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臻藝菜鳥講堂,盆景的修剪藝術

從造型來講,修剪和攀扎都是為了改變枝幹的彎曲形式,佔有的空間位置,從而達到樹木造型的目的。從養護管理來講,修剪是為了保持和維護已成型的樹木景觀。按造型順序的先後,可分為定位剪、縮枝剪、疏枝剪等。

一、修剪時間

1、 雜木類盆景一年四季均可修剪;松柏類宜在休眠季節修剪。

2、梅雨季節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樹木生長旺盛,應少剪,或不重剪,大量枝葉被剪去會影響正常生長,嚴重時導致死亡。

3、接近秋末不可重剪、強剪,重強剪後新芽陸續萌發,寒流一來會凍死嫩芽。(重剪、強剪的最佳時間為1—2月份樹木處於休眠期;但一些不耐寒樹種不宜在冬季修剪,因傷口較難癒合,易留疤痕)。

4、一般來講,樹木長勢強、生長旺盛的可多剪,生長瘦弱的則少剪。從樹木造型需要,通常要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病態枝等。留下枝條的養分集中,可長得健壯。

5、各種忌枝圖

盤古臻藝菜鳥講堂,盆景的修剪藝術

二、修剪方法

剪口的端面應盡能避開大面與枝幹相切為45度角,葉芽留在斜口上側方向。在生長期,可帖近葉芽修剪,利於傷口癒合。非生長期,可在葉芽上端修剪。

1、定剪

定剪即定位剪,是指盆景造型第一次修剪,確定保留不同位置的枝條,剪去多餘的枝條。山野採挖的樹樁,栽培成活後,萌發很多枝條,必須剪去大部分枝條,保留造型所需要的骨幹枝條,這就稱之謂定位剪。定位剪之後,確定了枝條的數量、位置及枝條間的相互距離,它直接影響樹木盆景的形態美。所以在修剪前,要認真構思,考慮樹木造型的形式,所謂“意在筆先”,同時要做到“胸有成竹”,方可下剪。因為枝條的取捨,取決於樹景形式的確立。保留的枝條應生長健壯,上下粗細協調,儘量避免平行、對稱、重疊,做到疏密有致,圍繞主幹上下左右展開,具有動勢。

2、縮剪

縮剪是一種縮短枝條的修剪方法,也是樹木造型和維護樹景的重要措施。從造型來講,通過縮剪使樹木矮化,枝條豐滿,自上往下粗細有度,彎曲有變,所以造型要注意三點:

1)被剪枝幹與上節枝幹的粗細過渡的比例適合;

2)縮剪時,留好芽眼的方向和角度,以調整新發枝條合理地佔有空間位置;

3)縮剪枝節宜短忌長,第一節枝長於第二節,第二節枝長於第三節枝。從維護樹景來講,絕大部分成型的葉木盆景,每年生長季節抽出的徒長枝需要進行縮剪,以維護美的姿態。

松柏類成型盆景主要依賴摘芽、摘心來控制超長枝,維持原貌。而觀花、觀果盆景的縮剪,要按其不同生長習性,採取不同修剪方法。如紫薇、石榴、海棠等是在當年新抽枝條上開花結果,休眠期可縮剪,生長期則不宜縮剪。早春開花的迎春、梅花、碧桃等宜在開花後修剪,可促其翌年花果枝的形成。

葉木類盆景可在初夏、初秋縮剪兩次,休眠期進行強剪,除去各種忌枝。火棘、枸骨短枝上開花結果多,除休眠期強剪外,春末夏初也可對當年生的長枝進行縮剪,並勤施薄肥,增加光照,促其夏秋生出短枝,增加花果量。休眠期的強剪須適當保留短枝,確保翌年的花果。

4)定剪、縮剪圖

盤古臻藝菜鳥講堂,盆景的修剪藝術

盤古臻藝菜鳥講堂,盆景的修剪藝術

3、疏剪

疏剪是 維持樹木景觀,並能增加通風、採光能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養分集中,促使枝葉茂盛,花繁果碩。

