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原諒的滴滴和「富二代」柳青

不被原諒的滴滴和“富二代”柳青

出身聯想柳氏家族,畢業於哈佛北大,成長於華爾街大鱷高盛,這位堪稱現實版投行女 " 唐晶 " 的 " 鐵娘子 ",早已將資本遊戲玩到極致。然而這次她輸給的,是早已被收割的幾億滴滴平民用戶。

" 滴滴整改措施 " 在新浪微博是一個有 150 萬閱讀量的超級話題。這個話題的頭像是滴滴出行 5 月 16 日發佈的階段整改措施,為的是應對一名空姐在鄭州遭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的輿論危機。

不被原諒的滴滴和“富二代”柳青

剛過百日,一位溫州樂清的 20 歲女孩又在搭乘滴滴順風車時被殺。在舊的話題裡,滴滴出行總裁柳青三個月前同期發佈的 " 將嚴格落實整改,請大家監督 " 的微博一直停留在首條的位置,它被以每小時 300 條以上的速度回覆著,滿屏都是 " 無良 "、" 失信 "、" 滴血 " 等憤怒的字眼。

風口浪尖上的柳青沉默了。她出身聯想柳氏家族,畢業於哈佛北大,成長於華爾街大鱷高盛,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 2016 年 " 全球年度女性 ",是高高在上受眾人膜拜的骨灰級 " 精英 "。而現在,她成了輿論審判的標靶。

8 月 28 日晚,程維和柳青聯合在滴滴出行官方微博上刊出署名道歉信,稱短短几年裡,滴滴靠著激進的業務策略和資本的力量一路狂奔來證明自己,歸根結底是 " 好勝心蓋過了初心 "。兩個小時後,評論裡類似 " 下架 "、" 滾吧 " 的負面情緒表達加起來有十幾萬點贊,遠超道歉信本身的點贊數。

不被原諒的滴滴和“富二代”柳青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柳青正在面臨人生最大的困境。而她和滴滴不被公眾和輿論原諒的背後,是橫亙在嗜血資本和多艱民生中間的巨大鴻溝。

聯想的金湯匙,高盛的利劍

柳青是 2014 年進入滴滴的,在此之前,她在高盛(亞洲)集團投資銀行工作了十年。

1978 年出生的柳青,選擇了當時最熱門的行業,也就是聯想所在的計算機行業作為專業。一路履歷輝煌,2000 年從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畢業,2002 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畢業後轉行加入常青藤學生夢寐以求的 " 華爾街之王 " 高盛。她在高盛亞太區任職 12 年之久,2012 年升任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是高盛歷史上最為年輕的董事總經理之一。

投行玩的是資本遊戲,代表市場用 " 錢 " 投票。作為總經理,柳青主要生活在香港,一年要亞洲範圍內 500 多個項目,考察目標企業所在的行業和團隊成員,主要投資醫療、健康、消費、金融服務這些受內需和消費拉動的產業。

儘管柳傳志為了不讓聯想成為家族企業,明令禁止高管子女進入聯想工作,但中國 " 企業家教父 " 女兒的光環還是令她獲益不少。2013 年,醫療健康領域企業愛康國賓正在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洽談投資,對於半路殺出來的高盛,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本想拒絕,但得知他最欣賞的企業家柳傳志的女兒是項目負責人後,他決定同時接受高盛的投資。

滴滴原本也是高盛看中的項目,幾番談判下來,程維拒絕了投資,卻把對方的主帥柳青拉到了自己的一方。而從後來的發展來看,柳青加入後,滴滴拿到的融資以億為單位翻倍增長,幾乎再也沒有 " 差錢 " 過。2014 年 12 月拿到淡馬錫、DST、騰訊主投的 7 億美元,2015 年 7 月拿到中國平安、阿里資本、騰訊等公司的 30 億美元融資,2016 年 6 月拿到中國人壽、蘋果、螞蟻金服等新老投資方的 73 億鉅額股、債權融資,2017 年還獲得了匿名投資方的 55 億美金和交行、招行、軟銀等聯合投資的 40 億美元。

在資本道路上閉眼狂奔,6 年內完成了 17 輪融資,資金總額超過 200 億美元之後,滴滴成了一個只能被自己打敗的 " 獨角獸巨頭 "。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除了融資,滴滴的幾次 " 世紀併購 ",背後都有柳青的身影。

