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去中心化的「醫療服務交易所」如何操作

一場世界盃,讓冰島隊的主帥哈德格里姆松成了“網紅”。

這支來自只有32萬人的袖珍國家的球隊,隊員竟是由牙醫、導演、工人組成,這還不算什麼,更令人乍舌的是這樣一支球隊竟然1:1逼平了梅西率領的阿根廷隊。一場較量過後,這些“業餘球員”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主帥哈德格里姆松乾脆開門見山地在發佈會上表示:為了避免再問到這個問題,我聲明我還是個牙醫,以後也不會放棄做牙醫。

這也在國內的醫療圈裡炸開了鍋,許多醫生紛紛打趣,自己何時也能找點兒副業做呢?或者乾脆直接做個自由職業者算了。

讓醫生還原到自由職業者是近年的一個熱門話題,但這一呼聲究竟能否實現呢?

《韋氏大詞典》把自由職業者定義為獨立工作、不隸屬於任何組織的人。自由職業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專業技能與社會生存能力,在發達國家,醫生和律師是最大的自由職業者群體。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照搬前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使醫生這一職業變為“公有”,列進了政府的“事業單位”編制,因此,在政策之下,我國的醫生成為自由人似乎並不太現實。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行之路,Dr.Agent就為此提供瞭解決方案。

且看去中心化的“醫療服務交易所”如何操作

分散式醫療基礎設施

Dr.Agent 項目的發起,是為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醫療 P2P 交易的基礎設施。

且看去中心化的“醫療服務交易所”如何操作

在項目初期,Dr.Agent對醫生做了大量調研,發現更多醫生希望今後成為自由職業者或分享盈餘時間,將自身內在價值釋放出來,在幫助更多的患者醫療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較好的收益,而用戶的主要訴求則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並且看病少花錢。

目前全球醫療核心矛盾依然是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其根源在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療技術水平差異、經濟差異以及醫療監管體制弊端等問題造成的,且醫療數據很難獲取,各成孤島,互不聯通。

針對這些醫療行業的痛點,Dr.Agent認為利用區塊鏈技術自身所具備的去中心化、分佈式特徵可以實現全球分散醫療資源聚合,形成 P2P 醫療服務。通過 token 激勵能夠實現一個新型的醫療服務社區,緩解當前的全球性醫患間的供需矛盾,並隨著社區的發展自然產生醫療數據,打破數據孤島,實現醫療數據體系的互聯互通。

傳統的在線問診平臺,由於中心化制定的標準,出現了諸多弊端,包括數據隱私的洩露風險、信息的不可靠出現的醫療糾紛、徵信評價體系的作弊現象、平臺醫生需忍受剩餘價值的剝削等,許多的規則制定權都是保護平臺利益的。

Dr.Agent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幫助系統軟件高效低成本的運行,來解決服務效率問題;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和分配token機制,激活一個新型的醫療服務生態,並改變現有醫療服務的生成關係和分配機制,實現個體間的價值交換,建立一個自由、自主、自治的服務設施,充分地釋放出醫生自身價值,獲得更好的收益。有資質的醫生可以直接進行P2P服務,自由選擇自己擅長的業務場景,實現醫生的“職業自由”。

且看去中心化的“醫療服務交易所”如何操作

新型醫療服務交易所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交換醫療服務價值的交易所。”

Dr.Agent創始人趙青山這句嶄新的定義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我們token經濟模型設計最核心的亮點。當雙邊市場發生價值交換,就會在智能合約當中扣除少量的gas(DRA)作為Dr.Agent的營收,同時這部分的盈利會分配給每個持有DRA的人。所以從盈利的本質上來說,Dr.Agent是個交易所,但和傳統的交換金融產品的交易所有所區別,Dr.Agent是一個交換醫療服務價值的交易所。這是一種很新的商業模式,未來也會嵌入法律與教育服務。”

Token的激勵制度保障了Dr.Agent社區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激勵制度的設計重心包括token怎樣發行、分配、流通、應用,這是創建一個新型醫療服務市場的必要條件,用以滿足社區中不同主體的利益訴求。

利用token經濟激勵形成一個醫療服務社區,隨著社區人數的增長,將會產生大量醫療數據和交易數據,基於此可以實現數據的集成、共享或交換。

患者在社區內可建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獲取DRA獎勵,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醫生則可利用盈餘時間,提供醫前、中、後的幫助,提高醫診效率的同時獲得DRA收益;兩方之間產生的醫療數據經過確權和脫敏後,再在獲取DRA獎勵的前提下提供給第三方應用,如AI團隊、藥商、醫生等,第三方經過價值的再次發揮再回饋給社區服務,使醫療數據在 Dr.Agent 社區形成閉環性流轉。