疏剪時間根據強剪和弱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生長期,枝葉繁茂,可隨時弱剪,但不宜強剪。萌發力強的樹種,如雀梅、榆樹等,可避開梅雨季節,進行強剪。剪後應減少澆水量,勤施薄肥,加強光照。一般情況下,樹木上端疏剪量可大些,下端疏剪量可小些,因為下端枝條要難長些。疏剪的對象主要為各種忌枝,以及過密的枝冠,在上下枝冠同等重要的情況下,應儘量留下剪上,使上端枝冠的體量小於下端枝冠的體量。疏剪後,樹冠生長受到壓抑,會萌生許多新枝條,應及時剪除。修剪方法還有抹芽、摘心、摘葉等措施:

1)抹芽:樹木盆景發芽力強的樹種,在生長季節,發芽既多且快,要不厭其煩地及時抹去一切不需要的芽,包括根芽、幹芽及腋芽等。同時要注意保留芽的方向、位置和密度。以免萌發叉枝、對生枝和重疊枝,影響樹形美觀。

2)摘心:即摘去樹木生長期的新梢嫩頭,抑制新梢過長,促進側枝生長,使枝節變短,以保持樹形姿態美。摘心時間,因不同樹種萌發期不同,而有所區別。葉木類盆景,當新葉展開2-4片時即可摘心。花果類盆景,要根據不同花果期而靈活掌握。摘心可以激發側枝生長,增加開花量。

3)摘葉:適當摘葉能使葉片縮小,提高盆景的觀賞價值。有人把這種方法稱為“脫衣換錦”。一般來說,樹木在春季萌發的新葉最為誘人,隨著季節的推移,夏日曝曬,原先葉澤光亮,色彩鮮明,慢慢變得老氣橫秋,通過摘葉處理,能再一次發出鮮嫩新葉,增加一次最佳的觀賞效果。一些老樁,鐵枝虯幹,崢嶸鐵骨,而新葉如碧,青翠欲滴,春天一片生機勃勃。摘葉的時間因樹種而異,葉木類可在初夏或初秋摘葉。常綠樹則不宜摘葉。在摘葉期間,應適當扣水,盆土不宜太潮,此外,要經常勤施腐熟的餅肥水,加強通風與光照,以促使萌發新葉。

4、嫁接

樹木盆景嫁接是一種造型方法。通過嫁接不僅可獲得優良的盆景樹材,而且可加快盆景成型的速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葉羅漢松嫁接雀葉羅漢松、白花繼木嫁接紅花繼木,可以改良品種,提高觀賞效果。還可以通過嫁接方法補根、補枝、換冠,使樹木盆景的造型更趨於完善。在樹木盆景造型過程中,把攀扎、修剪與嫁接技法結合起來,將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提高嫁接的成活率,主要是掌握好嫁接的技術,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必須吻合對齊、紮緊。接穗與砧木的親緣關係越近就越易於成活。掌握好嫁接的時間,一般溫度在20-25度最適宜,此時形成層細胞最活躍,利於嫁接成活。接穗應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葉片小,親和力強的優良母樹,最好是組織充實的營養枝。嫁接海棠、石榴等花果類樹種,則應選取花果枝為接穗,可使嫁接植株提前開花結果,且開花多,掛果多。

嫁接前應備好工具,如芽接刀、切接刀、手鋸、木槌、修枝剪,以及所需要的塑料帶、麻皮等。嫁接時應儘量做到平、準、快、嚴、緊的技術要求,這樣可大為提高成活率。通常所用嫁接方法有以下幾種:

1)枝接:選取一年生枝條或當年生新梢作接穗,接於砧木上稱之為枝接。常用的枝接方法有劈接、切接、腹接、靠接。枝接的時間於早春樹木剛剛萌芽的半個月內為好,選擇晴天的早晚進行,陰雨天不宜。採用的方法可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一般情況下,當砧木直徑大於接穗時或砧木較粗壯,可採用劈接或切接的方法,如花木類的海棠、花桃、石榴、臘梅、春梅、榕樹、桂花等,松柏類則可選用腹接方法,因為這類樹種必須保留枝葉才能存活。而一些珍貴且嫁接不易成活的樹種,需採用靠接的方法。

