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太空人從太空回來都要坐輪椅?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都要坐輪椅?

2013年6月26日,中國的神州十號飛船由長征運載火箭送入太空,三位宇航員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經歷15天,順利完成任務返回地球。當時央視直播拍到了這樣一個畫面,三位宇航員沒有自主出艙,而是被工作人員攙扶然後坐到了輪椅上,相信不少人都對這個畫面有疑惑,難道宇航員受傷無法行走了嗎?

其實宇航員沒有受傷,而是已經適應了太空的生活,他們回到地面需要克服許多困難,適應地球的生活這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的多,宇航員坐輪椅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都要坐輪椅?

首先太空中的宇航員處於失重環境中,沒有重力作為參考,內耳的前庭感受器不再和周圍的神經元接觸而向中樞神經傳輸電信號,這樣就造成了失去方向辨別的能力,並且產生神經系統紊亂,人會感覺眩暈嘔吐。當然宇航員早就在模擬倉內經歷了千錘百煉,平衡感遠超常人,肯定不會在失重的環境下眩暈嘔吐,但這只是克服了生理上的異常,大腦依舊是處於長期失重的狀態下。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都要坐輪椅?

返回艙內的宇航員降落到75千米的高度才會逐漸感受到地球的重力,而這隻有15分鐘的適應時間,宇航員在太空待了33天時間,不可能在15分鐘內完全恢復狀態的,出艙回到地面會感覺自己腳底非常輕,可能一不小心就會摔倒,就像剛做完過山車一樣,可能不會嘔吐,但你一定會感覺自己輕飄飄的一碰就倒,對於航天英雄來說,回到地面後必須攙扶坐上輪椅。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都要坐輪椅?

其次,宇航員在太空會發生肌肉萎縮,回到地球后難以在短時間內支撐起自己的身體和20斤重的艙內宇航服。正常人起床、走路、站立等一系列日常動作,全身的肌肉在重力的作用下都會參與進來,肌肉起到支撐的作用。而在太空失重環境下肌肉只有鍛鍊才可以維持,宇航員是不會有大量時間鍛鍊的,所以宇航員上天待一段時間後,都會有肌肉萎縮的現象。

經科學家測算在太空待180天,肌肉就會減少40%(呈正相關關係),太空滯留時間最長的記錄保持者是俄羅斯的瓦萊裡·波利亞科夫,他在太空待了438天,他雙腳的角質死皮已經完全脫落,比剛出生的嬰兒還要嫩滑。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都要坐輪椅?

再者,失重狀態下宇航員的骨質會大量流失引起骨質疏鬆,人體骨骼無機械應力的刺激,導致無用廢棄,流失的骨質會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人體容易骨折。這也是宇航員出艙要坐輪椅的一大原因。美國宇航局研究發現,宇航員在太空的骨質流失率是平均每個月2.7%,太空待半年相當於60歲人體的骨密度。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都要坐輪椅?

最後一點原因就是:太空失重的環境會將宇航員的體液重新配置。地球的重力會將人體體液更多的聚集到下半身,這在幾萬年的人類進化過程中已經根深蒂固了,人體的大腦和各個組織器官也適應了這種環境。而太空失重的環境下,人體體液在上下半身的分配會相對均勻,也就是說在太空中人體上半身的血液會比在地球上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航天員在太空中好像變胖了,其實是體液分配更均勻了,頭部面部比原先有更多的體液,所以看起來臉部臃腫,給人感覺胖了。

為什麼宇航員從太空回來都要坐輪椅?

這種體液的重新配置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風險,如果是血壓偏高的人非常容易引起腦溢血和心血管疾病,宇航員體質較好影響會小很多,在在宇航員返回地球重新得到重力的15分鐘時間裡,體液又會重新適應地球的環境,加上返回艙的劇烈運動,給宇航員身體的循環系統造成不小的負荷,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恢復,所以坐輪椅也是非常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