澳門第一家有冷氣的茶餐廳。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翠綠色的馬賽克瓷磚、墊在餐桌玻璃下面的菜單、木製的卡座、拼桌的阿公阿婆,一切都還是六十年代的樣子,連服務員也大都是阿姨級別的年齡。

一起拼桌的阿公和阿婆吃著蛋治喝著茶,大聲討論著哪家菜市場的蔬菜新鮮,咬著牙籤走出去,一天都過的心滿意足,活脫脫就是澳門的舊時光。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南屏雅敘的叉蛋治號稱是澳門最好吃的蛋治,兩片軟軟的麵包中間夾著四隻雞蛋做成的炒蛋,又厚又軟的質感,讓人想起了棉被子,夾著的炒蛋微微溼潤,蛋汁豐富,又香又滑,巧巧味。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03 / 新英記咖啡麵食

沙梨頭惠愛街2B-2C雅佳大廈地下

這是一家很低調的茶記,雖然上了2018米芝蓮街頭小吃推薦,卻依然少有人知道。從最初的大牌檔發展成如今的店鋪,只有阿公阿婆兩個人在經營,一個做飯一個收錢,一個洗菜一個擦桌。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在豬扒包已經成為澳門的一塊招牌的今天,這對老夫妻卻依然堅持做魚扒包,澳門獨一份。打好的鯪魚餅放進鍋裡反覆煎炸兩次,放在一邊散散熱氣,再用炭爐烤麵包,現如今想找到這種真正的炭爐麵包,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做好的魚扒包,魚扒Q彈十足,一點也沒有豬扒包的油膩,炭烤的麵包自帶一種獨特的香味讓人真的無法抗拒。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他們家的瓦煲咖啡也值得推薦,小廚房裡專門有一個壺用來煲咖啡,把咖啡粉倒進瓦煲中,兌水用火慢慢煮,讓咖啡粉的香味在瓦煲中盡情地釋放出來。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瓦褒的製作材料決定了它具有加熱慢、散熱慢、保溫好的特點,所以用時間和心意煮成的咖啡喝起來香滑,濃郁,再加上一點糖,有點焦糖的香味兒。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04 / 梓記牛什

新馬路營地街市綜合大樓3樓3255號

梓記牛什的咖喱牛雜麵是我在澳門吃的最難忘的一碗麵了,現在一提起,味道都好像還在舌尖。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梓記是在營地街菜市場裡的一個檔口,蔡瀾說“香港有九龍城,澳門就有營地街市”,在他心裡,營地街經濟實惠又傳統的味道才是澳門的味道。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梓記牛什,在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在澳門享負盛名,幾十年來梓記就憑著始終如一的堅持,重新定義一碗好牛什。

在澳門有句古話:“吃麵先飲啖湯”,意思就是定義一碗麵的基本,首先就是湯底是否濃郁。本澳其他的牛什店一般採用的都是咖喱湯底。而梓記選用的則是經過熬製牛大骨十餘個小時得出的精華湯底。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牛什燉得酥爛軟糯,入口有滷香味,筋肉分明,牛腩很嫩,牛筋有粘粘的膠質。牛舌牛肚牛腸也好吃的,蘿蔔煮的一戳即碎,很入味,而吃到這樣一碗麵只要27MOP,在澳門可以說很暖心又暖胃了。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05 / 明記牛雜美食

新馬路文化會館正對面爐石塘巷路口

如果你走在澳門街頭,聽見chok,chok,chok的聲音,聞到空氣中瀰漫的陣陣咖喱香,那你百步之內有一家咖喱牛雜店準沒跑了。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如果恰巧是在晚上,你發現了有一個不明組織在聚眾排隊吃牛雜,那八成是明記牛雜沒錯。這家號稱30年以上歷史的老字號是澳門人心目中最棒的路邊攤牛雜。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牛雜曾經是下欄菜(低檔次的邊角碎料和內臟,叫下欄菜),放在以前,是窮人補充營養和力氣的便宜肉類。在六七十年代,慢慢演變成街頭小吃,到了現在,已經成為了饕客心中的藝術品。

事實上,牛雜比一般美食,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心力來烹調。在講求快捷方便的社會,很少人願意清理汙穢的內臟,花費時間精力去煮一碗美味牛雜。所以吃到一碗美味的牛雜實屬難得。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明記每晚六點出攤,從出攤開始排隊的人就沒少過,咔嚓咔嚓的剪刀聲也沒停過。看著老闆把煮好的牛雜從熱騰騰的鍋中撈出,再用專門的剪刀嫻熟地把牛雜剪成小塊,這個短暫的等待過程讓人的心跳和剪刀一樣快。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和其它地方的牛雜比較起來,明記的牛雜更入味,滷味更香。吃的時候一定要軟的、粉的、滑的、爽的,各種部位的雜都來一點,牛膀多幾塊,蒜蓉辣椒醬雙倍。吃完嘴巴粘粘的,應該是牛筋、牛腩的膠質精華融入了牛雜湯裡。啊~捨不得擦嘴巴。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06 / 馮記豬腳姜

花王堂區飛能便度街街市熟食檔(近三盞燈)

在澳門,除了新馬路附近及官也街外,三盞燈也是個極富情懷的美食聖地。由於歷史原因,這裡匯聚了許多東南亞美食,成為澳門著名的東南亞美食區,雅馨緬甸餐廳等20多家東南亞美食小店基本上都在這片。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但澳門本地居民來這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的平實與“街坊味道”,無論是瓜果菜蔬、肉食魚鮮,還是衣履鞋襪、飾物精品,通通價格親民。所以即使幾十年過去,老舊的街區依舊擁有迷人的煙火氣。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馮記豬腳姜就是三盞燈市場邊上的一家檔口,雖然豬腳姜是廣東美食,但在澳門很有名,周圍的街坊鄰居都會過來打包一碗帶走,滿滿一碗才45mop,有豬腳、豬耳朵、大腸、雞蛋等等,用料很豐富。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由於檔口很小,所以豬腳姜所有的精華都濃縮在那一口小鍋裡,站在兩米外都能看見鍋裡翻滾的老湯。

