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中國樓市上半場

01

現在的房價,已經成為了人們對社會不滿的情緒聚集點。

從平時的留言就可以看出,尤其是剛需族對高房價更是談房色變,咬牙切齒。

其實在2016年,中國房價就已經站在了山頂,然而經歷了2017年的這波上漲,房價直接從山頂翻進了雲端。

結果導致的是,年輕人對房子和個人發展直接從焦慮轉為絕望,年薪20-30萬的中產也開始迷茫,他們怎麼也想不通一年辛辛苦苦幹活兒,為何趕不上房價3個月漲幅?

2017年的上漲已經讓全社會年輕人的價值觀產生動搖。

隨後是2018年,在中央的不斷調控引導下,房價被勉強熄了火。到現在為止,整個樓市都在瀰漫著房價搖搖欲墜的消息。

例如多家房企負債跑路,北京有人一次性拋售40多套房產,廈門房價大跌20%-30%,江西某縣城的房價開始腰斬。

房產稅的消息更是一波接一波,網傳2018年底要正式提交人大審議,2019年要立法,2021年就要開始徵收。

一系列的消息讓購房者開始陷入恐慌。在房產研習社裡最多的兩個問題就是:

1.中國樓市已經開始接近逆勢性的轉折點,是否快要崩盤?

2.經過這麼一波大漲幅之後的中國樓市是否還有上漲的空間?

首先是第一個問題。

崩盤論一直存在,但在中國不可能實現。

如果P2P是中國龐氏騙局的中小型泡沫,那麼房地產絕對是一個巨型泡沫,它的崩盤所帶來的影響絕對秒殺P2P和地方債好幾條街。那麼前段時間P2P崩盤產生的影響可有聽說?

再者,如果未來真有要崩盤的那天,政策出臺,出售房產收你50%交易稅,誰還敢拋售?沒有交易就沒有崩盤一說。

第二個問題:這一波漲幅之後的中國樓市是否還有上漲的空間?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本文的主題,還需要我們還要翻開歷史,仔細回顧一下中國樓市在歷史上有幾波大的漲幅,從中總結一下規律,才能知道答案。

下面的資料是經過一週時間濃縮下來的歷史剪影,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02

第一波是2004年,房地產商業化的初期,沒過兩年房價就開始上漲,北京的城鄉結合部大概是從1000漲到3000這個幅度,市中心從2000左右漲到4-5K,隨後出現了第一次宏觀調控,叫做國八條。

也就是從這次開始,宏觀調控裡面出現了中央高度重視房價問題。調控內容裡也第一次出現嚴格監管、增加改善房、減少拆遷力度、避免大拆大建這類字眼。

其真實意圖就是為了收縮土地供應,這個目標和行為幾乎貫穿了整個調控政策,所以之後就是調一次漲一次,其實根源就是限制了土地供應。

在05年初房價受到了一定的打壓和低迷後,中期就開始上漲,所以這次是中國人第一次通過買房完成一夜暴富的機會。

第二次機會就等到了2008年了。

樓市在07年末之前一直處於溫和的上漲期,直至遇到了全球經濟危機,中國產業被迫進入寒冬期。在低迷的經濟下,中國樓市遭遇蕭條,房價開始出現下跌,大量樓盤開始出現降價打折現象,幾乎跌去了20%-30%。

於是著名的四萬億計劃出臺,貨幣由適度緊縮到適度寬鬆,2008-2009年一年信貸新增9.6萬億,同比增長95%,當初對信貸是沒有限制的,80%都流入了樓市。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09年年初房價開始起步,年中開始加速,年底房價直接翻一倍。09年的搶房潮至今還歷歷在目,場面遠比今年瘋狂的多。

一文讀懂中國樓市上半場

第三次發財的機會在2011年末。

因為四萬億計劃彎道刺激樓市的效應持續的時間很長,宏觀調控連調三次都無濟於事。直至2010年4月出臺「國十條」才將房價摁住,全國房價小幅下跌,部分城市的樓盤開始出現降價促銷。

也就是這年,中國樓市出現了降價維權的現象。很多業主披掛橫幅,穿著白底黑字的維權T恤大喊著:“房價為什麼跌?還我血汗錢!我們要退房!”

但是這種聲音很快就銷聲匿跡了。因為從2012年中開始,中國樓市又進入了一個連續24個月的上漲週期,一直漲到2014年8月份。

然後就是第4波。在2014年樓市渡過一個小小寒冬期之後,2015年便出臺了「330新政」降息降準,又一次刺激房價上漲。

之後就是第5波,2016年開始的一二線大城市週期。

第6波,2017年中期棚改貨幣化拉動下的全國三四線房價上漲。

說實話,之前的幾波房價上漲週期中,一二線城市都是聚光燈下的主角,而三四線城市從來都是入不了眼的群演。

而在這次房價週期中,三四線城市卻被「棚改貨幣化」強拉到了臺前,逆襲上位,手舞足蹈的表演了一番。

不過這戲演得好,讓絕大數三四線觀眾都跟著買了票,大家看得津津樂道,邊吆喝邊鼓掌。

一文讀懂中國樓市上半場

棚改貨幣化是有魔力的,從2013年到2017年,短短4年,佔有全國商品房的比例就從2.9%飆升到了20%。而且貨幣化棚改在整個棚改項目中的比例也是從2015年的30%竄升至2017年60%。

