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國畫牡丹的畫法教程續

十五、花葉的結構

牡丹卡花葉發自花莖四周,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狀複葉,即在大葉柄上分生三個小葉柄,每個小葉柄又分生三張小葉片。一個生長完全的牡丹葉子稱為“三叉九頂”(或“三叉九葉”),大葉柄長一尺許,呈十字形。春季開花時,牡丹上部葉子生長不完全,花頭以下,每節有一張葉片或三張葉片,再下為五或七張葉片。

十六、葉片組合

葉片因組合的數量不同而分單葉、組葉和批葉。一組生長完全的葉,由三張單葉組成。三組成為一批葉,共九張。每批葉經大葉柄與花莖相聯。

十七、葉片的畫法

牡丹單葉可由三筆畫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視需要而定。畫色葉,用較大羊豪筆調汁綠,再以筆尖蘸適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畫。中間一筆較長,兩側稍短小。用筆略側,行筆宜輕鬆快捷。葉筋分主脈和側脈。主脈發自葉柄,伸向葉尖。要在葉片墨色未乾時用濃墨(或花青加墨)勾出。側脈由主脈生髮,伸向葉尖。勾勒時線條要細於主脈,側脈不宜太密,畫兩、三組就足夠了。

實用!國畫牡丹的畫法教程續

畫家丁珂寫意牡丹《春韻》(作品選自:易從網)

十八、葉脈的幾種勾法

葉脈的勾法,因風格和各人習慣而異。可分三種勾法:一是較為嚴謹的勾法,主脈、側脈都伸向葉尖;二是側脈伸向葉緣,較鬆散隨意;三是側脈有聚散,作變形誇張,富有裝飾味。不論何種勾法,均以中鋒運筆。

十九、牡丹葉的透視和姿式

花有正側偃仰背之分,葉子同樣有俯仰正側之別。寫意畫牡丹葉子,表現正反捲褶,不必像工筆畫那樣詳盡,只側重態勢、氣氛。由於葉片聯葉柄,葉柄發自花莖,並向前後左右四面分佈,葉與葉,葉與莖幹之間,自然就會出現互相遮掩的現象,如前葉遮花莖,花莖遮後葉等。且由於遠近的空間位置不同,在形象上還會產生透視變化,形成俯視、仰視、平視等不同姿式。猶如雨傘的不同角度變化。

二十、嫩葉的畫法

初生嫩葉、莖和花苞都呈暗紅色。畫嫩葉可用黃綠色蘸少許赭色或曙紅點出(根據畫面色調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許墨畫)。用胭脂或硃紅勾葉筋。芽軒和花苞近處的嫩葉,多朝上,形體雖小,但很有生氣。同一畫面上,嫩葉勾色筋,老葉勾墨筋,兩者之間要在自然過渡,不要截然分開。

實用!國畫牡丹的畫法教程續

畫家丁珂寫意牡丹《富貴雙壽》(作品選自:易從網)

二十一、花莖的結構與畫法

花莖在畫面上,很少全部顯露,它往往被 葉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著氣勢貫穿的橋樑作用,因此不可忽視。花莖位於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莖長尺許,莖身生有批葉,少者一莖四、五批,多者一莖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莖顏色為嫩綠、嫩紅。花莖有長短、粗細、壯弱之別,因品種而異。畫花莖要用中鋒,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圓潤的質感和挺拔秀麗的姿態。用色先調嫩綠,再蘸適量胭脂一筆畫出,要粗細得宜。不宜頓挫或陡折。

二十二、花莖、葉柄的穿插

花莖頂端是蕾和花頭,一般呈上發態勢。牡丹花葉柄較長(一尺許,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後伸展,因此和花莖縱橫交錯。畫時,要注意穿插聚散。畫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莖和葉柄為花和葉片所遮擋,但仍需理解相互關係,以便在畫好花頭、葉片之後添加好花莖和葉柄做到既符合生長結構,又達到疏密有致的藝術效果。

二十三、老幹的結構與畫法

牡丹枝幹為灌木,無主枝常作分叉狀。百年老幹仍粗不過腕,高不過人。幹赭褐色,多是清瘦、蒼老、斑駁,往往幹下部已脫皮層,而近光滑。因此畫老幹宜用枯筆,用筆要偏鋒中鋒結合,要實中有虛,線條不要太光,運筆宜稍慢而有轉動,也可用逆鋒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純墨畫。嫩芽可用黃綠蘸上曙紅或胭脂點在枝幹頂端。

實用!國畫牡丹的畫法教程續

畫家丁珂寫意牡丹《富貴錦繡》(作品選自:易從網)

二十四、老幹的穿插與姿式

老幹經多年生長代謝,形成了曲折多變的姿式,其蒼老、斑駁的表皮和圓潤光滑的嫩莖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老幹又是支撐整株牡丹的基礎部分。因此,儘管老幹是作畫程序中的後一步,其態勢必須和花、莖、葉等協調統一且要有變化。當兩株以上老幹組合時,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構圖上,老幹只宜在畫面底邊和兩側邊線出枝。即只宜上發和橫倚的姿式,而沒有下垂式的老幹。

二十五、畫整株牡丹步驟

第一步:用鉛筆或木炭條輕輕地畫出花、葉等概形,再用色或墨點簇花頭、花蕾。待以後技法熟練時,可用“腹移”經營位置。

第二步:根據花頭的透視角度,點出相應的葉子。點時既要考慮生態結構,更要安排好葉片的聚散,要留好畫面空白(虛處)和候款處

第三步:畫花萼、花莖、葉柄、老幹和嫩芽。使花、莖、葉、乾等成為有態勢的有機整體。

第四步:趁葉子未乾時,用中鋒勾出葉筋,勾筋是決定葉子正側反轉的關鍵一環,不可忽視。花朵色彩將幹未乾時勾點花蕊。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畫好,以懸起來審視一下,不足之處加以整理。再題款鈐印,作品完成。

更多國畫牡丹作品就在易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