湯底由黑醋、白醋和甜醋小火慢燉,不添加任何水分,慢慢熬製而成,豬腳燉得軟爛入味,湯汁濃稠,姜醋味十足,滿滿的膠原蛋白,難怪是女人坐月子時候的補品,不過作為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的小吃也太罪惡了吧~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07 / 安德魯餅店

路環市中心撻沙街1號

現在在澳門能吃到安德魯蛋撻的地方多了,但始終是路環小漁村那家老店的味道最好。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酥餅坐了13站公交車去路環,剛下車還隔著一條馬路就被剛出爐的蛋撻香氣牽著鼻子走。老店很小,一面牆是烤箱,一面牆是冰櫃和貨架,除了蛋撻還有各式麵包和甜品,每樣看起來其實都不輸蛋撻。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我去的時候人很少,很幸運等到了剛出爐的蛋撻,新鮮出爐的蛋撻,保持著最完美的熱度和鬆軟,一層一層又一層裹起來的酥皮承託那顫抖的、脹胖的、飽滿的、活活地晃盪,但又永遠險險不敢洩漏的黃油蛋汁,凝成微凸的小丘。每一搖動都誘惑著人張開嘴咬下去。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第一口的蛋撻滋味最香甜,咬下去,酥皮鬆化,好擔心下一口會掉渣渣,撻心滑溜,蛋漿鮮甜,幾乎入口即化。儘管舌頭被燙著,還是心滿意足地露出微笑。那一刻的幸福,就像在最後一分鐘趕到了公司,打完卡。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08 / 洪馨椰子

新馬路果欄街14號

洪馨椰子是澳門僅存的兩家百年椰子老店,所在的果欄街曾是澳門最風光的街道之一,直到現在還有一些老字號屹立不倒,雖然和大三巴一街之隔,卻鬧鐘取靜。跟本地路人說要去吃椰子雪糕,他們都知道指的是這家。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澳門人相信椰子能給婚嫁帶來喜氣,正所謂“有爺有子”,寓意著新郎官入門達成三代同堂。

洪馨已經有百年曆史了,是家庭作坊,所以每一步都是老闆親力親為,堅持使用馬來西亞椰子做傳統手工雪糕,然後裝在老式的杯子裡賣,沒有添加沒有商標也沒有廣告,全靠三代人的手藝贏得的口碑。

酥餅去的時候阿公正在給大門掛鎖,看見我走到門口,阿婆讓阿公把門簾又捲了上去,給我拿了一盒雪糕,然後再把門簾放下來,本來想涼爽一下卻被阿公阿婆給暖到了。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雪糕是每天手工現做的,挖起來軟綿綿的,沒有神乎其神的好吃,就是把椰子本椰轉化到了冰淇淋的口感,每一口都是濃濃的椰子味兒,果實的口感更重,完全沒有奶油的甜膩,只要吃一口就會愛上這股天然的味道!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09 / 杏香園雪糕甜品屋

清平直街13號

蔡瀾先生說,不管吃多少東西,總要有一個胃是留給甜品的,說著這句話的時候他就走到了杏香園門口。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澳門的老店就是這樣,小小的一間,很家常,很良心,只管坐下來細細品味就好。杏香園的裝修港味十足,食材都是店裡的阿公阿婆人工剝殼,酥餅進去的時候剛好看見阿婆坐在桌子邊剝杏仁。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店裡的糖水有很多種,分為12大類,總共60多款,講真,看完菜單每款都想吃。但招牌是蛋白椰汁杏仁茶和馬蹄莎。手工磨的馬蹄莎濃度很高,細膩綿柔,入口即化,還可以加雪糕、芒果或者龍眼。

酥餅最愛馬蹄莎裡面的白果,煮的軟硬剛好,咬開後才會有點糯糯的感覺,而且帶著淡淡的清香。不管吃多少東西,慢悠悠吃完一碗涼涼的馬蹄莎都覺得舒暢。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以上!

當你決定要去探索一座城市的時候,總有非常多的理由,而「為了吃」大概是最充分的理由之一了。

澳門的生活節奏很慢,坐在茶餐廳裡不知不覺就跟著阿公阿婆翻報紙的速度慢了下來,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的你,不妨找個週末來澳門,暫時忘掉工作、生活的煩惱,此時此刻只專注在一碗雲吞麵、一個魚扒包、一杯瓦煲咖啡···

當然,除了吃,你還可以找到很多去澳門的理由,比如笨豬跳?絕無冷場的演出?仮面超人特展?來KLOOK APP找到更多理由吧!

KLOOK活動!今日0元體驗

參加方式只需要在本篇文章下留言參與話題討論即可,我們將在留言中隨機挑選1位免費體驗KLOOK官網上的活動次日公佈獲獎名單(活動優惠碼有1年的有效兌換期)。

本期討論話題為

你推薦的澳門美食是...?

活動獎品範圍囊括整個KLOOK官網上的所有產品,20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四萬餘種目的地玩法與服務!本期贈送的活動是...

澳門塔精美茶點伴天際美景(原價 167元) 一邊吃一邊被樓上玩笨豬跳突然跳下來的身影嚇到,也算是很有澳門特色的活動了。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KLOOK客路旅行出品 | 作者 酥餅

“跟著我們玩點不一樣的”

澳门24小食,只能想到蛋挞和肉脯的都是观光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