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被搶購一空 「紙媒+品牌」如何製造爆款?|德外獨家

报纸被抢购一空 “纸媒+品牌”如何制造爆款?|德外独家

來源:highsnobiety ,NYT,WSJ,marketingdive

作者:Kyle Hodge in Style,Jonah Engel Bromwich,Jacob Gallagher,Erica Sweeney

編譯:劉丹丹

报纸被抢购一空 “纸媒+品牌”如何制造爆款?|德外独家

近日,紐約市最有影響力的小報《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與時尚界最知名的標誌、街頭服飾製造商之一Supreme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合作。8月13日,該報在頭版對Supreme做了全面宣傳,品牌的“粉絲”們當天一早就將報紙搶購一空,之後這份可用於收藏的報紙在網上以原價的數十倍被轉賣。讓人感慨的是,在當今這個時代,一份真正的靠油墨印刷的、可以拿在手上的報紙仍有如此引起轟動的力量。

一、時尚品牌如何打造熱銷報紙?

此次合作本身令人印象深刻,報紙頭版的極簡化設計也十分獨特——其實並無太多內容。

《紐約郵報》將當天頭版上的重要新聞和照片放置一邊,取而代之的是在白色背景印上一個紅色、長方形的Supreme品牌標識。另外,當天早上,該品牌還發布了一段視頻,揭開了這一合作關係的面紗。不久,粉絲們就開始全城搜索,想要購買這份報紙。

報紙在街頭售罄之後,粉絲們又在eBay等網站上以數十倍的價格購買了這款“收藏品”的實體版。從原價1.5美元到二三十美元,還有的甚至賣出85美元高價。

這是Supreme歷史上最著名的品牌合作之一,但與《紐約郵報》近期的商業數據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魯珀特•默多克新聞集團的控制下,這家報紙數十年來一直處於無利可圖的狀態,並幾次面臨破產。沒想到有一天一份不起眼的報紙會成為熱門商品。

报纸被抢购一空 “纸媒+品牌”如何制造爆款?|德外独家

二、充分利用品牌粉絲群

《紐約郵報》充分利用了時尚品牌的狂熱追隨者,並創造出令人驚訝的產品聲譽來推動報亭促銷、吸引網絡熱議。這樣的營銷手段也展示了雙方是如何將網絡炒作轉化為銷量的,更說明了傳統紙媒在營銷和尋找合作伙伴方面上要跳出框框思考。

科技公司麥格納(Magna)預測,儘管一些紙質圖書的訂閱量正激增,但今年的紙媒平面廣告收入預計將下降18%。許多紙媒最近也遭遇了大規模裁員,比如《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

今年4月,Supreme開始以“原創、前所未見的創意”理念與《紐約郵報》接觸。該報擁有5年曆史的內部創意策略機構Post Studios提出了這一方案。此外,Supreme的平面廣告宣傳,還包括在《紐約郵報》印刷廠拍攝的一段Instagram視頻,也是該報紙前所未有的經歷,為時尚界長期以來對新聞紙的痴迷開闢了新角度。

Supreme於1994年開業,現已成為街頭服飾品牌的代表,以在數小時內銷售完新系列產品、並讓粉絲在紐約SoHo的旗艦店大排長龍而聞名。該品牌的周邊二手市場十分受歡迎,“死忠粉”還會到各大二級轉售網站上搶購商品,價格往往遠高於零售價。擅長營銷的Supreme也不是第一次搞這種“大新聞”了。它曾以非傳統的合作關係而聞名,比如去年發佈的與其品牌有關的紐約地鐵卡。

紙媒最近一直在與營銷人員合作開展創新活動,以幫助克服一些不利因素。此次二者的合作成本更低,也確保每個感興趣的人都能有機會獲得產品。

在過去的一年裡,一些設計師直接將報紙與時尚設計結合。今年1月,紐約華裔設計師品牌王大仁(Alexander Wang)首次推出男裝系列,給衣服印上了《紐約郵報》1980年代的報道頭條和廣告。同月,在巴黎時裝週期間,日本品牌Sacai和法國品牌Études均推出了與《紐約時報》相關的T恤和帽衫產品。

报纸被抢购一空 “纸媒+品牌”如何制造爆款?|德外独家

三、為何選擇《紐約郵報》?

儘管紙媒消亡論曾讓人們感到悲觀,但報紙似乎仍是時代精神的產物。

《紐約郵報》是魯珀特•默多克集團旗下的報紙,也是美國第四大報紙,發行量約為42萬份。雖然尚不清楚這些訂閱中有多少人付費購買實體版或電子版,但這家小報在紐約當地確實十分流行。

1801年,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創辦了《紐約晚報》(New York Evening Post),多年來,該報一直保持特色出版文學和戲劇評論。直到1976年,默多克從初入社交界的媒體大亨Dorothy Schiff手中收購該報,採用了類似《太陽報》那樣的英國小報風格來運營,之後該報便成為如今這份為人所知的《紐約郵報》。

由於幾乎每個報刊亭都有這家報紙,Supreme或許不會選擇其他總部位於紐約的傳統媒體合作。《紐約時報》可能更有聲望,但《紐約時報》不一定會優先服從該品牌的價值觀,目前尚不清楚二者是否會合作。而《紐約郵報》負責營銷和品牌內容策略的副總裁、Post Studios聯席主管香農圖梅(Shannon Toumey)則表示,Supreme認為《紐約郵報》代表了那裡真實的聲音。

那麼《紐約郵報》是為了使讀者群多樣化,或提高街頭流行度嗎?Supreme到底試圖用最新的廣告噱頭來吸引怎樣的用戶呢?是《紐約郵報》的讀者群嗎?在2018年,一份報紙需要儘可能多的開闢所有新收入來源。所以問題是,Supreme這個品牌與《紐約郵報》合作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此外,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只有20%的美國人閱讀紙質報紙。也許報業的困境給了人們和設計師一個合作的理由。無論如何,想一下人們上一次看到一份報紙在網上以15倍於其面值的價格出售是什麼時候,此次合作本身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