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

很多在大城市買了房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想法——把大城市的房產賣了,然後拿著數百萬鉅款,去老家縣城或者農村買個房子修個小別墅,瀟灑悠然地度過餘生。

然而,絕大多數人對此都只是想想,並不敢真正付諸於行動。但是,還記得那個賣了北京500萬房產,回老家生活的人嗎?

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

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

1

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

2005年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的我,有幸拿到了北京的戶口。於是,在朋友都開始買房的時候,我也跟風買了一套116㎡總價40多萬的3居室。當時,這對月薪4000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拿著家裡的資助和自己多年攢下的幾萬塊,付了15萬首付,貸款25萬,還是把房子買了。

我努力的在5年後還清了貸款,並在2016年的時候,以495萬的價格把房子賣了。

至於賣房的原因,

一是當時工作上的不如意;

二是家裡年邁的老人身體不好,需要照顧;

三是老家親戚朋友的各種勸說;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判斷,北京房價已到頂,隨時可能跌。

於是,我以驚人的魄力把它賣了,同時也辭去了北京的工作。

手握500萬鉅款的我,回到老家花了30萬迅速蓋起了一個三層小洋樓,給父母住。同時,還花了40多萬,在市中心買了套120㎡的大三居。最後,去除各種開銷,手裡剩下300來萬,分別存了定期、餘額寶,還買了理財和保險,坐收利息。

我以為,夢寐以求賽神仙的日子就這樣開始了。

2

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

剛開始的時候,幫家人治好病,參加各種朋友聚會、胡吃海喝,還去國外見了見世面,就這樣度過了大半年的時間。這半年,真的很快樂,毫無壓力。

故事的轉折,出現在2016年底的時候,發現賣出去的北京的房子已經漲到了870萬,漲了近400萬。

內心開始有了一些波動。

伴隨著心態的改變,我也自己的生活也多了幾分厭倦。

北京的朋友圈逐漸消失了,身邊的朋友雖然多了,但總感覺缺少了點什麼。

我似乎融入不了這種天天打麻將、說話跟吵架一樣、一下雨就滿腳泥濘、一進村充滿各種肥料氣息的生活。

不對啊!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神仙生活。

想去上班,卻發現這裡根本找不到適合我的企業,甚至這裡根本就沒有互聯網行業。

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一份跟互聯網沾邊的工作,進了公司做了幾天才知道,竟然讓我做網管。我一個高級架構工程師,拿著2000塊錢的工資也就算了,還要做網管,還要修電腦?

我們這裡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也就相當於北京的城鄉結合部,甚至還不如。

想約朋友去咖啡廳坐坐,抱歉,沒有!想去吃個海底撈、綠茶、呷哺呷哺?沒有。就連想去吃一次垃圾食品肯德基和麥當勞,這個倒是有,只不過名字是二合一的“麥肯基”。

你可以想象,一個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外地人,回到自己的家鄉後,各種不適應的窘態嗎?

就這樣混混沌沌的,雖然身揣300萬鉅款,雖然利息都足夠我們一家人的瘋狂花銷,然而,我卻覺得自己廢了。我看不到未來,我的未來也許就是這樣——拿著錢,等死。

一個人的精神垮了,萬事都變得不順。

老人的病情再一次加重,治療、搶救先後花了幾十萬,但還是沒有搶救過來。

後事之後,我再一次以我的魄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殺回北京。

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

3

再次回到北京

北京這個城市,讓無數人痛並快樂著。

三分之一的工資交給了房東,緊張的工作壓得人透不過氣,從地鐵上小跑著的人群可以感受到這裡生活節奏的快速。但是,說起在北京工作,相信大多數人的心裡還是帶著幾份自豪的。

這裡有著全國最高的工資,有著數不清的工作機會,有著最好的商業、醫療、教育資源,有著我的那一群狐朋狗友。

再次回到北京,回到了我之前住過的小區,我的眼睛有點模糊了。一切雖然都是那麼熟悉,但我的家已經不屬於我,我再也回不去了。

這時,與我當初相同戶型的房價已經是900多萬了,我要感謝317新政、感謝限購政策,要不是317,現在房價已經過千萬。

然而這900萬,相對於我兜裡的300萬來說,仍然是遙不可及。由於之前在北京有過貸款記錄,現在我再購房只能算是二套,首付要60%。對,是540萬,還差200多萬的缺口。

我實在不想租房,而且有了之前的經歷,我已認定,我的後半生一定會在北京度過。

於是,我七拼八湊到了350萬,付了首付,在同小區又買了一套近600萬的小兩居,70多平米。

3個月後,我終於搬進了新家,雖然比之前小了些,但是我覺得很踏實,也很滿足。

很幸運,我兩年前離開的那家公司,經同事推薦,又一次收留了我。

我的工作回來了,我的朋友圈回來了,我的生活也回來了,我的呷哺呷哺、我的綠茶、我的麥當勞肯德基,我終於又恢復了兩年前的生活。

現在,就連老闆衝我發脾氣臭罵我時的樣子,我都覺得是那麼的帥。

如今,我的最大夢想就是——努力工作,爭取在我退休之前,把房子換回同小區116平米的三居。

4

我為什麼建議你留在大城市

一二線城市有三樣寶:

創業、投資、路演,靠能力翻身的人大有人在。

三四城市也有三樣寶:

醫生,教師,公務員,這就是這個城市最體面的職業。

一二 線城市更加開放,機會很多,有能力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互相制衡,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規則;三四 線城市更加封閉,都是拼爹和潛規則,更講究人情世故。

一個地方規則越不透明,“潛規則”生存空間就越大。關係比能力重要、算計大於努力;攀比高於生活;