上升幅度之大足以證明了地方政府對貨幣化棚改的喜愛。因為它不僅僅可以讓地方賣更多的房更多的地,而且還可以藉此政策進行地方財政融資。

簡單來講,就是本來拆遷是直接進行補償的,但現在地方可以給你些利息然後拖一年出款,讓這部分錢再生錢,賺利息的差額。

但無論與否,棚改貨幣化掏空了三四線居民的儲蓄是事實,也必然會在中國樓市歷史上了留下廣為詬病的一筆。如果想讓我給它一句好評,也許可以這樣說。

棚改貨幣化讓2017年少了些強拆悲劇,讓有房一族多了些紙面富貴。

03

其實在2017年中期的時候,從上到下,幾乎所有人都已經達成了共識:房價再漲就要完蛋了。

因為這時候中央已經開始把房價上漲提高到了影響穩定的高度。該出臺的政策都出了,不該出的政策也出了。

然而放出的野馬,哪有那麼容易摁住?經濟學上有一句話說得好,就是政府永遠不要證明自己比市場更聰明。

政策強壓市場,產生的矛盾一定會引發了一系列的亂象。

例如限價造成一二手房價倒掛,萬民搶房;擠壓開發商利潤,各地售樓處就房子質量問題資格問題維權,虛假信息漫天,業主和開發商打官司,業主和中介打官司。這也是迄今為止,亂象與維權現象最高頻的一年。

2017年的這波全國房價上漲是自2003年以來,面積最大,漲得價值最多的一次。直接把房價從山頂翻進了雲端。

現在中國房地產在紙面上的總價值是450萬億人民幣。如果按現在的國際匯率來算,全美國全部家庭總資產也就是740多萬億人民幣,而全美國的房地產總資產只有180萬億。

你會發現,中國的全部房地產可以買下2個半美國的房地產。光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就可以買下一半的美國國土。

與房價上漲同行,隨之而來的就是全國居民儲蓄的繼續下降。2016年初全民總儲蓄是30萬億,到了2017年9月份,已不足25萬億,一年半時間全民儲蓄減少了5萬億。

同時全國居民家庭債務從20多萬億上升到了40多萬億。

2017年全年個人貸款達到了36萬億,而在2010年的時候才只有8.8萬億,7年時間上漲了4倍多。

同時2017年個人消費貸突然爆發,全國居民短期貸款達到了1.83萬億,同比增長181%,其中大約有60%進入樓市,造成房價的迅速上漲。

同時很多地方的房地產投資的GDP佔比也達到了歷史新高,有的地方甚至達到了60%。

伴隨著儲蓄的減少,債務的增加和房價的飆升,全國的消費持續下降,2018年的居民消費收入比和居民的房貸收入比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

所以說之前中央一直強調的消費升級,產業結構轉型,用消費帶動經濟發展,這個實現難度真是不言而喻。

現在的人們,從年輕人到中年人,從搬磚的到中產,每天想著就是怎麼在生活上扣省點兒去還房貸。

前段時間網上還爆料,一位華為高薪員工為了買房,把一切生活消費降到了最低,突然有一天,公司宣佈降低了住房公積金降,她竟然在辦公室裡嚎啕大哭了起來。

不管情況是否屬實,現在的高房價已經成為了壓在一根根脆弱神經上的重擔。

年輕的時候還可能會為愛情哭泣,長大了之後發現,能讓自己哭泣的只剩下了一個字,窮。

種種來說,中國的房屋消費已經把人們逼到了極限,不但如此,高房價還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公。

以北京為例,從2008年—2018年,平均房價總共漲了6倍。2008年是1.24萬元,現在全市均價是6.3萬元。甚至有的地區,04年的房價是4000,18年的房價是8萬,14年的時間裡漲了20倍。

這種事情未免有些荒唐,因為如果在北京的2004年你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剩下14年你什麼事情都不用幹,你就可以淨賺760萬元人民幣——這是名副其實的不勞而獲。

所以說,如果現在的房價再漲,就幾乎和剛需沒有什麼關係了。再加上貿易摩擦的影響,本來低迷蕭條的製造業,也會因為高房價再度雪上加霜。

其實中央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感覺快要把居民的錢包翻底兒了,所以在2017年底到2018年中頻頻發文,「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今年即使是增加信貸,也要堅決堵住流入房地產市場。

所以,2018年一線城市的消費面積下降了26%,二線城市的銷售面積下降了8.5%,三線城市的消費面積下降了21.3%,棚改也結束了。

從2018年中期開始,包括一二三四線,幾乎所有城市的樓市都被暫時凍結,這個凍結的時間不會太短。

至於未來中國房價是否還有上漲空間,答案我相信你也明白了。

那要看大家的錢包鼓不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