且看去中心化的“醫療服務交易所”如何操作

搭建五個維度的信任基石

一個新型醫療服務市場的信任交易基石是建立在認證、徵信、交易、摩擦、分配五個信任維度之上的,Dr.agent的社區閉環也是基於五個信任維度來進行流轉。

首先,醫生數據源於自身註冊認證,例如個人資料、職稱、學術成果、是否享受國務院津貼等;支付者也要進行註冊認證,保證身份和物權的真實性。

徵信數據則來源於投訴情況,用戶好評等。在 Dr.Agent 軟件服務中,將會依據社區提供的敏感行為維度,來計算出參與者(醫生、患者等)的徵信評級。當徵信評級低於某個值時,將會被合約懲罰出社區,而良好的徵信將會帶來徵信的價值回報。

交易過程指P2P醫療服務的診療過程。Dr.Agent 可以通過智能合約來完成交易,相關費用的支付通過DRA來流轉。服務前將費用打入合約,當服務完成,經過雙方數字簽名,相關費用根據合約自動分配。費用包含本次的診療費、少量交易手續費和摩擦的保證金。

摩擦在服務過程中常有出現,對於沒有信用或不可抗拒因素導致的交易摩擦,需要設置一個問責機制來處理摩擦。Dr.Agent 在社區中將會選舉出評級優良的徵信節點 101個,成立審計小組,並予以一部分DRA獎勵,審計節點的投票規則由社區投票決定,在後期則將通過引入人工智能預測審計結果,協助審計節點共同完成工作。

分配上,通證DRA採用四次分配機制 ,首次發行25%給予初創團隊,二次發行30%分別用於給予上傳認證數據的用戶、投資者,三次發行35%給予社區主體,四次分配10%投放到二級市場,為醫療 Dapp 應用項目提供專項基金。另外,團隊採用回購機制,以服務手續費積累的盈利資金池回購部分DRA,實現代幣的升值。

且看去中心化的“醫療服務交易所”如何操作

AI+區塊鏈打破醫療數據孤島

Dr.Agent的中文名字叫熵醫生,熵,是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

但熵的基本理論不僅用於簡單的熱力學,它更是一種哲學思考,熵奠定了一種新的世界觀,它為人類重新規範了行為界限。

趙青山說,命名之時之所以選擇熵醫生,是因為人工智能的本質是數據,數據的本質是信息,信息來自於熵。

除此之外,以熵命名更是想要體現出一種哲學的自我思量,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向何處。

“我們是熵醫生,我們來自AI,我們要用AI幫助人類。”趙青山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了答案。

Dr.Agent團隊的核心技術優勢是來自AI領域,團隊在國內自然語言方面排名靠前。

AI醫療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產業,但面臨的問題卻不少,醫療數據是其發展最大的瓶頸。中心化的數據存儲具有安全和隱私的問題,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瓶頸。AI+區塊鏈,才是真正打破醫療數據孤島、解決醫療市場痛點的技術手段。

在趙青山看來為,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的融合關鍵之處是數據。首先依託區塊鏈社區生態產生數據,數據在區塊鏈上分佈存儲,人工智能又把可使用的數據作為一種燃料餵給了智能體,使智能體更好地去完善社區生態從而產生更多數據。

Dr.Agent正是利用了AI+區塊鏈這一層循環遞進關係來服務醫療生態。

Dr.Agent的創始團隊早期一直致力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已經貢獻了部分Demo 來引導社群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這一天然優勢使得團隊完全有能力可以實現基於公有鏈的應用開發。

團隊的下一步規劃是做具有認知能力與專家能力的熵醫生智能體,目前在熵醫生社群內已經可以體驗熵醫生智能體初級服務。在後期,熵醫生智能體會升級成可以實現多輪次對話、識別任務需求、精準完成醫療服務的高級人工智能醫療助手。

且看去中心化的“醫療服務交易所”如何操作

分佈式數字生命管理

醫學研究的腳步不會停止,Dr.Agent的腳步也不會僅止於此。

在Dr.Agent團隊的規劃裡,項目進展為:第一步建設用戶社群;第二步將token DRA上交易所,token的價值在二級市場中體現;第三步吸引醫生入駐,第四步做dapp應用,數據上鍊;第五步成立基金會,旨在項目開發建設、運營、指導和發展,保證項目的公開透明及安全運營。未來也將應用至更多醫療場景,如在線問診、醫療教育、醫生聯盟、家庭醫生等以及法律教育等領域。

離開項目,立足於整個行業,Dr.Agent的偉大願景是想實現一個分佈式數字生命管理的軟件。

在趙青山的設想中,人類的健康是可以實現數據化的。我們的健康和我們內在的基因、生命體徵、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等有關,如果利用可穿戴設備對這些數據進行採集,會為我們的健康起到預防作用,解決了目前醫療行業的重症輕預防現象,在未來男婚女嫁的基因匹配方面也將發揮巨大作用。

醫療走向數字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勾勒出的美好場景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日常。

讓我們對未來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