首先是滴滴快的的合併。早在高盛期間,柳青就撮合了滴滴和快的第一次合併談判。不過談判未果,兩家公司的補貼大戰如火如荼,2014 年 5 月柳青加入滴滴,半年多後滴滴快的便宣佈合併,在網約車的市場份額超過 90%。

其次是與優步的合併。在完成和快的合併後,燒錢大戰並沒有停止。優步 2014 年初進入中國,2015 年初市場份額僅為 2%,到年底已經提升到 35%,隨之成為滴滴的下一個對手。在柳青加入的半年後,她在硅谷從事律師的堂妹柳甄就被 Uber 挖過來,擔任中國區戰略負責人。最終,堅持了 30 個月的優步以退出中國的代價,取得滴滴 20% 股權。

滴滴早期投資人、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對此的評價是:和平是打出來的,不是談出來的。談和的籌碼越來越高,去年是 7 億美元,今年是 70 億美元。沒有這些籌碼,連談和的資格都沒有,所以團隊的融資能力極其重要。

柳青無疑是滴滴成為當前這個有 " 壟斷 " 力量的公司重要推手。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細節是,收購優步的當天下午,她來到優步北京總部 " 受降 ",在《人物》雜誌的文章中,一位在場的人描述," 她毫無傲慢之氣,舉止非常優雅,但是也察覺不到她有任何的同情。"

這種態度和語氣,讓人想起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投行精英唐晶那張前一秒帶著無可挑剔的從容微笑,後一秒能夠立刻收回毫無表情的臉。資本市場的生殺予奪早已是家常便飯,身處食物鏈最頂端的她們,從來都是睥睨眾生的神。

在最近兩起悲劇中,滴滴表現出的態度也如出一轍。前後相隔 100 天的兩封道歉信," 感到萬分悲痛、深感自責與愧疚、辜負大家的信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密切配合警方開展案件調查工作 " 這些手術刀一樣精準、職業化、毫無錯處可挑的相似文字,令上億平民用戶感到齒寒。

滴滴向人心投降

在被輿論圍剿的過程中,滴滴客服的問題也暴露無遺。

一位接近滴滴的業內人士對百富妹(ID:bigwigsinchina)表示,像滴滴這樣的企業,每天客服接線量巨大,呼叫中心設置在人力成本超高的一線城市顯然不合算,於是就外包到二三線城市,招聘兩三千人團隊專門接電話。這些客服人員分為三個層級,一線權限極低,只負責接聽電話,用標準的話術進行應答;如果對方的問題超出權限,就會發給二線人員去判斷應該如何處置。車主的資料審核也是由這一群體完成的,監管不到位、人員素質等問題導致偶爾也會出現客服和車主裡應外合,用假資料矇混過關的情況。

在溫州樂清的死亡悲劇中,壓縮成本、全力燒錢的資本遊戲帶來的負面效應顯現無疑。在這場人心之戰中," 無知自大、缺乏敬畏之心 " 就是滴滴的阿喀琉斯之踵。

時隔多日,滴滴終於有了一份真正的 " 自省 "。程維和柳青宣佈,公司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組織和資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體系傾斜。順風車業務模式重新評估,在安全保護措施沒有獲得用戶認可之前,無限期下線。

事不過三。無論滴滴未來是否會調低融資和估值數字在市場戰略中的重要性,他們起碼意識到,安全同樣是決定這家公司生死存亡的另一個勝負手。

滴滴承諾,下一步會採取三方連線撥打 110 的方式,確保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給到警方;與公安部門深入共建用戶安全保護機制,高效響應各地公安部門的依法調證需求,並且啟動測試已開發完成的警方自助查詢系統。

如果這些措施早一點出現,會不會有可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儘管如此上述消息人士認為,對於任何一家達到一定規模和體量的出行企業,出現死亡事件幾乎都是無可避免的,但提高監管力度、優化安全系統卻有可能在個案中真正挽救一個乘客的生命。

事實上,2017 年 10 月柳青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節目《查理 · 羅斯訪談(Charlie Rose Show)》專訪時就說過," 安全是我們的第一要素,而非技術本身 "。然而誰又知道,在出行市場上攻城略地的同時,曾經以用科技的力量讓出行更美好為目標的屠龍少年滴滴,早已變成了一條新的惡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