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將上演一場怎樣的市場行情大戲?

2018年已過去一半,供需緊縮,生意清淡,紙價高位,價升量減是目前的紙品回收現狀。一級廠鍋多米少,產能受到廢紙供應量的制約。新增造紙產能無處安身,有廢紙進口權的大廠悶聲發財,僅用國廢的造紙廠面臨退出。二級紙板廠因為產能擴張,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二級廠普遍上馬高速寬幅瓦線,企圖以“過剩”淘汰“過剩”,現已進入兩難境地——不上大線,沒有規模效應,成本攤銷下不來;上了大線,訂單少吃不飽,依然過不了盈虧平衡線。

如何通過資源整合,提升單廠開機率,將成為重中之重!

反觀三級紙箱廠,相對來講,可能是整個產業鏈“對抗過剩”最為靈活的環節——小廠已被環保關停,中等紙箱廠,其固定成本攤銷比起其上游紙板廠要靈活很多。

在對《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進行了解讀後,在《行業發展環境及趨勢分析》中,對行業發展環境及相關因素進行相關分析。

官方文

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回收管理制度改革提出要求——

"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回收管理制度改革必須前後銜接、相互配套,達到更好的分類效果和更高的回收效率。當前,社會資本參與較多的是產業鏈末端處理處置環節,預計未來社會資本參與範圍將進一步延伸至再生資源回收領域。"

技術進步將提高行業競爭力——

“2018年,企業將迎來諸多發展機遇。國內再生資源市場需求旺盛,擁有完善回收網絡和渠道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握有議價權。由於國內再生資源貨源緊張,隨著進口固體廢物管理新政策的實施,一些有實力的龍頭企業一方面在國內完善自有的回收網絡,另一方面到國外建廠直接獲得原料控制權,提高價格控制力。國內再生資源逐步替代國外固體廢物,專業化、自動化分選處理、加工利用企業和設備製造企業發展迎來新契機。進口收緊,加之國內環保嚴查,對龍頭企業和有實力的跨界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整合資源,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取得行業話語權將是利好。”

《行業發展及各品種趨勢預測》中指出,“2018年,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併購將繼續增加,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回收行業的結合,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創新發展的腳步也將進一步加快。環境保護政策法規不斷出臺,特別是循環發展引領計劃的實施,再生資源的回收價格還將有所上升,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帶動下將穩步向前發展。”

廢紙回收趨勢預測——

2018年,國家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奉行積極、穩健的財政政策,推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作為許多產業配套的造紙行業,生產和消費同時也會受到拉動。因此,預計2018年國內製漿造紙及紙製品行業生產和消費將會延續2017年的態勢,生產和消費總量仍然會有增長,產業生產和運行整體會繼續保持平穩。

由於廢紙進口政策的變化,未經分選的混合廢紙2019年以後將禁止進口,將對使用這些原料的產品生產帶來一定影響,由此導致造紙企業對國內回收廢紙需求量的大幅上漲,預計2018年國內廢紙回收量將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2018下半年,將上演一場怎樣的市場行情大戲?

行業話

步入2018年以來,環保壓力步步緊逼,僅在近兩月,就有多項環保政策頒佈。目前,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工作已經開始,200個督查組按照工作方案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11城市、長三角等地區進行督察。與此同時,受人民幣貶值、中美貿易關係激變、上下游關係緊張等因素影響,造紙、包裝行業面臨著諸多風險。

本週伊始,伴隨紙廠再出停機函和第16批廢紙名單公佈,註定已動盪不穩的局勢要再起波瀾。東莞玖龍、太倉玖龍及山鷹國際福建聯盛紙業近兩日突然宣佈最新的停機檢修計劃,合計涉及17臺紙機,停機時長7-12天不等,涉及紙種為瓦楞紙、牛卡紙、灰底白板紙、文化紙,打包站小主們已在一輪輪的打擊中,學會微笑著吐槽。同時,第16批外廢核定總量為83.2976萬噸,新增1家企業。或將導致廢紙市場風向再變,引發價格回馬殺。縱觀近一個月廢紙大盤指數,截止7月17號,國廢價格已跌至最低點,可謂跌出了一條“海溝”,下跌速度之快令人抓狂,六神無主。小編奉勸各位打包站小主們,“該出手時則出手,莫待價跌出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