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權石油軍事大揭祕 阿拉斯加

——隨著伊朗政變和蘇伊士運河一役,BP公司損失不菲,因而想到要在中東以外的地方勘探,以求分散政治風險;

——ARCO的主席是羅伯特•安德森他記憶及心算能力過人,早年有意在學術界發展當教授,後來受父親影響而走上石油之路。

由於將軍總統聖安娜的戰略錯誤,使墨西哥痛失德州及加州這兩個大州於美國,對墨國來講真是無法彌補,聖安娜可以說是「千古罪人」。不少人認為當初在1848年美國佔有墨國的一半領土。假如這些被佔領土也歸入美國版圖的話,今日美國將是西半球最大的產油國了。但這個論調在2000年開始隨著美國頁岩油氣的發展取得突破而又得到證實!但這是後話,首先說說美國另一個產油大州阿拉斯加,這幅廣闊土地離德州是天南地北,乃一片冰天雪地,早在1959年標普石油和殼牌曾經打井但無功而退,隨著伊朗政變和蘇伊士運河一役,BP公司損失不菲,因而想到要在中東以外的地方勘探,以求分散政治風險,BP從辛克萊(Sinclair) 轉讓回來一個區塊,但打了6口非常昂貴的乾井後卻一點油都找不到,非常沮喪,認為阿拉斯加找油希望渺茫。

另一家加州的勘探公司富田(Richfield)與標準旗下的一家公司謙卑石油(Humble Oil)在1965年取得在北極圈內的普道灣構造(Prudhoe Bay Structure)權益,佔股66%,而34%則為BP/Sinclair所合有,為了方便業務統一進程,同年間富田公司與另一間大西洋煉油公司(Atlantic Refining)合併,稱為阿科石油(ARCO,即筆者最初的出道公司)。

ARCO的主席是羅伯特•安德森(Orbert Anderson),是一個芝加哥銀行家的兒子,他記憶及心算能力過人,早年有意在學術界發展當教授,後來受父親影響而走上石油之路,因為其父親很多時向不少石油公司放出借貸,使羅伯特•安德森對石油業大感興趣。1942年他奉父親之命前往新墨西哥州接管一間煉廠,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好運接踵而來,阿科石油與謙卑石油在普道灣構造的第一口井就見油,這是繼BP及其他公司6口乾井以後的第一個大發現。

再繼續往外伸延再打一口井又有發現,證實是一個整裝大油田,比東德州的「黑巨人」油田(Black Giant Field)還要大一半,估計可採儲量是14.2億噸(100億桶),日產可達28萬噸(200萬桶),是繼沙特的加瓦爾(Ghawer)油田及科威特的布爾甘(Burgan)油田後全球第三大油田!當時對怎樣從北極圈內的普道灣輸油往遠在南方的美國市場有不同方案,一是建一條長1400公里、1.2米直徑的油管橫越阿拉斯加至南面的伐耳迪茲港(Vadez),再轉載下船至亞洲市場或美加,這是一個較簡單的辦法,唯一麻煩的是使用遊輪轉運,第二套方案是建一油管橫越加拿大數省至美國的芝加哥煉廠,這可以免掉海上運輸但卻要經過第二國加拿大,安全沒有百分百保證,此外,這又涉及兩國不同的環保法律,因為極地下面的永凍層和及沼澤區常年冰凍,打樁建管或築路都不容易,而石油出井高達71度,絕緣不好的話,就會引起永凍層融化,樁柱陷落而使油管彎曲倒塌,原油外洩造成極地環境大災難。

而且美加兩國環衛法律極嚴,反對聲音不絕,不易通過,其他的方案還有使用卡車24小時載運,但28.4萬噸(200萬桶)就算把全美的油罐車加起來還不夠,而且還要在永凍層上建一條來回8線的高速公路,這個方案只能做紙上談兵而已。還有的方案就是用船運越過北冰洋,但這需要破冰遊輪才可。更有建議提出建造運油潛艇避過水麵浮冰,甚至用播音747改為「油機」運載,而最後是選擇建管橫跨阿拉斯加至伐耳迪茲港用船下載的方案最為實際不過,而且全程在美國境內,安全和法律有保障,雖然如此,但還受不少環衛人士非議,甚至要求停工。油田在1977年6月20日正式投產,日產21.3萬噸(150萬桶)至2011年時在34年內一共產油17億噸(120億桶),多過預期,而且還「老當益壯」,直至41年後的今天還可以維持日產4萬噸(28萬桶,按70美元油價,即每日收入2,000萬美元),為公司和股東們帶來驕人回報,是一隻真正可以生金蛋的母雞!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 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