2)補枝:當一株盆景其幹部缺枝,可種用本體樹枝和本體外同屬樹種,採取靠接方法補枝。在缺枝部位,橫向切割坑槽呈口唇狀,深達木質部,其切口的長、深度以和靠接枝切割面能充分吻合為宜。再將選用的丁字形靠接枝的丁字形接面,削成和砧木切口相合的形狀,然後將丁安枝靠在上補枝的坑槽內,對準形成層,用帶狀物紮實。

3)補根:在山野挖掘到造型優美的樹樁,往往因缺根,顯得美中不足。缺根部誘發不了新根,可採取靠接方法補根。在樹木生長季節裡,選擇同種樹苗,其根的粗細、大小、方向要基本符合砧木缺根的需求,將其掘起,除保留主根外,其餘側根全部剪除,並剪除部分枝葉。在靠接面儘量保留芽點,待接口癒合後,剪除靠接苗上端時,留養該芽點為枝條,促其傷口癒合後,剪除靠接苗上端時,留養該芽點為枝條,促其傷口癒合。靠接的方法近似補枝法,如山野採掘到的三角楓,造型好,但根盤因缺根不夠完美。先根該樁栽植,成活後第二年,夏季,在缺根部開一深達木質部的槽。選擇一株根大小與砧木所需補根相近的三角楓,掘起後將靠接面削成和砧木根部溝槽相吻合的形狀,然後將兩者形成層對準,如根部起伏不平,可在靠接面癒合後,剪除靠接的上端枝條,或用鐵釘將接穗固定在砧木的補根處。

4)芽接:芽接是取接穗的芽進行嫁接的方法。在樹木盆景造型過程中,芽接可改良樹冠,也可作為枝接的補救措施。它的優點是,在砧木的小枝條上嫁接數個接穗芽。待成活後,根據造型的疏密要求,再剪裁取捨。一些皮層較厚的樹種改良,都可採取芽接方法。如野生桃樁芽接花桃。野梅樁芽接梅花,野薔薇老根芽接小花月季等。芽接有丁字形芽接、工字形芽接、嵌芽接、套芽接等多種方法。芽接的時間,最好選在7-8月樹液流動旺盛,樹皮和木質部容易剝離時進行,芽接要避開雨天,宜在早晚進行,芽接前的4-5天內應對砧木鬆土、施肥、澆水,促其樹液流動,以利剝皮。對換冠的砧木嫁接前需要剪除芽接位置的枝葉,以利於操作。要求砧木芽接部位的表皮,光滑平整,接穗芽除品種理想外,還要腋芽飽滿,因芽接時氣候較乾燥、切割處水分極易蒸發,所以取芽、接芽儘可能一氣呵成,取一芽接一芽。

5)根接:山野挖掘樹樁或在翻盆剪栽時,往往能得到比較理想的根型,可採取根接法換冠。在3月翻盆移植時,將形體好的根,放入水裡清洗乾淨,剪除茸根和多餘的側根,根據根的粗細採取劈接或切接方法換冠。採同一樹種1-2年生枝條作接穗,保留2-3芽,嫁接成活後,鬆綁扎物並逐漸將根露出,便得到一盆新的樁景。

5、雕刻

在樹木盆景製作中,往往需要藉助雕該來表現一種雖死猶生的殘缺美,即所謂枯乾式,枯梢式(又稱之舍利幹、神枝)。這種殘缺美並不是幹身空洞,木質腐朽脫落,病入膏肓,而是經雕刻後的幹、枝如錚錚鐵骨、敲之有聲,爛如鐵、朽如鋼;雖由人作,宛若天成,有種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日本、中國臺灣的盆景藝術家常用真柏、杜松、五針松做成舍利幹、神枝,把大自然中樹木枯榮並存的景觀,濃縮在伸手可觸的盆景中,顯示了極高的藝術造詣。雕刻樹種的木質部應緊密、堅硬、耐腐朽、不宜老化剝落、保存時間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