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鼓勵讓我成長

文 / 涼爽

有網友總結了家長如何毀掉孩子的秘籍,看完十條絕招,不禁為孩子感到焦慮。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第一條和第三條,“要不是我和你爸,你會有這麼好的生活”,父母的形象是偉大的家庭犧牲者,於是孩子產生罪惡感,一個負罪的人失去自我價值,自暴自棄,一輩子碌碌無為。

第二條和第八條,不斷對比,挫敗孩子的上進心,讓孩子覺得自己學習不行,長得不好,沒有朋友,不會幹活,沒人賞識,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累贅,只會讓家人為他受累。

第三條和第四條,否定孩子,挖苦和諷刺,讓他沒有自信心,覺得自己沒用,變得極度自卑。

第五條,密切關注孩子的行蹤和交友,正大光明地看孩子的日記,決定孩子的一切,不讓他有任何發言權。沒有自由的人,人格是不完整的,他這一輩子也不會有希望和意義了。

第六條,父母發生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歸咎於孩子,打罵孩子,

禁止孩子哭,不讓他宣洩情緒,讓孩子一直處於低自尊水平。

第九條,孩子知道父母老了要靠自己,造成經濟壓力和心理恐慌焦慮。

第十條,孩子經常被誤解卻無法表達,無條件忍受父母的淫威,不敢怒也不敢言,成為一個唯唯諾諾、沒有自己想法的人。

在為十條刺心刺骨的“毀掉孩子”的至理箴言分析後果的時候,我感覺到深淵般的絕望。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如何適度進行打擊教育?

有一句名言是我們從小就倒背如流的: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但是自我否定多了,我們漸漸地看不見那些讚美的人、聽不見那些支持的聲音。

此文沒有否定“打擊式教育”這一教育策略,適度“打擊”教育不是負面批評教育,而是一種適度的的挫折教育,它能夠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因為有些潛能和覺悟必須在特定情景情況下才能被外界激發。

當孩子遭受挫折時,家長可以引導他積極面對負面情緒,激發情緒管理能力的潛能,訓練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提升逆商和自信,鍛鍊探究精神,從而更好地適應這一個充滿挑戰的現代社會。

部分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引導?基礎的教程是——請禁止表達任何與上文《毀掉孩子的十條秘籍》相關的話。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讚美和吹捧出來的孩子

非打擊教育並不是意味著一味吹捧和讚美。

大部分初為人母的80後,他們崇尚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等同60、70後的教育方式了80後把自己的孩子視為心肝寶貝,深受新時代各種科學教育理念的薰陶,從拒絕“批評”、“負面評價”、“否定”,拒絕打擊式教育,崇尚鼓勵式教育,鼓勵過頭最後變成了吹捧式教育。

孩子顫顫巍巍邁出人生第一步,你就欣喜若狂:“我的寶寶真聰明,會爬 / 走 / 跳了!走路走得超好的!”

吃飯穿衣其實是基本的技能,你卻大喜過望:“我的孩子會自己吃飯穿衣服了,超級棒!”

每個孩子的外表不應該用來比較,你卻高度讚揚:“我的小寶貝長得最漂亮!”

吹捧式教育的特點就是,無論孩子做了多麼正常的行為,或者比同齡人領先一些,養育人都會把自己孩子進行天花亂墜一頓誇。

隨便讚美一個孩子聰明漂亮,並不能建立他們強大的堅毅力和自信心。相反會讓他們失去對自我的客觀判斷,變得敏感、脆弱或者自戀,只能聽美言,而拒絕逆耳批評,甚至是忠言。

當孩子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獲得讚揚時,他們可能會這樣認為——同時擁有鼓掌喝彩和萬眾關注時,我們才是被愛和接納的。他們會過度依賴讚揚以及吹捧,並享受自己是焦點的矚目時刻。而他們一旦遭遇挫折,他們有著“成功才意味著聰明,失敗就意味著自己很笨,這是無法逆轉”的固化思維。對於逆境,習慣被吹捧的他們沒有很好的挫折和失敗的復原力。

孩子長大後,接觸到的陌生人是不可能像父母一樣把他呵護有加的,孩子不再備受關注,在遭遇逆境的時候可能會越挫越喪。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如何鼓勵孩子?

覺得自己內心脆弱,聽到別人負面批評就很內疚開始懷疑自己,總想逃避困難?也許是你不夠堅毅和抗壓,內心不夠強大。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做了一個關於決定孩子成功的因素的研究,結論是——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很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是抗壓和抗挫折能力。

父母的隨口吹捧,不僅不能增加孩子智商情商,更能讓孩子失去“堅韌”的特質。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徳韋克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多名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

第一組孩子得到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你在XX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測試結果表明,被表揚努力的孩子,成績提高了30%左右。而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和第一次相比退步了大約20%。後來重複了很多次實驗,無論怎樣的家庭背景,結果一樣。

讚揚關注結果——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鼓勵指向的是過程——努力。表揚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可以自主掌控的感覺。

1、給孩子積極的情緒和正面的語言,表達信任和正能量的心態;

2、關注得到,而不是失去。多關注孩子的進步,而不只是在乎結果;

3、認真讚美孩子努力的表現和程度,表示期望;

4、建立親密親子關係,陪伴也是鼓勵的一種形式。

鼓勵孩子不氣餒,讓孩子跟自己一樣,樂於接受人生中挫折和享受挑戰的過程,和孩子一同成長為有著強大心理彈性和復原力的人。

Reference

1、李花. 如何正面鼓勵孩子[J]. 貴州教育, 2011(22):51-51.

2、亦然. 不要吹捧孩子[J]. 祝你幸福(上旬刊), 2008(4):46-46.

3、韋金帽. 育人至極 “誇”字最給力——也談誇獎在教育中的作用[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37):274-275.

打擊式教育還是吹捧式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