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豐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在眾多的,無論歷史多麼悠久,名聲多麼響亮的學校,說起校歌,至今無以倫比的仍然是創作於八十年前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的詞作者是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人的凱豐同志。

凱豐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凱豐1906年-1955年)

1906年2月,凱豐生於萍鄉市湘東區老關鎮三角池村, 1925年夏,凱豐在萍鄉中學畢業,考入武昌高等師範。在此期間,他經常閱讀《語絲》《莽原》等進步書刊。為了抵制湖北的“反赤運動”,凱豐寫了一篇關於武漢“反赤”情形的通訊,登在魯迅主編的《莽原》上,署名“未名”。

1927年2月,凱豐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赴蘇聯的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春,凱豐到江西瑞金中央蘇區工作,先後擔任團中央宣傳部長和書記,在1934年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凱豐被增補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後又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

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奉命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突圍轉移。出發前夕,中共中央派凱豐到紅九軍團擔任中共中央代表,隨九軍團行動。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凱豐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紅九軍團中央代表身份出席了會議。會議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和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這一切得到了與會大多數同志的擁護。但凱豐由於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嚴重錯誤缺乏認識,不支持毛澤東,會後,中共中央撤銷了凱豐所任紅九軍團中央代表職務,不久,他改正錯誤並恢復職務。

在長征路上,在與張國燾路線錯誤的鬥爭中,凱豐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決擁護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

凱豐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出席1937年政治局會議的部分人員合影。左起:張聞天、康生、周恩來、凱豐、王明、毛澤東、任弼時、張國燾)


1937年1月,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改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為激勵學員努力學習,肩負起抗日救國的責任,1937年11月,毛澤東讓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人凱豐為抗大譜寫一首新的校歌,以取代原來的《紅大校歌》。

凱豐接到這一任務後,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他根據革命鬥爭的豐富經歷和對《抗日軍政大學校歌》辦學崇旨和方針的理解,很快吐露出心聲,寫出了酣暢淋漓《抗日軍政大學校歌》歌詞

“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同學們,努力學習,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我們的作風,同學們,積極工作,艱苦奮鬥,英勇犧牲,我們的傳統。象黃河之水,洶湧澎湃,把日寇驅逐於國土之東,向著新社會前進,前進,我們是抗日者的先鋒。” 

歌詞完美地寫進了毛澤東為抗大寫的八字校訓即 :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毛澤東審閱歌詞時稱讚說:“寫得不錯,完全符合抗大的辦學方針。”

凱豐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凱豐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凱豐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凱豐很快把歌詞交給了年僅27歲的青年作曲家呂驥。

11月10日,呂驥反覆吟誦著歌詞,心如潮湧,一串串音符挾著強烈的感情噴湧而出,僅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他便完成了譜曲任務。

呂驥還當場唱給時任抗大副校長的羅瑞卿等領導聽。羅瑞卿激動地說,我聽過不少校歌,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首歌。

凱豐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裡,成千上萬的革命青年,高唱著這首《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歌》,馳騁疆場,奮勇殺敵。

凱豐與《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這首歌飛越萬水千山,唱遍抗日前線,穿越時空,時過八十年仍是校歌經典。

​​[王金昌]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