其實,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安逸的生活,一二 線城市的人累在節奏,三四線城市的人累在做人。

或許人生只有兩條路:

要麼你拼命的去創造價值

要麼你安靜的等待老去

但是:

只有努力的人,才有資格享有公平。

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

從表象上看,一線城市,高樓林立,燈紅酒綠,人群熙攘,發展的平臺大,資源多,但是繁華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可能今天登上巔峰光彩照人,明天就可能跌落神壇失去一切,無情地被淘汰。

四線城市,悠閒緩慢,不喧囂,人少,雖然工資不高,卻也沒有高房價高物價的壓力,沒有裝修豪華的大商場,但一兩個小商場也足夠滿足人們的需要。

沒見過豪車奢侈品,即便真拿出Coach,Prada上街,都沒有多少人認得。成天打開電視,地方臺播報的永遠都是,xx小區的王大媽說小區的下水管道堵了,好久物業都不管,於是找到了電視臺幫忙之類的。

畢竟實在沒有什麼大新聞可報。大家日子都平平淡淡,安安穩穩。

從前,我天真地以為,這應該就是所有的區別了吧。可在北京生活兩年之後,我才發現,一線和四線,差的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而是是格局和眼界。

生活在四線城市,最可怕的是憑關係人緣和父輩資源常常可以輕鬆奪走普通人想靠努力得到的大部分東西。

人們如果看到誰做到很厲害的職位或者有什麼特別待遇,第一個反應不是去誇讚這個人很有能力,而是去八卦一定是家裡是有人,後臺可真硬。努力不如拼爹,幹什麼事都要找關係。

我不是說大城市沒有這樣的情況,也有,但是沒有那麼誇張,畢竟人生而不平等。只是起碼一線城市能讓人看到,如果努力,終有一天我也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畢竟相比之下,大城市更看中的是個人能力,也會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看到優秀的人會見賢思齊,思考我和優秀的人之間到底差在了哪裡,我要如何才能夠獲得提升。而不是用背後有人這種揣測來麻痺自己,為自己放棄努力找藉口。

我爸爸一輩子都在家鄉生活,靠自己的雙手掙辛苦錢。在他眼中,公務員就是最體面,最好的職業。他很希望我聽他話就在這座小城,當個公務員,清閒又安穩地過一輩子。

即便是現在,每天也是三句話不離公務員。高中的時候,我覺得我爸的想法挺好的,對公務員並不牴觸。但是自從來了北京,看到了更多的精彩,開始思考自我價值以後,才覺得之前的自己眼界太過於狹窄了。

人好不容易活一輩子,怎麼能年紀輕輕就想著過清閒舒服的日子呢?不管成功失敗也應該為自己的未來拼一下啊,想要的一切,就應該用力去爭取啊。

所以如今一談到公務員的事我和我爸就沒辦法繼續聊下去。我和他吵了很多次,但是我倆都沒辦法改變彼此。他還找了很多長輩來說服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幡然醒悟。

開始我傻,總是會正面反抗,現如今我漸漸明白,其實他之所以會那樣,是因為成為公務員就是他看到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啊,他沒有見過更精彩的工作,他不明白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便很累卻也是很甜的感覺。這樣一想我便釋然了。

一線和四線城市,各有各的好與壞。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待的地方。沒有什麼對與錯,優與劣。

生我養我的地方,我不可能一點留戀都沒有,畢竟這裡有我愛的親人朋友。

可真正讓我獲得知識,思維成長的地方對於我來說有著非凡的吸引力。這種奇妙的感覺就像是《約翰福音》中的那句話,

“whereas I was blind, now I see.”

“從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見。”

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

海明威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你年輕時候去過的地方,居住過的城市,它們都深深地影響著你。巴黎也好,紐約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和我們居住的三線小城。

因為每個城市都有它與生俱來的氣質,並且這樣的氣質將在你年輕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浸潤你,影響你,改變你。

如果你問我,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什麼最重要。

那麼一定是:眼界。

如何才能有更寬廣的眼界?

我想,關於到底大城市好還是小城市好,那個永恆的問題終於有了一個很清晰的答案。

如果有機會的話,千萬不要貪戀安逸和溫暖,你要在年輕的時候,住在一個大城市。

它給你多樣化的價值觀,它告訴你人生不是隻有一種活法。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有一個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天然正確和絕對政治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在這個充滿偏見,不理解,甚至一見不同便惡言相向的時代,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它直接決定了你的氣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懷抱負。

然後,你就不必去理會三線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為她們並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業,有愛情,多姿多彩地生活著,還抱怨時間不夠用,還有太多精彩沒來得及去體驗的大有人在。

她們驕傲地活在商業社會以及她們想要的愛情裡,和世俗想象的大齡剩女的慘淡現狀根本就是兩個世界。

然後,你也不必去理會小學同學對你說,那個小城市裡的機關裡是多麼的其樂融融,他們下午三點,還組織一起打羽毛球呢,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在大城市努力工作的爽感,那些你的計劃書被採納,那些你做出來的產品居然有幾千萬用戶,那些辛苦工作犒勞自己買買買的時刻,他們不懂。

你只有早早看見過最好,享受過最好,體驗過最好以後,你才有資格說,我選擇在大城市生活,還是選擇在一個寧靜的小城市裡生活。你只有見過一切,你才有資格選擇。

如果你二十多歲的時候,去過最美的地方,看過最美的風景,看到過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壯麗而遼闊,看到過這個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那麼你會安然接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苦難。因為如果歡樂必不可少,那麼我們也應該能夠坦然接受暫時的挫折和困難。

你心裡會明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的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東西,所以你會更加篤定,更加心無旁騖的努力。

版權說明:再次感謝原作者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或文末留言),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